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上官吉庆:疏堵减排力争每年增加10个蓝天

时间:2016年3月16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 上官吉庆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那么陕西省西安市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上有怎样的举措?能否再现“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呢?[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 上官吉庆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那么陕西省西安市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上有怎样的举措?能否再现“八水绕长安”的盛况呢?中国网记者就此采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

市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西安,特别对秦岭北路生态环境保护,造河治理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西安市绿色发展方面,市政府有怎样顶层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呢?

上官吉庆:西安是历史古都,有3100年的建城史,1100年的建都史,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推进西安城市建设的时候,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污染治理工作,像你刚才提到的那些方面,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视。我们在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时候,按照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也提出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共同发力,共同促进,共同取得成果,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具体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我们有几个重点工程:一个是秦岭北路的生态环境治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另外我们要恢复当年“八水绕长安”的盛况,目前有些水系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在今年要加大“八水”之一的涝河水系的综合治理,潏河和皂河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推进。另外我们启动了美丽西安,绿色家园生态园林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围绕西安的一环、二环、三环,围绕西安地铁的南北轴线和东西轴线,围绕着西安已经建成的街心花园、公园绿地进行整体的改造提升。另外治污减排工作永远在路上,要久久围攻。

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希望在生态建设中有更多的绿地,更多纯净的水面,使市民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的发展。

中国网:这其实也是在西安比较悠久的文化历史基础上重新散发出绿色的活力,也是为市民提供非常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市长,您理想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西安市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什么?

上官吉庆:西安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西安的发展中,可能得兼顾好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同时我们可能要推进西安的现代产业的发展,使西安成为古今辉映、承古开新的发展格局。既有千年古都厚重的历史沉淀,又有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西安虽然是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又是时尚的,现代的,充满朝气的,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这么一个风貌。

中国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要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的要求全面开展城市设计,西安的城市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包括我们在制度、缓堵上面有怎样的措施?

上官吉庆:城市道路拥堵是通病,在西安表现的程度还比较严重,我们市委市政府已经对这项工作从政策、工程、管理这几方面加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从长远看,我们还要加强从城市的绿化设计这方面,再一个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再一个从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方面,要同时发力,取得综合性的效果。比方说我们现在在搞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对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进行了科学的布局,避免互相撞车,互相打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我们就提出了在整个“十三五”期间要加大对公交线路的投入力度,加大地铁的建设。

中国网:为公共交通提供很多的便利。

上官吉庆:对呀,因为我们感觉到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最终解决还是要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这方面建设力度,通过公共交通建设,引导更多的市民选择这种出行方式,这应该是道路通畅最根本的方法。另外是加强管理的科学性,现在虽然一方面表现为拥堵,另一方面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这个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为公共交通提供更多便利,其实也是一种双赢,一方面我们交通治理上,治堵上提供一定成效,另外一方面也是提供绿色出行,大家很少开车,选择公共交通,也是为治霾提供一定的帮助。

上官吉庆:我们总体上就是这样考虑的,选择乘坐地铁出行跟选择自己驾车出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将来要在各个地铁站那里,要建成大规模的停车场,你开车到了地铁站以后,可以选择把你的车存放在那里,然后坐地铁到你需要去的地方去。

中国网:这是很方便的对接。

上官吉庆:这种科学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大家选择乘坐类似于地铁这样公共交通,减少汽车的流量,缓解道路的拥堵。

中国网:我们在这些政策包括设施上的完善,也是方便大家良好出行习惯的养成。

上官吉庆:对,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中国网:在中央提出未来城市发展路线图中,指出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力争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那么西安市在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未来会不会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呢?

