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是里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化解钢铁产能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那么钢铁产能过剩应该如何化解,节能减排技术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中国钢铁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中国网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
中国网:干院士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它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
干勇:钢铁是流程制造业的代表行业,而且在咱们国家,应该说它的流程技术是发展比较完整的。为什么说它完整?它具有一次十多亿吨钢的生产能力,就说明它的流程打通了,技术很顺畅。但是注意,钢铁是一个煤、铁、化工综合的行业,是用煤来还原矿石,所以它有大量的二次能源,气体,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里边还有大量的能源,有一氧化碳、有氢,这是可以作为二次能源再利用的。所以实际上循环和节能减排任务很重。
绿色发展为什么是最高的一个发展阶段?末端治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再到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一个全面的阶段,它代表绿色、生态、智能的结合,所以最高是绿色。所以钢铁行业的发展就是四个字,绿色、智能。
中国网:如果我们想达到这个绿色化的目标,我们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干勇:绿色化首先是流程。还要继续调整流程、理顺流程。当然产能是目前行业第一大问题,然后是绿色流程和绿色产品、高端产品,然后就是几个突出的耗能大工序,烧结、焦化、高炉。它们余热的回收,比如说高炉渣的余热、焦炉荒煤气的余热,烧结的脱硫,这都是在行业里边目前来说的瓶颈问题,要集中力量解决。
中国网:这也是我们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
干勇:重点方向。第二就是,全流程的仿真系统。就是它的模拟能源流和铁素流,它是两个流,实际上是三个流。因为它是二次能源多,它用煤也是能源,用铁是铁素,所以是物质,能源流、铁素流,还有一个信息流,要统一,要协同优化。所以在流程技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下一步我觉得是可以继续在ERP的管理下加上工业互联网。
中国网:“互联网+钢铁”,这个含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它具体包含了怎样的内容?
干勇:找钢网只是一个物流,是个贸易,当然它也正在走入技术。工业互联网指的是从原材料的买进,到产品的研发、设计、流程技术的改善、控制,一直到最后销售,还没完,要到销售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富余性能的跟踪、反馈、改进,这个全流程。
中国网:那您认为,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和国际钢铁强国还有怎样的一个差距?
干勇:要我说,中国已经是准钢铁强国,已经从大国进入强国,全世界也公认。主要的还有一些薄弱点就是,在一些高频特殊钢上有一定的弱点。在普钢系统,在生产大流程技术、大装备技术、工艺技术,甚至包括钢铁人才,都进入了强国范围内。
中国网: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应该如何化解,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
干勇:钢铁去产能是目前最大的挑战,它是整个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我觉得这个实际上,也不能完全地靠自然的市场淘汰,政府应该发力。但政府的发力应该是有序的,就是要精准调查每一个区域的钢铁产能、净资产债务,包括银行债务、安置人员等等,包括它的成本,包括市场的分布。主要是分区域,我觉得两大区域很重要,一个是上海流域,武钢、沙钢、马钢、宝钢,这个流域要进行一个大的平台建设,要他们来协调产能,就是各自承诺降低产能,又根据市场的划分来协调,找到一个最佳的合作点。利用互联网系统,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产能过剩调整周期。国外是花了将近20年到30年,我们不能说慢慢去淘汰,然后是漫长的、惨烈的竞争,搞20年以后才调整到位,我们要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把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平台合作,现在有大数据做支撑。
中国网:实现技术的共享。
干勇:技术共享、数据共享、市场共享。大数据代表了技术、代表了市场、代表了政策、代表了控制。因为你所有的东西都是靠数据表现的,如果这个数据建得很全,所有的平台上的钢铁企业就以大数据的判断来分布产能,进行合理的安排,把成本降到最低,那么这些人就能活下去。谁先进入这个平台,谁就能活下去。
中国网:那这个平台应该由谁来牵头?
