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之路:一带一路的践行者

时间:2016年8月25日
简介: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与非洲人民携手,发展中非贸易关系与文化交流,为中非经济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期节目,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董事长何烈辉先生做客访谈节目,聊聊他的创业之路。[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我是主持人李丹。在2013年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设想,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者,与非洲人民携手,发展中非贸易关系与文化交流,为中非经济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的董事长何烈辉先生,做客我们《中国访谈》,与我们深度来聊一聊他的创业之路。欢迎您,何董,首先跟广大的网友打个招呼。

何烈辉:大家好。

中国网:欢迎您。我们知道对于中国来说,非洲一直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个贸易合作伙伴,那是什么样一个机缘让您决定把事业放在了非洲那片土地上呢?

何烈辉:其实对我来讲,到非洲创业完全是一个巧合。我的理想并不是成为一个商人,我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法官,因为我是学法律的,但在后来因为我父亲他是在非洲做生意的,他很希望我能到非洲跟他一起去做生意。

中国网:子承父业,就是您父亲的希望。

何烈辉:他当时是在南部非洲,因为很不巧我申请南部非洲的签证申请了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申请下来,但是因为已经辞去了自己的工作,所以最后就跑到非洲加纳,去开始我自己的经商历程。

中国网:就是说最早你进入到非洲这片土地,准备要发展事业,不是源于你的本意,是因为你父亲的意愿。

何烈辉:对。

中国网:那达之路这个名称的来源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何烈辉:实际上因为我们公司是从非洲起步的,所以在非洲起步就要注册一家公司,当时我就想我比较喜欢哪个英文单词,后来我觉得英文里面road,还有touch,这两个词蛮好的,我就把它拼在一起,变成了Touchroad,含义就是“通向世界之路”,因为我希望能够以非洲为起点通向世界。

中国网:所以把它音译翻译成中文过来,就是达之路。

何烈辉:对,我们先有了英文,然后再有了中文,因为Touchroad,读起来跟达之路蛮像的,后来我们就选择达之路这三个字,作为我们公司一个字号。

中国网:我知道在2014年的时候,吉布提共和国总理与您签署了吉布提共和国政府授予的达之路集团在吉布提设立“经济特区”的备忘录,这个概念可能对于国人有些陌生,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何烈辉:实际上这应该讲是一种新的模式,对吉布提政府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这个事情起源于2012年,当时吉布提总统到中国来访问,后来他在北京钓鱼台跟我们一起见了面,他当时提出来,他说你们中国经济发展得非常好,特别是沿海这一带经济发展得特别快,我听说你们中国在搞一种经济特区,他说我们也很有兴趣,是不是你可以到我们国家来搞一个经济特区?我跟总统介绍过,说我们中国搞经济特区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一种方式,如果吉布提有兴趣,的确是可以做一种新的尝试。后来我们就一直保持接触,看它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把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这种成功的经验,能够复制到吉布提去。后来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跟吉布提政府签署了备忘录,就是说吉布提政府也迈出了他们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授权我们来成立一个经济特区。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新的模式呢,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我们所理解的工业区、产业园区。

中国网:像您说的它跟以往概念当中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何烈辉:它跟我们的经济特区是非常相似的,但是跟我们平时所说的工业园区、产业园的确是非常不一样的,我们在吉布提建的这个经济特区,吉布提政府给了我们非常高的自主权,自主来发展经济。

中国网:自主在哪里呢?

何烈辉:在这个经济特区范围之内搞建设、搞规划,全部是由我们集团自己审批来决定的,吉布提政府不参与,我们参照的标准是中国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说在规划一座全新的城市,吉布提总理把它称之为“第二城市”。我们在这里面有非常综合的一套城市的服务设施,有小学、中学、大学、幼儿园,有医疗设施、有商业中心、有居住区,就是一座城市所有的这些功能在这个经济特区里面全部都有,所以它跟一般的工业区完全是不一样的,而且工业区是以发展工业,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的,通常情况下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这个经济特区里面,工业是我们发展的一小块,大部分我们会从吉布提本国的经济状况出发,会重点侧重于服务业,因为吉布提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的经济也很特别,就是说它的国家的70%以上GDP是由服务业来创造的,就是港口、码头服务业来创造的,所以我们利用它独特的区位优势,来发展服务业,使我们这个经济特区能够成为东非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同时也会成为一个休闲、旅游、度假的中心。

