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精藏:逝者千古 流芳万年

时间:2016年6月8日
嘉宾:江西天仙精藏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新林
简介:在国家九部委联合出台的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里,提出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本期节目,江西天仙精藏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新林先生做客访谈,畅谈现代化的企业如何对逝者的尊敬和服务做到极致的。[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访江西天仙精藏设备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新林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人们都喜欢快乐,没有人喜欢悲伤,就如没有人喜欢绊倒自己的石头一样。可是如果你将它捡起来,用它来盖筑人生的高楼大厦,它反而成就了你,为你的人生添砖加瓦。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的第一天,生命都在倒计时。其实偶尔,在我们足够年轻的时候,用我们思维的触角去触碰生命的真谛,反而让我们更加去珍惜生命,更加去珍惜时间。本期我们要采访一家非常特别的企业、一位特别的企业家,确切的说他想打造一个艺术的平台,或者未来是一个大型的文物博物馆。而再加上民政局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文件里首次明确了节地生态安葬的内涵,同时它也是一份关于生命的事业。本期我们非常荣幸得邀请到江西天仙精藏设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黄新林先生,请他来一起聊一聊一家现代化的企业是如何对一位逝者的尊敬和服务做到极致的。欢迎您黄总。

中国网:我们知道几千年来只有帝王将相他们的陪葬品才能延续至今,也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物,对于普通的逝者来说,保护他们的遗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黄总:过去历朝历代,这个帝王将相习惯把一些珍贵的、耐用的、精心设计的高档的工艺品生活用品,跟他的墓穴一起下葬,目的就是要还原他一个在生的生活内容以及生活场景,那么这些东西要是挖掘出来了,那就是国宝了,老百姓自古以来也在效仿皇帝这些习俗,也在墓里边就放那些多多少少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他喜欢的、认可的东西。

现在我们改革开放,土葬至少可以说,马上就要成为一个历史,不可以再延续下去了,因为中国的土地太没有资源了,加上现在这个墓葬,不是过去的土葬,水泥加上天然石堆积起来,一占就是10平米20平米,甚至更大,所以中国的土地绝对承受不了我们这代人这种墓葬的办法。土地是不可以重复利用的,那么现在国家提倡都要节地葬,中央发文,党员干部带头,实行新一轮的殡葬改革,这个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尤其是我们做这个工程,打造这个效果是非常让老百姓满意,老百姓也接受我们这个效果,因此现在在存放骨灰的同时,他也就把这个文物也想一起放进去,作为一个永久的纪念物保存下来,(其实现在的老百姓也是沿用了古人的一种方式),对这些传统,有些事只要是意义上没有改变,形式上改变,那不是坏事,自古以来,到现在我们的殡葬改革,也不知道改了几百遍几千遍,我们现在要转变的这个模式,也不是我们最早的模式,他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甚至又回到简单,一轮一轮的变换,所以到现在这个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

中国网:中国有非常文明和古老的整个的发展历史,随着每个朝代的不断更迭,它的殡葬的方法也不同,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咱们中国整个殡葬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黄总:这个殡葬的历史也随着每个朝代,经济、政治、人文、文化发展的不同,也在改变,如果经济条件不好,老百姓民不聊生,你说他能有很讲究的殡葬礼仪吗?如果国家发展了社会发展了,国家安定,老百姓就会讲究,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孝心,表达对长辈的崇敬,纪念,就是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一个体现,那么现在我们老百姓都愿意接受这个存放了,存放就成为了保管文物的一个平台,人的一生都是很不容易走过来的,即使是普通老百姓,是一个经济不富裕的人,但是也有精神层面的富裕,也有他人格伟大的一面,那么我们怎么通过这个殡葬,用一种新的方式,既不违背过去的传统,又能够继承一些新的东西,你像这个文物保管,我们现在就在全国各地来提倡,让每一个人他生活的有意义,能留下来一些他认为宝贵的东西,一些文字性的,还有一些奖章啊,纪念品啊,任命书啊,还有在国外啊,高端,一些名人的照片、录像,还包括个人身份证,纪念品,毕业照等等,都是需要我们保存的,它对一个家族来讲,是一个传承,也是一种奉献,过去很多这种东西都丢掉了,一家一户都没有了。过去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都存放在档案管,经过战乱一次两次的兴废,就丢掉了很多,但是如果通过民间这种保管方式,我们把它跟骨灰一样的保存下来,那么民间的东西就越来越丰富了,我们现在说是一个骨灰堂,如果要是以后,50年以后,确切一点讲,可能更大意义上他是一个人文博物馆。

中国网:发展到现代使用最多的是哪几个方法呢?

