福州市长杨益民:五大定位打造现代化福州新区

时间:2016年3月14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 杨益民
简介:福州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针对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等相关热点话题,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对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进行了专访。[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 杨益民(摄影 郑亮)

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福州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针对于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等相关热点话题,我们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杨益民进行了专访。

中国网:杨市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201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福州新区,把它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在福州市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以福州新区为引领,努力建设现代化新福州,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福州新区目前的建设情况以及计划将从哪些方面加快福州新区的开放开发?

杨益民:总书记当年在福州工作的时候提出来“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我们沿袭他的这个战略提出了福州新区。原来总书记规划的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它的面积是5200多平方公里,我们是在这个经济圈里面规划了一个核心区,就是800平方公里,国务院去年的8月30号批复了把福州新区作为国家级的新区,福州新区面积是800平方公里,涉及的是四个县区、26个乡镇。这个区域在闽江口的出海口,跟整个沿海线,沿着海边这个区域来规划。为什么沿着这个区域规划呢?因为这个区域里有国际的空港,还有国际的海港,另外这个区域现有的产业基础也是比较好的,在这个区域里,我们有十个国家级的开发区和省级的开发区。

福州新区从开始申办到去年底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做了福州新区总体的规划,还有一些专项的规划,“多规合一”。比如说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产业项目的落地,已经都在开展。所以现在批下来以后,整个福州新区的发展态势已经是比较好的。

下一步,我们主要是要围绕国务院批复的福州新区的五个方面的定位,来开展我们的各项工作。这五个方面的定位,第一就是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承载区,第二就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第三是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第四是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第五是生态文明先行区。这是国务院批复给我们的定位,我们必须围绕这些定位来开展我们的工作。

首先在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承载区方面,我们主要发挥好现有的优势,比如说“侨”的优势,特别是“台”的优势,对台的优势,因为福州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台湾同胞里祖籍在福州的有八十几万人,将近一百万人,这就是我们的地缘优势,人员优势,要把它发挥好。第二,福州是大陆对台政策覆盖面最广、最多的城市,我们也因为有这个政策的优势,现有已经有两千多家台资企业在福州了,所以我们要发挥好各种政策都集中在福州的政策优势,来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的承载区。第三,发挥我们现有几个重要的平台,比如说我们现有的台商投资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的开发区,特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平潭,它是要打造两岸共同家园的地方,是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所以我们福州新区跟平潭,现在采取联动发展,两地一体化发展。要利用好这些平台,来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的承载区。

第二,着力打造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的门户,这也是国家批复的福州新区的定位之一。同样是要发挥侨、台的优势,福州有四百多万的华侨华人,所以我们要打造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我们就要把资源优势发挥好,“侨”的优势,“台”的优势,还有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里有很多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怎么跟国际接轨,这对扩大对外开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政策优势,国家“一带一路”对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在福建,我们福州就是要努力地打造成为支点城市、枢纽城市,来加强跟“海丝”沿线的国家的交流、交往、合作,所以通过这些,来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对外开放,真正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的门户。

第三,要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这是国家赋予我们的很重大的任务,我们福州新区怎么能够打造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而且是现代的产业基地,我们现在已经在努力。去年我们已经在新区里面招商了2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有2500多亿,现在已经都在建设当中。近期我们又连着做了三场比较大的活动,一场是对外的招商引资,在香港进行了签约活动,签了1040亿的投资项目;在北京跟央企搞了签约活动,签了总共3300多亿的投资项目;另外我们在福州也搞了一场签约活动,跟民营企业签了1100多亿投资项目。这几个加起来有五、六千亿的投资项目,都落户在福州新区,而且这些大部分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项目。所以我们目前自己预测,三年内,我们完全有可能打造三个超两千亿产值的产业,还有一个超千亿的产业。三个产值超两千亿的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纺织业,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就是装备制造业,这是三年内都有可能实现的。另外我们在福州新区里面,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个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想现代服务业三年内也会成为我们福州新区很重要的支柱产业,这样就在三到五年内,福州新区就有望能够真正打造成为东南沿海现代的产业基地。