中国网:好的,您说到这个经济特区,它跟咱们中国人概念当中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何烈辉:在吉布提经济特区,我刚才提到,吉布提政府授予我们高度的一个自主经营管理的这样一个权利,我们在实际建设当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的本土化,像目前我们已经在当地开工建设,我们当地的总包商,他就是吉布提的企业,雇佣的当地所有的员工,包括高管全部都是吉布提人,我们就努力的去为当地创造就业的机会,但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就是说当地有一些工人,他的技能水平相对来讲还薄弱一点,包括一些管理方式上面,可能还有一些差异,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和吉布提教育部合作,把我们需要用到的人和今后可能需要用到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吉布提政府,由吉布提教育部牵头把他们培训,提前培训,如果有必要的,把他们派到中国来进行培训、进行学习,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以后经济特区的工作,这是一块。第二块对于像我们的承包商,他在技术上面、人员上面欠缺的,我们就派专家去指导他,同时也帮助他更新他的设备,使他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把他的高管,把他的工程人员带到中国来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他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土化实现技术转移,管理能力转移,从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中国网:其实这种方式虽然好,但是你们运作起来会有些复杂,比起直接从中国带完全成熟化的团队要复杂很多,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一个选择呢?

何烈辉:这样的操作看似复杂,但其实我认为长远的效果它会非常好,从中国派员工过去,派工程人员过去,其实有时候也是会碰到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跨文化交流。

中国网:就是当地文化的融合。

何烈辉:当地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就中国过去的员工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时候会在双方的沟通之间产生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第二个从目前的纯粹从商业成本来讲,如果大量的从国内派员工过去,实际上它的成本也在逐步的升高,如果能够把当地的工人培养起来,让他们能够适应这些工作,其实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个文化冲突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的提高效率,很多国内派员工可能会碰到的一些后勤上的问题,对当地员工来讲可能就不是问题。所以综合衡量,我觉得长远来讲,能够本土化是更有意义的。

中国网:其实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做本土化能够做得很彻底的不是太多,您为什么做这么纯本土化的模式来经营呢?

何烈辉: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种尝试,我们在非洲已经做了十多年了,实际上这中间也有很多的磕磕碰碰,特别是在用工方面也碰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

中国网:比如说呢?

何烈辉: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是较多的从国内派员工过去,但是我们也发现问题,就是刚才说到的是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派的员工过去,他并不能很好的进行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跟当地员工之间的沟通就会存在问题,如果沟通不畅,双方就会有摩擦,对工作来讲这是不利的。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对员工个人来讲,还有个适应的过程,工作环境的适应、生活环境的适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企业如果要真正实行国际化,本土化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中国网:我们也非常乐意见到两国双方非常友好的这样的一个往来互动。咱们国家的领导人也是多次出访非洲,并且很好的促进了中非人民的友好往来,您觉得这对于集团的发展与中非交流,它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何烈辉:其实我觉得中非领导人之间的这种高层互访、高层交流多多益善,每一次领导人的出访到非洲去,都会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旋风来,让老百姓更多的了解中国,而且对中国企业来讲的话,更容易的被当地的政府、当地的老百姓所接受,通过高层的互访,高层的交流,我觉得可以非常好的拉近双方两个国家之间、两地人民之间的这种相互的理解、相互的认同,所以对企业来讲,我觉得也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找到更多的商机,也可以为在当地的投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一种保障。

中国网:当地在您看来,因为我们有一些没有办法去到现场可以看,您觉得当地有没有一些比较浓郁的中国文化?体现在哪里呢?

何烈辉:其实现在中国人在非洲是越来越多了,中国文化在非洲应该说影响力越来越强,可以这么讲,你在非洲很小的镇上面,你都能看到一家中国餐馆。

中国网:很小的一个镇子上面都能看到中国餐馆?

何烈辉:对,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文化,这是一个。第二个比如说我们的好多孔子学院在非洲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好多中国教师在非洲工作,很多非洲人他们已经开始学习汉语了,有些非洲朋友的汉语讲得非常好,北京话讲得比我还要好。

中国网:这太可爱了。

何烈辉:我们的中国功夫在非洲真的是广受欢迎,我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刚去非洲的时候,非洲人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会中国功夫的。

中国网:对,这好像是所有西方人对于中国人的一个理解。

何烈辉:对,你到非洲街上去,人家看到你就在那里比划,嘴上说功夫功夫,他觉得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实际上这也体现出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影响力在非洲不断的增加。

中国网:我们了解您除了致力于发展中非贸易交流,并且还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您是怎么理解公益的概念?

何烈辉:我觉得是这样的,就是说任何个人、任何的企业,其实他从这个社会上面得到的东西和他所能够回报给这个社会的东西相比,个人所能够回报这个社会的,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社会所给予企业、给予个人的是更多的,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努力的去回报这个社会,公益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任何人都不可能把财富带到坟墓里面去,如果能够用自己所拥有的一些资源为这个社会、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是非常值得的,也是应该去做的,这样的话,通过你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所以像我们努力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一些事情,希望对周围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好处,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中国网:刚才我们说到中非文化交流,那在整个交流的过程当中,有没有特别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

何烈辉:实际上在我们做对非工作这么十多年下来,碰到过很多事情,很多很有趣的事情,也碰到过很多很头痛的事情。比如说几年前,我一个朋友,他是非洲某国总统的女儿,到上海来读书的,到上海来学习,这中间就碰到个问题,我们中国的文化里面我们常常说,就是严师出高徒,包括我们家长也好,都会跟老师讲,你对我的小孩要严格一点,严格要求,甚至我们有时候还会开玩笑说该打就打、该骂就骂。但是我这个朋友在她的想法里面,她不是这么想的。

中国网:她们是怎么想的?