黄总:殡葬目前在国内呢政府号召是要求要节地葬,节地葬包括海葬,树葬,还有室内葬,目前室内葬的比例是一个绝对的优势,海葬毕竟还有点超我们的这些理念了,中华民族多年来形成传统,一下子要改变的话可能也有难度,但是海葬也有他的不足,中国土地这么大,内地的这些老百姓火化以后要把骨灰撒在大海里边,那客观讲不是很方便的,树葬还可以,现在有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里边,他们也开始采用树葬的方法,而且骨灰全都是用可以降解的,以后就化为泥土了,这个是比较超前的,现在比例也不大,真正老百姓愿意接受的到是室内的存放,我们现在城市扩大,城市过去周边都是散坟,那么这些散坟,现在要把它平掉做公用土地,建厂房,修马路,做商店,做学校,这些土地越来越显得宝贵了,那么坟墓就一定要给平掉,平掉以后往哪里放,过去政府最难处理的就是要把这些骨灰,就是把这些坟墓主邀请来,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同意了,政府才可以乐意去进行下一步,那么下一步呢,要放到另外一个地方,你又要与另外一个区域的老百姓去商讨这个事情,非常吃力。那么现在有了我们这个存放,就解决问题了,一次解决问题,直接把这个坟取掉,重新火化,现场火化,把它放进那个大瓶里边来,老百姓很接受,那么按照这个市场资源,这一块有30年,30年之内的坟,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但是也是很有益的,除了这一块之外,现在存放架还有一个消费资源,就是提前消费。现在的老人家,他看到很满意,就提前把这个位置给买下来,买下来以后,现在不用,10年15年以后,才开始使用,这就等于提前十五年消费了,所以存放架的市场,现在是很大的,就我们中国每一年,有九百万到一千万人口自然消亡,一年的资源就是很大了,相当于我们天仙现在这种规模,要十个厂产量,才能够应付当年一年正常需要,45年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样一来。对我们国家的土地,要节省非常多,也解决了政府的一些难题,解决了这些社会问题,老百姓很欢迎,,政府也欢迎。

中国网:我觉得见到它整个样貌之后,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因为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它是一个冰冷的产品,可是我见到它之后我发现我更愿意把它形容成一个艺术品,因为它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典雅和高贵,您为什么要把这样一种产品打造成这样一个美丽的外表呢?基于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黄总:我们这个技术是从台湾引进过来的。我们产品是学台湾的,学台湾只是开始,赶台湾是一个过程,超台湾是我们的目标。在这里我们也要感谢台湾的同胞,为大陆做了这么一个开头。我们拿到了这个技术以后,因为大陆有大陆的文化,有大陆的根基,佛教文化和殡葬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存放它必须得传承这个元素,全部进行通盘的梳理,加以运用,加以创新,所以我们的产品现在一两年就要提升一个台阶。

中国网:以前很多老百姓也在模仿帝王将相、王公贵族这种殡葬的方式,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享受这样一种方式,现在老百姓对它接受程度是怎样的?

黄总:十年前,台湾的技术刚刚进入大陆以后,我们也开始宣传这个理念,这个做法,但是大多数毕竟是不接受的,说确切一点,简直是排斥,当时我们把这个产品介绍到全国各地去,那句老话,入土为安。那么看到这个局面,我们还是不气馁,我们分析每一次改革,总是要经历一些艰难的,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坚信不疑,你看十年以后,现在全国各地包括东南亚,几乎遍地开花,每一个省,每一个县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工程,我们在四川一个省就做了一百多个工程,几乎每个县都有我们的工程,而且做的很漂亮,在国内带了一个好头。

中国网:他们不接受甚至是排斥的一个状态,如何发展到后来他们能够接受呢,这十年之中发生了什么?