第四,就是要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首先我们借助自贸区政策平台,促进营商环境的国际化和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围绕这个为核心,来创新我们的体制和机制。现在我们在自贸区已经做了,我们就要把这些制度的创新,复制推广到整个福州新区,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我们要进行政府机构的改革,特别在新区里面,一定要构建高效运作的扁平化的管理机制,机构高度地整合,成为高效运作的机构。第三在发展理念上要有创新,现在在做的一个就是“多规合一”,原来是各做各的规划,现在几个规划一起融合在做,这样避免规划的互相打架。另外我们是走“产城融合”的路子,好在哪里呢?避免过去纯粹的造新城,缺乏产业的支撑,另外避免纯粹做工业区,缺乏公共服务配套。所以我们走“产城融合”就把这些矛盾避开了。我们现在要不断地在福州新区里面在体制机制,在金融运作,在产业发展方面都要有创新,争取能够真正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第五,打造生态文明的先行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国家给我们这个要求,整个福建省生态建设是非常好的,福州市也是非常好的。福州市仅是森林覆盖率这块,我们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在第二位,在整个生态的建设,我们都是走在前列。现在,我们已经通过了国家生态市的技术评估了,很快就要全面地验收。当然这个验收拿到这块牌子不是我们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市,来推动我们整个生态建设再上一个新的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福州新区里面,要打造成生态文明先行区,除了要把生态保护好,建设好,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在项目建设当中,要解决好这么一个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所以,首先选择项目,就是要选择好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就是少污染的、不污染的企业,所以这里严把项目的准入关,这点是非常重要,不要饥不择食,现在不是那个时候了。所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的保护,在这个前提下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要真正成为把福州新区打造成为生态型的新区,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跟下一步福州新区总体的打算。

中国网:深化改革是这些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又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建设现代化新福州也是需要构建新机制,提供新动力的,请问福州在政府管理创新方面是否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呢?

杨益民:在这方面,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地探索,首先要简政放权,我发现总理几次的报告也都是把这个作为很重要的任务在做。我们现在也是按照国家的要求,把消减放在第一位,有一些该放要放,但是“放”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能够“减”的当然是最好的,你就把它取消了,把它减掉了。还有一部分确实需要保留的,能下放的就尽量往下下放。所以每一年都要梳理,哪些可以减掉,取消掉,哪些是可以下放的,我们要理出责任清单、权利清单。但是现在我们也在探索下一步怎么能够理出负面清单,这个难度很大,政府列到负面清单以内的大家不能做,负面清单以外,你什么都可以做,这个管理难度是更大,我们也在探索这个。

为了配合做好简政放权,我们这几年不断在改进我们的行政审批中心,现在我们审批的项目在全国算是比较少的,因为该减的我们都减掉了,该下放我们都下放掉了。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为了老百姓能够更加方便,我们在行政审批中心基础上又另外建了市民服务中心,等于就是便民中心,所有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事,他都可以在一个办事大厅里解决。这样我们就分开了,行政审批中心是属于单位的、企业的,这些审批事项可以集中在一个大厅里,集中在一栋楼里全部办结。涉及到老百姓一家一户的事、个人的事,在另外一栋楼都可以办结,而且当场办结率都是非常高的。

在政府的改革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放低了准入的门槛,把我们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对事中、事后的监管。这原来是严格审批,事前的准入把它管得很死,现在把这部分放开,放开以后不是放任,而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政府不断地在探索,一个就是我们怎么能够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怎么能够方便老百姓,还有一个就是通过这些把政府该做的事情做好,把政府不该做的事情让出来,最终实际上是能够更好地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否则的话你什么都管,你是管不过来的,反而政府的执行力都削弱了。反之,政府的执行力、形象、威信反而是提高的。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 杨益民(摄影 郑亮)

中国网:福州新区建设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十三五”重要内容。我们知道去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福州年会举行的市长热点对话的主题是“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福州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城市宜居环境,请问福州在未来如何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推进城市的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呢?