何烈辉:她碰到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她在上海某个大学读书的时候,她们的辅导老师对她要求很严,有时候会比较严厉的批评她,就像有时候我们会批评中国学生一样去批评她。

中国网: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这样一种交流方式了。

何烈辉:她觉得她接受不了,她跟学校闹,她说我要抗议,这是种族歧视,这是对我人身攻击,她又跑到我办公室来,她来跟我抱怨,她说现在是这么个情况,你们老师怎么说我。我跟她说,这没什么大问题,人家是为了你好,我说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也很严格的要求我们,也要批评的,我们家长都很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小孩严格,我说老师严格是好事情。她说我接受不了,她说我要抗议,我要到外交部去抗议,我要到我们大使馆让他们去帮我抗议,那么这个事情其实闹的大家很不开心,后来我也跑到学校去了解情况,同时我也跟她做工作,这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一个原则的问题,学校也好,根本就不存在种族歧视这种问题,对她也非常照顾,无非就是说希望她学习能够更用功一点而已,这就是一种文化上面的差异,后来就是说经过多次沟通,她也能够慢慢的理解,这件事情总算就解决好了。但实际上这件事情给我印象很深,就是一个文化的差异。

中国网:这是非洲的朋友来到中国发生的一个文化差异的故事,您的企业设立在当地,相信跟他们的交流交往也会特别多,在这之间一定也会发生过这种类似于中非文化之间差异产生的一些事情。

何烈辉:所以这种事情是蛮多的,比如说派员工过去到非洲去,他们觉得很难理解的一点是什么?星期六、星期天街上竟然是没人的,商店都是关门的。

中国网:周六、周天商店关门?

何烈辉:他们干什么去了呢?好多人都到教堂去了,或者去happy去了。

中国网:像我们可能也是不太习惯周六、周日竟然全部店都不开门的。

何烈辉:我们中国的话周六、周日店的生意都很好的。

中国网:恰恰是最热闹的。

何烈辉:所以我们的很多员工当时派过去他就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跟他们解释,人家的文化就是这样,习惯就是这样的。他们要到教堂去做礼拜,他们要家人团聚,要到外面去烧烤去,我说这就是他们的文化习惯,文化又没有什么优劣之分。反过头来,他们看我们,他们也觉得我们很习惯,星期六、星期天满大街都是人。

中国网:没错,换位思考一下,彼此都能理解对方了。

何烈辉:对。

中国网:所以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包括环境给它制定了针对于它的一种发展方式,同时他们又给了您巨大的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您觉得对于中国的投资企业来说,这样的一个全新的模式,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优势呢?

何烈辉:实际上我觉得对中国企业来讲的话,能够利用好我们在吉布提的经济特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吉布提虽然它国家比较小,只有23200平方公里,人口也比较少,不足100万人,但是它的位置重要,它是东非的一个中心,特别是东非有个大国叫埃塞俄比亚,它的出海口就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有1亿人,吉布提周围的好多国家,比如说南北苏丹、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它跟吉布提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吉布提又是东非一个政治非常稳定的国家,它可以被称为是个“和平绿洲”,而且在这个国家,它是没有任何外汇管制的,它的汇率非常稳定,它的货币叫吉布提法郎,跟美元的汇率,我没记错的话,从1949年开始就是一个稳定的汇率,到现在为止都是固定的。

中国网:1949年到现在?

何烈辉:对,比它建国还要早,就已经是稳定的汇率。所以对中国投资者来讲,他可以把吉布提,也可以把我们经济特区作为一个进入东非的一个门户,也可以成为他在东非的一个货物的集散地和物流的中心,通过吉布提,中国企业可以非常容易的也非常方便的进入到东非的其他国家,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北苏丹、厄立特里亚等等它的交通非常发达,运输业非常发达。

中国网:再加上汇率又稳定。

何烈辉:汇率又稳定,而且没有外汇管制,所以它资金是可以自由进出的。

中国网:所以在当地发展一些企业也是非常方便,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何烈辉:对。

中国网:我们知道您也是被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授予了“酋长”头衔,同时又被吉布提总统任命为吉布提驻华大使馆特别顾问,除此之外我们知道您还有很多荣誉的头衔,作为一个企业家,拥有这么多荣誉的头衔,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光环的?