黄总:我们组成了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分队,分布到全国各地去,去游说,当时我们把我们的产品讲给他,交给他,讲实在的话他们都不接受,但是不接受我们也还是坚持,把一些专家的观点,把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联系国家的土地缺乏,利用这些机会,把握一些工程,比方说南京战役纪念馆,福建梅山陵园,岳阳殡仪馆,这些项目启动,是在我们最早的时候,我们当时抓住了每一个信息,我们就不放过,服务好,把握好,做出来的工程他们很欣赏,给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了,用事实说话,老百姓就是一波一波的接受我们的观点,所以这些年下来,我们就是靠这些波浪式的推广,把这个产品在大陆一步一步的推,以至于现在不管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东北,除了少数民族这些区域,现在国内民间开发、政府开发都很红红火火,

中国网:无论是销售房地产也好,销售服装、食品等等,他们的企业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叫做去库存。那我想问,咱们这种企业,虽然是我们认为比较冷门的行业,会不会有去库存的这个烦恼呢?

黄总:没有这个烦恼,没有这个压力,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是每家一个规格,每家一个格调,结构都不同,样式款式都不同,所以我们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按订单生产的。不会去形成库存,不会去形成积压。这样也符合我们国家现在经济改革的大潮,我们不需要库存,而且我们现在在不断得开发一些新的品种,让社会广泛得接受,这样下来以后我们估计永远不会出现库存。

中国网:那想请问您现在咱们公司大概有多少个款式了?

黄总:至于款式准确的数量,这个很难用一句话把它固定下来,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产品,它的结构是多样化的,但是除了结构不一样,它的配置可以随时转换的。老百信、客户来了他就看到哪个好,哪个结构好,他就采用那一个。互相之间就可以调整,就成了一个配置性的了,比方说,十个品种你要搭配N个款式都可以,只要老百姓愿意,我们就坚持。只要开发商他们接受,我们就改变。

中国网:那是否是说咱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呢?

黄总:对,基本上是源于这个规则的。

中国网:就是客户可以VIP定制的方式?每一家想要的款式都不一样会不会对工厂的生产造成困扰?

黄总:肯定会的,但是只要在我们接受的程度,目前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尤其是技术层面,设备层面,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原始的产品结构,我们现在花了足足三千万,花了四年的时间把我们的产品从原来原始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了,所谓改变,就是把原来那个木雕改变成金属雕,这个产品在社会上是很受欢迎的。而且行家也非常赞同的,这就等于把我们中国过去的雕刻工艺运用到金属,运用到存放架这个产品上来了。

中国网:那想请问用金属来替代曾经的这个木质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黄总:因为这个产品是不像我们平常消费品、办公用品,十年八年就可以换的,这个产品是一个长期的耐用品,我们不说百年最少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三代四代人,我们争取不要去动它。老百姓也不接受时时刻刻去把它挪动的。因为中国有讲风水的这个传统,你不动它,他反而喜欢,一动感觉不放心。

中国网:像您刚刚说,产品的它的整个寿命可以达到六十年的时间,可是我们不可能等到六十年,那我们有没有一种什么方式让我们知道这个质量是真的有保证的。

黄总:按照现在工业,我们的制造水平,包括这些检验设备是先进多了,不能用时间去等到六十年再来衡量它的质量,再来给它评价,我们可以用破坏性的,腐蚀性的这些检测设备,我们来推断它的使用年限。这个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也是比较成熟的检验设备了。在制造行业里都比较熟悉的,但是你必须得经过这个检验,不然的话那就是很空洞的,没有依据的,没有说服力的。

中国网:那对于您所创立的这家天仙精藏企业来说,您想要把它树立一种什么样的产品理念和企业的概念?

黄总:这个题目虽然是有点大,但是一个核心,如果作为一个产品,我们不去考虑服务,那么这个产品就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尤其是我们这个产品,关系到人类文化传承的这么一个概念性的产品,如果要是不去挖掘它的需求,不去总结它某些规律,那么我们这个产品可能慢慢要被淘汰了。但是,除了我们的努力之外,民间对这个产品的研究、开发也是非常热烈的。光靠我们企业去研发产品那只是一部分。现在我们民间对这个产品的研发,他们的有些真知灼见可以说是很宝贵的。那么现在,很多大的项目他们的开发商,包括它们的终端用户,都在这种新的需求面前,他们动脑筋,很敏感,有些观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意义,所以我们要依靠社会的力量,依靠行业的力量,依靠专业的力量。来把这个行业一步一步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网:那其实咱们现在企业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了,您认为还是需要同行业的企业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事情,那是否说明这个行业其实还有非常大的潜力?