杨益民:这个问题是全国都在关注,全民都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都经历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么一个历程。现在后发展的这些国家要吸取这些教训,不要再走这种老路了。这个问题现在形成全民全社会的共识,比如说在发展过程当中,如果你影响了,牺牲了环境,实际上这个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老百姓现在也不允许。我们每做的一件事,只要对生态环境有影响,老百姓马上就会有反映,所以大家都变成是在监督环境的志愿者,这是很好的社会的氛围。作为我们地方政府在这块一定要把握好,你不发展不行,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发展,就没有办法解决一切的社会问题,没有发展,你不可能很好地解决民生的问题,所以发展是很重要,是第一要务。但是这个发展是要科学地发展,为什么国家这几年一直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科学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一时的发展,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也是非常严格。首先我们就是有一个生态的红线的控制线,就是我们福州是比国家给我们的要求更高,国家一般是说生态红线的控制是在你那个区域国土面积20%里,我们自己提高到30%。我们的生态红线是控制在福州新区或者整个福州市区范围内,它必须要高于我们这个区域国土面积30%以上,这是严格的控制生态红线,你没有这个把住,那是不行的。

另外我们在引进一些项目,不仅要招大商,更重要的是要招好商,特别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要选择零污染或者极少污染的,一些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的产业。特别是我们是省会城市,福州新区又是一个新的国家级的新区,所以要选择一些现代的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还有一个严格环保的控制,特别是环境容量,这是无论如何不能突破的,你这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多少,你是不能去突破的。这样既能够得到区域的发展,又能够保护区域整个生态环境,我想这是我们始终一定要把握好的。

中国网:创新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去年您也对福州市智能制造和创业创新工作提出了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大背景下,福州市政府有哪些相应的政策和举措来推进双创事业呢?

杨益民: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灵魂,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意味着迟早要淘汰,没有创新,你就会落伍。而且在理解这个创新上,我想不仅是传统产业它面临着创新的重大的任务,实际上高新技术产业同样是要创新,你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它也是不断在淘汰,你不创新,你就没有办法走在行业的前头,你如果没有办法走在行业的前沿,就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作为我们福州来讲,我们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在双创这方面,我们是出台了一些政策,特别是我们现在鼓励全社会或者企业来建立各种技术中心,包括国家级的技术中心,省级的技术中心,还有我们也鼓励建各种的研发中心,以及各种孵化基地,我们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的结合。另外我们鼓励企业创建众创空间,利用他们现有的条件、人员,他们可以作为创业青年的辅导者,来形成整个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的氛围。这个是很重要的。

作为我们政府的角度,一个是我们出台政策,来鼓励,来支持,来奖励创新、创业,这些机构、人才。另外,政府要做的就是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如果持续做上几年,整个创新创业氛围就会越来越好,而且企业在这方面可能也会更有成就。

中国网:对于福州来说,还有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那就是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刚才您也给我们介绍了福州新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下一步福州市该如何推进自贸试验区和“海丝”核心区这两个区的建设呢?

杨益民:自贸区我们是2015年4月21号挂牌运作,从挂牌运作到现在来看,整个成效还是比较好的。我们自贸区制定了三年试验项目,现在已经在实施的有75个项目。另外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我们已经推出了54项体制机制的创新,其中有14项是全国首创的,得到国家的认可。另外有17项已经是在福建省能够推广复制的。这个是我们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已经做的一些工作,但是这个还远远不够,创新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不断在进行当中,所以我们不断地在研究。而且我们是通过问题导向、企业需求导向,就是企业它有什么需求,对我们体制机制有什么需求,他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是通过这个来进行我们的制度、机制的创新。还有问题导向,遇到什么问题,碰到什么难题,我们来研究,怎么来改革,怎么来创新,这个是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当中。每一个阶段、每一年都会不断地推出新的创新的举措。

挂牌一年来,我们在整个运作当中,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就在这段期间,来咨询的企业那是相当多,有我们国内的企业来咨询,也有海外的、“海丝”沿线的一些国家,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来咨询,还有我们自己的香港、澳门、台湾这些区域的一些企业家来咨询。现在在自贸区新增加的企业已经有八千多家,新注册的资金已经是超过一千亿以上。从制度的创新和新增的企业来看,这个应该讲已经有一定的成效。另外我们的电商现在非常成功,特别是跨境电商。还有一部分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也是很有吸引力,现在金融类跟类金融的企业已经入驻到自贸区的有340多家。整个自贸区现在发展的态势、氛围应该讲是非常好的。我们下一步还会继续不断地去总结,去探索。同时也要学习我们全国其他的地方的一些自贸区,比如像上海市是最早的,还有第二批天津、广东,包括福建的平潭、厦门,学习他们好的经验,我们进一步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创新,特别是在整个自贸区的业务方面,比如说新增的企业运作方面,能够不断有新的成效、新的业绩。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以后,我们一直在研究,一直在探索,也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有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丝绸之路电影节、海丝旅游节,还有亚洲工商大会,就是一带一路亚洲工商的合作大会。今年我们除了这几个还在继续做,又新增加了一个关于联合国的丝绸之路的城市论坛。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强跟“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交往,最后能够形成一些合作。另外一方面就是项目上的合作,比如说我们到东南亚,甚至到非洲,到美洲一些地方,建立远洋捕捞基地、海产品养殖基地。另外就是我们有一些企业走向“海丝”这些国家去投资,去贸易,比如我们一些超市,到了东南亚这些国家大批量地,长期地采购。“海丝”沿线的国家他们也到福州来投资。