上官吉庆:西安市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本身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现在的垃圾处理还是沿用过去传统的填埋方式来进行处理。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就考虑要采取目前国际比较普遍采用的焚烧方式来对垃圾进行处理,目前按照西安市的城市规模,我们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规划要建设一个垃圾焚烧站,目前选址,前期工作已经开展了,采取三级的模式,这样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就上升到一个新的速度。污水处理现在西安目前处理能力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但是就是说在布局的合理性和管网的延伸性方面,我们下一步还得继续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确保能够科学有效管理。

中国网:在市民垃圾回收利用包括垃圾分类方面,我们政府有没有做一些宣传或者教育的工作呢,西安在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怎么样?

上官吉庆:我们在这方面,一方面觉得确实垃圾的分捡对垃圾处理是有好处,有些垃圾本身就是城市矿产,但是这项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推广起来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十三五“期间,西安选择一部分社区,先行先试,摸索出来经验以后,尽可能在更大范围进行推广。

中国网: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氛围和知识的普及也是非常重要的,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上官吉庆:这些工作需要把整个社会动员起来,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些工作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性,然后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中国网:环境保护,人人有责。陕西省工作报告指出西安力争每年增加10个蓝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哪些举措呢?难度大不大?

上官吉庆:去年西安市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是251天,今年省里目标下来的任务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天,实事求是讲,这个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因为从到目前为止,这前两个月的空气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形势还是严峻的。如何确保任务完成呢?西安现在空气质量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生产生活的耗煤量比较大,这是导致我们空气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控煤仍然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现在我们对2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都进行拆除,20吨以上就是煤改气,这项工作我们下一步要继续深入。

第二机动车尾气排放,这也是导致西安空气质量较差的第二个原因。这方面我们加大尾气检测力度,继续强力推进黄标车的淘汰。目前对闸口车、冒黑烟的车辆也加大治理措施。

第三建筑扬尘,这是导致西安空气质量不高的第三个原因,因为西安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建设工地分布的也很多很广。下一步对建筑工地的管理,倡导绿色生产方式,这也是我们要着力做的一方面。

第四,对农作物秸秆的焚烧,我们要加强面上的管理和控制。

总之,通过这几个方面综合发力,力争完成今年的任务,还老百姓蓝天白云。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第一个方面有包括我们生产生活性的用煤,这个用煤的减少,包括更高提高它的效率是不是也跟我们绿色产业的发展相关呢?

上官吉庆:那当然。我们现在控制用煤量,包括对现有的发电厂脱硫脱硝的改造,对燃煤企业我们要加大设备技术升级。总的一句话就是要减少排放,要力争达到我们现在说的超净排放。

中国网:一方面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的改造,转型升级,另外一方面可能是我们要寻找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未来西安市在发展绿色产业有没有规划或者方向呢?

上官吉庆:西安经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截止到去年年底,第三产业达到了50%多,应该说比较可观的效益。我们从西安实际出发,在整个“十三五”期间,也围绕着绿色发展,主要的方向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占领新兴产业。另外从西安资源优势出发,发展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和以金融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产业都是无污染的,低耗的,这个将来发展起来以后,对西安整个环境治理会奠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中国网:这也是借助西安本身城市的优势。

上官吉庆:对,西安有区域优势,有科教优势,有历史文化的优势,还有它的产业基础,还有对外平台,都是它的优势。我们基于这些优势的考虑,将来在产业发展方向选择上,肯定要从绿色环保,低耗低能这个方向来发展。

中国网:也是全面贯彻我们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理念。我们看到西安有一个现代化大西安新中心的建设,这个主要规划目标是怎样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上官吉庆:这个主要是省里牵头做的,我们只是做一些配套工作。省政府要委托省住建厅现在搞大西安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涉及到西安,涉及到新区,涉及到咸阳市,所以这方面,我说不太具体。这项工作是省里在主推。

中国网:这个对西安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会加强和周边城市协同合作,还是共同发展?

上官吉庆:大西安建设肯定会给西安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肯定是把西安的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配置,肯定会带动西安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 佟静 摄像 刘哲 后期 周珊珊 责编 裴希婷)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