黄总:正是因为这个市场潜力巨大,所以才产生很多供应商,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供应商的增加,还没有达到积压,像别的行业大量的产品、商品积压的程度,我们的加工力量还保持在一个需求比较平衡的一个正常的速度上面,可能以后也会有泡沫化。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不断地扩大新的市场,甚至把这个市场做到国外去,现在东南亚这些地方对我们的产品都比较欣赏。很多国家都来跟我们洽谈工程,洽谈业务。我们的产品已经卖到英国、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不少的国家,这些国家也欣赏到我们的这个产品发展的势头

中国网:那像您刚刚也介绍,产品不仅在国内的销路越来越广,并且打到了海外的市场,海外也给它非常高的评价,那想请问您觉得您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包括海外的市场如此受欢迎,它的优势是什么?

黄总:其实台湾的产品在国外是比较早,我们大陆时间短,但是我们的产品,第一牢固、扎实,本身这个产品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有强度,它就像一个载重的汽车,终生不卸货的,所以老百姓对这个需求是比较明确的。国外也一样,所以我们东西首先是结实。材料放心,正规的材料,耐用。第二,因为我们国内在加工业这一方面,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界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会运用到这个项目上来。现在不管是需要哪一方面的材料。金属的、树脂的、瓷器的,都是我们中国制造的优势,所以东南亚欣赏我们的产品是很自然的事。

中国网:那您从事这个行业有十几年的时间,相信在这过程当中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像您刚刚讲需要在产品上做了一个升级,甚至给它投入了很大的一个资金量,那在整个升级换代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难题?

黄总:遇到过,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毕竟这个产品对我们大陆而言是一个新的冷门,过去我们也没有设计方面的经验,更谈不上制造方面的经验,虽然有些跟别的产品是类同的技术,但是它毕竟是属于单独的一个项目,很多东西的配置必须按照它这个特点来塑造。所以在工艺上面,我们只是借用,把那个工艺搬来,另外其它地方的工艺,其它产品的工艺,我们一个一个地收集,所以在进程当中是比较繁杂的。而且也经常走弯路,而且这个弯路一走就是要浪费时间,浪费资金,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经历了不少的曲折,但是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干这一行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一个新兴的产品。出现这个情况那是正常的,只是我们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减少这些错误,吸取过去的一些教训,把这个资金风险降到最小。

中国网:那其实刚才呢您说得非常得轻描淡写,可是我们能够理解,人遇到一次挫折两次挫折甚至被挫折不断地打击的时候,对人的意志力是一种摧毁,那么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并且在一次一次的坚持的情况下,是什么样的意志让您愿意把这个事情继续坚持做下来,并且直到今天的成功。

黄总:我们失败首先因为我们没经验,我们从来没走过这个路,所以失败是正常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始终坚持下来,我们就想这个行业不是像我们做一个普通的工业用品,一个民用的消耗品,我们是在打造一种文化,打造人类的一个格调。自古至今生老病死,关注生的不少,关注死的不多,那么它又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可以回避的东西,那么中国我们是一个有着传统的国家。老百姓应该追求他的信仰,我们怎么来按照这个思路去打造老百姓的一个生命文化、一个殡葬文化、一个传承的文化。所以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个行业的肩上。我们不去弄,以后我们下一代可能还要去弄。所以我们必须得提前去发这个精力,把这个产品从我们这代手里边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开端,有一个良好的改革。

中国网:那其实这么做也是为子孙后代铺好了路?