所以目前“海丝”战略的实施,我们整个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很多“海丝”沿线国家来到我们福州参加我们各种活动,他们也都很有热情,很愿意来。我们一年一度这样办,每一年都增加了一些新的国家、新的客人,就说明还是有吸引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很多国家是纷纷响应的,所以我想我们应该要做好这个文章。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把福州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支点城市,包括交通的枢纽、人文的枢纽等等,那它的意义就更大。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 杨益民

中国网:除了四区叠加的“四”,还有一个“四”也是福州特有的,那就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四个万家”,这是福州市政府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实力和长远发展。来京参会之前,您也特地走访了福州的相关企业,了解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据您了解福州企业目前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政府又打算如何帮助企业去解决呢?

杨益民:目前企业比较难的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融资难,越是经济下行压力下,融资越是困难,作为银行的角度,它有责任,它也担心,我这个钱放出去以后能不能收得回来。如果经济在发展态势很好的时候,银行是追着你要放贷,现在很多想要收贷。所以融资难现在是很普遍的问题,而且是全国性的问题。二是成本高,特别是用工成本那是非常高。现在用工成本可以说比十年前提高了一两倍。加上原来有一些不是很规范,比如说五险原来有很多企业是没有完全交的,现在随着我们养老保障制度的越来越完善,他必须要很严格地按照政府的规定来交,当然这也是应该的,但是客观上增加了他的成本。三是销售难的问题,销售难不是全部的企业,有一部分产能过剩的企业,它出现了销售难,当然有一些尽管不是产能过剩,但是在大经济环境下行情况下,有些本来不是过剩的产业,也变成销售难了,或者是它的价格一直上不去,这样就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我们政府就要了解这些企业的情况,否则你不知道他有什么诉求,不知道他遇到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要去面对,政府就要去做好各种的服务,做好各种的支持工作。比如说在融资难问题上,我们省、市政府也不断地跟金融系统在沟通交流,我们要跟他们分析企业的情况,这个企业有没有前景。还有政府要建一些基金,担保基金、风险基金、各种转借贷的基金,来帮助企业融资,来过渡融资,包括我们的过桥基金,也是为企业来服务。政府出面,金融系统比较放心。所以要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这三家联动的机制,这么一种氛围,来解决融资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一些僵尸企业或者确实经营不下去了、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来救活这个企业,这也是我们政府必须牵头要来做的,政府组织了一个工作班子,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清他的债权债务,最后引导他们怎么兼并重组。还有一个我们要了解企业到底它的实际困难在哪里,问题在哪里,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再一个政府尽可能地来减轻企业的负担,来降低企业的成本,比如说有些费,税我们管不了,税是国家定的,但是有些费,能取消的取消,能减免的减免。另外比如说在用电方面,我们研究一些政策,在什么时段我们可以给他减免一些电费。类似这些的能够降低企业成本的,我们出台一些政策,帮助他减轻负担。

在它的销售方面,我们也要帮助他们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个是引导他们转型升级,有些这个行业都不符合产业政策发展的方向,你还在硬撑着,那这种产能过剩永远都存在着,所以要引导他们怎么能够适时地转型升级,适时地进行技改。比如有些是落后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肯定比别人成本要高,永远都赚不了钱,如果你进行了技改,引进了最先进的设备,可能你就改变了现状。所以我们政府就是要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他们引进新的设备,支持他们研发,支持他们转型升级,这样来帮助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帮助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这个就是我们“四进万家”帮扶企业,我们的目的所在。只要政府跟企业联手联动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经济一定能够得到更加健康,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国网:感谢您接受我们采访,谢谢!

(记者:齐凯 摄像:齐锐 后期:吴爱凤 责编:宋若冰)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