干勇:这个平台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政府出面,当然现在宝钢建立了欧冶云商,大平台,它想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就一家,有难度,所以应该是第三方。宝钢如果越是在欧冶云商上突出宝钢生产,别人越不敢来。所以如果第三方,或者政府出面,比如说长江流域这些钢厂共同来协商,强强结合,就有希望。
第二个领域是环渤海领域,鞍钢、河北钢铁、天津钢铁、首钢,这个量巨大。如果这些人在一起协商,就可以把一些落后的、资金链已经断了的先淘汰掉,然后他们来制定规则,来分布产能。如果在平台上做一个联合,利用大数据做支撑,共同协调,实际上价格也不会变成白菜价,也不会争相去拼命生产。因为现在每天大家都自己拼命生产,认为自己可以薄利多销,但是整个量一过,价格就下来了,亏损得一塌糊涂。所以这种平台,经济体这种合作,我觉得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结构调整的效率,而且减少产能过剩的调整周期。
中国网:“一带一路”倡议中,鼓励钢铁行业走出去,那对于钢铁行业走出去,您有怎样的建议,应该如何走出去?
干勇: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这点很明显,中国已经卖了一亿吨钢到全世界,现在你到哪个国家都在骂你,因为你把那里的钢铁行业冲击得一塌糊涂。他认为你是倾销,你在低于成本,你在亏损卖。非洲比你贵,是因为非洲需要比较长距离的运输,就是它附加费高。另外,你不可能把污染和能耗留在国内,而把钢铁又卖出去,所以我们不鼓励钢铁出口。
中国网:您对钢铁出口是不鼓励。
干勇:不鼓励,我们只是补贴高端钢材,和变成了家电、机械产品的出口,而不是把钢铁,特别是钢胚、原材料出口,这太不合算了,中国太吃亏了,你把你的能源消耗了,把你的环境污染了,卖出去还赚不了钱,只是养活人。去年卖到一亿吨以上,那国际价格也下来了。
中国网:是一个恶性竞争。
干勇:所以最后“一带一路”和国际化产能转移,它是整个工厂搬到外边去,利用国外的资源、能源,当然我们可以用资金、技术、人才去帮他,这样转移是对的。这个企业是在国际、国内两张牌上来救活自己。
中国网:实现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需要技术的突破,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绿色技术方面的水平是怎样的?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
干勇:现在实际上,我们的吨钢综合能耗已经降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为我们的钢厂流程都很好,但是因为你绝对量大,所以虽然单位能耗在下降,总污染的量还是急剧上升。现在我们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很好,每个工厂的二次能源回收率都很高。比如它用转炉煤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电,自给电、自备电,95%是靠自己发电。但是也不行,因为像这种钢厂全国又建了很大一批,总的产能高,所以绝对的污染量和排放量上来了,这是受不了的。
中国不光是要达到国际先进标准,而要超过国际先进标准,你的人均资源和能源条件没有国外好,国外是人少地多,中国是人多地少,资源少。所以你要达到一般的国际先进标准都不行,总污染量还是很大的。
中国网:所以我们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干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然节能减排实际上措施很多,钢铁行业的每一家的节能减排和环境目标要说起来,绝大多数是符合要求的。但是还要提高水平。当然有的企业上了环保设备,但是不运行,怕增加成本,这是不对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先警告,再这样就勒令停产。当然我们在产能上要严格执法,就是包括它的环境,包括它的贷款的偿还能力、资产的分布等等,还有产品质量是不是真正达到要求,就是对这些不合格的工厂、企业我觉得都应该强行地让它停下来。
中国网:刚才您提到技术,我们这个技术以后是自主创新为主?还是吸收引进转过来的为主?
干勇:现在我们的节能减排技术,我估计一大半都是自主创新。所以关键在装备,就是节能减排的装备和核心元件可能部分是国外的,更多是国内的技术,比如说我们现在高炉的整个专家系统,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因为高炉是耗能大户;烧结,现在烧结脱硫技术也上来了;焦化,我们所有的焦炉都采取了干熄焦,所以就可以发电。而且我们高炉煤气顶层,用干法除尘,是全世界第一,五千立方米的高炉是用干法除尘,所以它每吨的发电量比国外高30%-40%,就是利用这个顶层的煤气来发电。
中国网: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您是如何理解的?
干勇:第一步是淘汰产能。然后把几个耗能工序的主体技术要攻下来,要进一步提升,然后吨钢能耗还要降10%左右。水现在已经很先进了,但是我认为应该每吨钢降到3吨新水消耗。再加上采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当然“十三五”我觉得只是一个调整期,但是通过五年到十年,我认为可能要十年左右,最后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网:应该比西方国家二十年到三十年要缩短。
干勇:我觉得能缩短。我是比较看好的。
(记者:佟静 摄像:刘哲 后期:周姗姗 责编:宋若冰)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