黄总:这个既有利于现在的老百姓,又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子孙,你看现在这个公墓都在城市旁边,我们这里一边要把这个公墓要平掉,那个山坟要平掉,那么隔壁又在花钱建那个大墓,豪华墓。实际上这犯了一个错误,过去的坟墓造在这里,我们现在要把它平掉,跟他们没商量,所以要挖掉它,祖宗也不能怪我们,因为过去你没考虑到我们下一代的需要啊。反过来我们这一代人,就不能这样去犯错误了,我们又在乱建大型的豪华的墓,那以后下一代需要这个土地的时候,他能跟你商量吗,是不是?所以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去对待这个事情,屡犯这个错误,那就不应该。

中国网:那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来,在您的苦心经营之下,公司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刚刚您也介绍,公司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也是给与了极高美誉度。您能否介绍几个经典的案例呢?

黄总:有过,因为毕竟跟国外打交道有他们的方式,同时也有我们距离上面的困难,这个商业化的运作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开头,我记得2014年,我们的公司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定了一个工程,那么这个工程定下来以后呢,对方急于要交货,我们当时也做了安排,但是他们在时间上要求很高,催得比较紧。而且要求我们派工程人员,技术人员要过去,他就是要确保他们的交货时间,那么2014年的7月16号我们就准时出发了,16号晚上到了香港,第二天要从香港到印度尼西亚,就在那一天17号,我们从香港到印度尼西亚的航班上面,马航爆炸了。当时家人都反对我们过去,他说以后等这个情况好转了我们再去,那么我们就想到客户既然要求我们去,又安排了我们去,我们答应了人家去,承诺了就必须得按照承诺的去实行。一上飞机,飞机上的人非常少,除了我们几个人还有空姐之外几乎没有人影了,客户也以为我们会改变主意,推晚去到他们那边考察,居然我们准时去了,他们到机场来接我们,很感激,拥抱我们,我们也说这是应该的,做商业必须得讲诚信。去了以后我们把事情办完了,22号要返回,结果22号又是印度尼西亚他们国家大选,佐科总统得票最多,7月的22号要宣布结果,按照他们国内的规矩,宣布大选的那一天肯定是不安定的,结果22号我们坐车返回机场的时候,整个首都大大小小的商店都关门,不营业了,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当时我们也有点紧张,但是还是这样大着胆子回来了,三个月以后我们把工程做好了,安装完了,他们很感动,赞颂我们天仙非常棒,讲原则、讲信用,很值得信赖。

中国网:我在您的整个工厂大门口看到一句话,叫做:十年兴旺靠智,百年昌盛靠德。我们原本想要问您是如何践行着十二个字的,我觉得刚刚您讲的这些故事已经完全证明了您就是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十二个字的。

黄总:我们一个厂训:十年兴旺靠智,百年昌盛靠德,这十二个字是我们建厂一开始我们就确立了,我们为什么会确立这么一个理念,因为中国大陆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到3年,这些企业为什么短期就消失了。我想关键还是急功近利,只要一个想法有了就办个工厂,投资,投资以后就想赚大钱,结果不是那么回事。没办法,企业很快就没有市场,形成不了实力,就要倒闭,那么首先我们很相信,这是一个永久性的产品,哪怕就是从零开始,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土地太少了,现在也耗不起,如果老百姓接受,这个市场绝对是永恒的。我们也就基于这个市场把这个企业根基扎得牢牢。

第二,从我们企业决策人开始,我们就一直本着要讲求信誉,对于同行业来讲,我们能看的惯,我们把竞争当做一个很正常的事。我们把同行对我们的压力看得很轻松。企业就是要竞争,但是我们把这个竞争也认为是一个企业必须的,要有正确的态度,我们赢得起输得起,有这个打算,所以对方给我们压力,我们把它当成动力,对方的进步不去妒忌他,甚至我们感激他,也给我们增加了一个助推力量。

第三,对待客户,我们从来不去错误引导,坑蒙拐骗或者是偷工减料,十二年下来我们真正能发展,客户就一句话:天仙能靠得住。所以这些,一路走过来,我们始终没有偏离这十二个字的原则,十年兴旺要有自己的智慧,但是有智慧不能使这个企业长久,你能很快得就发展起来,但是不能保证你永远得生存下去,永远得生存下去必须要有德,这个德体现在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阶段,要让跟我们打交道的人,经得起他们的检验,所以十二年下来,我们天仙,让客户满意,社会也满意,政府也满意我们。我们从来不去给政府添麻烦,现在我们的员工他也很满意,我们员工他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这就是对于我们的。你要做一个百年的老店,百年的品牌,你必须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违背原则。

中国网:十二年的时间真的不算短,除了刚刚您介绍的在整个产品升级换代的过程当中走过弯路,包括很大量资金的投入,遇到过挫折但好在一切都挺过去了。那不仅在产品升级换代上遇到过困难,我相信整个企业经营的过程它包含很多方面不仅仅是生产,包括企业发展的大得方向等等很多方面,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呢?

黄总:做企业是每天都在跟难题打交道,经营公司肯定就是包括在这个里面,我们公司2004年创办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都不接受这个产品,也没钱,怎么办,这个是摆在我们公司股东面前一个大的难题,我们怎么解决,我们就是靠自己的诚信。我曾经记得我们跟银行借五万块钱,他们说你们条件不够,但是我们没有去恨他们,我还有一家客户,定好了他们给三百万预付款,后来不行改变,只给五十万。给我们五十万,我们就给他生产一千万人民币的产品。这对于我们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想得通,我说只要你需要我的诚信,我就不缺,你需要别的可能我还真的没有,我们天仙就是靠诚信起家的。后来我们拿了五十万给他做了一千万的产品,做完了以后他们很高兴,最后他给我们一个评价,他说天仙了不起,后来他也说了实话。他说如果当时我给你三百万,你把我的背走了怎么办?其实我们走了十二年下来,我们从来没有背走客户一分钱。这样久而久之下来,客户对我们信任度很高,所以我们的资金这一块,比其他企业我们就来得稳。你如果没有诚信,现在企业倒闭,都是因为没有资金,可能也是因为缺少诚信。我们现在用户也好,包括我们的员工也好,我们这个资金不会有风险。什么时候缺他们什么时候都能理解我们,能帮助我们,包括金融系统,银行。

中国网:我很好奇剩余的款都补齐了吗?

黄总:全部补齐了,一份没少。

中国网:以心换心?

黄总:这一点在天仙是优势,天仙就是不缺诚信,我们自认为很实在的,我们不会去害人。但是反过来别人要害我们,我们能理解他,企业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边,不可能人人都跟我们同步走,有些时候人家就偏偏给我们一些较劲。知道你是诚信的,我就要给你一点试探。能不能够在你这里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说穿了就是用不诚信的手段来对待我们。但是我们首先从原谅开始,万一吃点小亏这个也没关系,但是大原则必须坚持。企业毕竟不是一个慈善的机构,它既然是经济单位就必须得遵循某些经济规律。

中国网:您是专门从事有关于生命事业的,站在您的角度,您觉得国家的殡葬改革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着手,包括如何适应现有的存放技术,在我们整个这个殡葬的观念上做一个提升和转变。

黄总:目前存放虽然是时间短,但是国内的步伐迈得不慢,这个是我们一路走过来亲眼看到的现实。但是真正要做到彻底的改变,还是需要动力的。除了我们的努力,作为企业这种推广的力度之外,我感觉政府在这方面也可以加大一些力度,比方说宣传,有些方面政府宣传远远大于我们作为企业的一种推动,还有呢,我们行业的这些宝贵的东西,比方说现在把个人的文物跟骨灰一起存放,一起保存,这个应该说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它就把存放骨灰,作为一个功能在实施,真正的能看到更大意义的是这个文物的存放,它不光是一个殡葬的问题,就演变成了一个文化的传承。所以国内在这一块目前还刚刚在理念之中,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操作。如果政府在这一块,在文化上面给我们一些支持的力度,我感觉老百姓会完全支持的,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殡葬当做一个文化来操作,来打造,我们的殡葬改革会更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现代,更有利于我们民族的未来。

中国网: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世外桃源源自天仙,听起来真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画面,您打算怎样让现在已经发展地很好的事业能够更长久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黄总:十年兴旺靠智,百年昌盛靠德。这个是我们的厂训,那么世外桃源,源自天仙,这地方也是我们自信的表现,我们就相信我们的产品,我们的理念能够朝着一个世外桃源这个模拟的目标继续走下去。那么天仙公司这些年下来,我们实际上也是为这个目标花了很大的精力。比方说我们在设计方面,原来也不懂,我们自己努力是不够的,我们请了专家,年薪百万,其实我们当时的企业不是很简单能够承受得起这个负担的,当时也遭到各层次的反对,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做法,在外面请了高级的设计师。台湾的来给我们设计,那老人家后来身体不好也去世了,他给我们天仙这个贡献是永远不可以磨灭的。因为他留下了很多设计的精品,也留下了他的设计的理念,留下了很多设计的思路、方法,我们现在年轻的设计师都是类似于他的徒弟,所以在设计方面我们天仙成为国内这个行业的优势,这个是不奇怪的。

中国网:私下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我也感受到说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因为你很多观念,就像您的儿子们介绍说,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反对。提出五到十年之后,事实证明您的所有观念是对的,那您是否觉得您是一位有高瞻远瞩的企业家?

黄总:因为每做一件事情总是有分歧意见的,不管是我们做一个长期的打算,一个决策还是一个短期的决策,大家的想法都会有不一样。但是我们什么时候都要本着这个行业甚至这个社会,这个需求,我们站在人的需求这个层面考虑问题,应该会有很多自己的主意,甚至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得缩小。如果要是我们时不时得把一个目标,定位就是为了这个企业,可能有些决策要更改。

中国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对于一位企业家来说,他所有制定的计划难道他的出发点不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更好吗?

黄总:小的利益,企业的利益如果离开了整个社会的利益,那么这个利益可能就要不会持久。人类他的需要,他是有一个比较恒定的规律。人类到每个时候,他会有每个时候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把好一点的需求给挖掘出来那么这对于人类来讲都是一种获益,是一种享受。

中国网:制定的所有规划其实是更利于社会,更利于时代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站在企业的角度。

黄总:只要社会需要我们去做,老百姓真正接受,社会真正接受的东西我们去做的话,风险就会小。这可能就是作为一个企业必须时刻都要把握的。

中国网:近期公司有没有什么新的动向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黄总: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殡葬协会举办的,中国殡葬设备国际博览会要在长沙隆重召开,我们作为一个产品,一个会员单位,我们投资极大的兴趣和人力物力,去办好,去参加这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面,来自全国各地,我们各个省、民政厅、民政局都要去那里参展,也有很多客户来到这个展会上,选择未来他们所要购买的这个产品。我们也每次通过这个展会,展示我们天仙对会议举办的热情,一个支持,也借这个会议展示我们天仙的发展,我们的进步,我们的成就。那国家对新兴创业这一块是很重视的,这也是我们企业一个大势所趋。去产能去库存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种考验,那么我们虽然在这个行业里边,我们发展比较顺利,但是按照我们以后的要求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投入这个行业。我们准备在2017年前要把企业推向公众化,准备挂牌上市,这个也符合我们员工的愿望,也符合社会的需求,我相信企业一旦上市以后我们的步子可能走得更快。

中国网:节目的最后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黄总:首先我要感谢我们中国网,你们为我们作出的努力,但是这十二年下来天仙有个发展,我们首先也对于政府,我们的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每走一步,政府给我们的力量都是巨大的。还有我们的客户对我们的信任,也借此机会我们也向他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长期以来信任我们支持我们,还有我们广大的管理层、员工,我们以后还是要一如既往,多多支持,共同地努力,把这个事业做到高峰。

中国网:感谢黄总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虽然产品是冰冷的,可是我们更多听到的是温暖人心的故事。在节目的最后我特别想问大家,你有一生想要做的人生规划吗,你学习英语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是否还有很多的拖延症呢,还有很多事情都在拖沓着没有做呢?其实就像节目开始说的,我觉得人在足够年轻的时候,提前让你的思维的触角去接触和碰触,我们最终每个人都要到达的生命的真谛,我们生命的终点。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就像一个警钟一样在提示我们不要浪费光阴。不要虚度光阴,我们要更加尊重生命,更加珍惜我们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问,就是有一天我们跟自己这一生做告别的时候,希望你交出的人生答卷不负今生不负自己。

站在节目的角度,我也非常感谢有黄总这样有爱心、有大爱、有格局的企业家,他们在做着利国利民,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事情。我们也祝福这样的企业,这样有格局有匠心的企业如他们的厂区一样成为百年基业,越来越好,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