何烈辉:其实我是这么想的,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一些事情,一些努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那应该说是一种荣幸,但是这之外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像尼日利亚当时授予我“酋长”头衔的时候,是因为我比较早到尼日利亚去,我也比较热心,帮助了很多的尼日利亚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也帮助很多的中国企业到尼日利亚去投资,对促进双向的交流尽了我的一些努力。

中国网:就是在得到“酋长”头衔之前,您已经无形中做了酋长做的事情了?

何烈辉:不能这么讲,只是尽我所能,能够帮助两地经济贸易往来起一点作用。

中国网:其实我们都会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更多的是把你的精力专注在企业的发展上,为什么你还会有这么多有关于政治的头衔,您怎么看待这个双重的身份呢?

何烈辉:其实这也不是一种政治的头衔,我觉得一个人办企业,就是说应该学会和别人分享,如果有好的商业机会,有各种各样的机会的时候,我觉得应该和别的企业、别的人一起来分享,从而使大家能够共同发展,所以对我来讲,我觉得如果能够帮助别的企业,帮助其他人能够拓展生意,我也很乐意做这些事情。

中国网:多年以来,达之路集团关注非洲、投资非洲,在整个发展的过程当中,当地的非洲人民对于集团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

何烈辉:总体来讲,我个人觉得我们在非洲还是受到了比较好的一个欢迎,当然对我们也比较认可,这也是十几年努力的一个结果,但是总归这十几年的发展也逐渐让大家能够了解我们的理念,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从而为当地社会所接受,为他们所接受了以后,其实我觉得很多事情,一个是变得比较容易办,因为大家的想法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得到当地人的支持,所谓的支持是什么呢?其实我觉得就是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企业的一种理念的认可,从而能够加入到企业里面来,跟企业共同的发展。对我们来讲,实际上也是跟非洲经济共同发展、成长的这么一个过程。

中国网:在我们的概念当中,非洲人民都特别的热情,他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于集团的喜爱的?

何烈辉:像我们现在在非洲做很多事情,特别在吉布提,当地的老百姓对我们应该说还是持相当欢迎的态度的,因为他们觉得我们是可以和他们一起患难与共,也能够和他们共同发展的,因为我们一直都致力于为当地解决就业,尽可能多的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努力去改善我们在当地员工的一个生活水平,让他们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所以他们也会觉得比较自豪,因为他们在企业里面得到了尊重,得到了重视,也把他们当做自己人一样的,所以他们能够有个很好的一个互动。

中国网:您在当地应该在非洲呆了很长时间,十几年的时间,企业设立包括本土化的一些政策,相信也会得到当地人民包括政府的很多支持,跟他们之间有没有发生说让他们很感动的事情?

何烈辉:我在非洲也不是说呆了十多年,只是往返非洲十多年,因为每年我会有很多的时间呆在那边,也会呆在国内,这十多年下来以后,有些事情我觉得我的非洲朋友也是蛮感动的。有一年有一天晚上,非洲一个驻华大使,急匆匆的打电话给我,他说有个事情要请你帮助,我们一个国民在上海生病住院了,现在没有钱,我现在也赶不过来,在北京,你能不能帮我去照顾一下?我说可以,你马上把医院地址告诉我,把名字告诉我,我马上跑到上海医院去看她,这时候她已经深度昏迷了,已经不会讲话了,我马上找到医生,找到医生之后,我问医生你们做了哪些检查?医生说就做了一些普通的检查,但是已经尽全力在抢救她,应该是在重症监护室了。但是后来有个什么情况呢?大使给我提供了一个情况,他说这个人有可能她是一个艾滋病携带者,我马上跟上海的医疗机构讲,我说能不能做个艾滋病检查?她有可能是个艾滋病携带者,医院马上就给她做艾滋病检查,发现她就是个艾滋病携带者,但是当时的问题就出来了,她在中国实际上她是非法居留,她在非法打工,在教一些中国人英文。

中国网:她教中国人英文?

何烈辉:对,但是她教英文是没有获得我们许可的,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她在上海有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又是西方某个国家的一个人,这个男的把她送到了医院。

中国网:然后就离开了?

何烈辉:也不是,就是把她放到了医院,关键问题是这个男的也不知道这个女的是艾滋病携带者,这里面就会出现问题是什么?如果我们在医疗上面不慎,可能会导致这个病毒传染给别的人,我把这个情况马上就告诉给了医院当局,医院当局马上采取了措施,后来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说对方的家属想到中国来看她,但是也来不及办签证,后来我把这个情况又告诉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在国内她又是某个高官的一个子女,按照他们的文化就是说人是不能火化的,如果她去世的话,是不能火化的。

中国网:就是他们当地的习俗。

何烈辉:对,他们要求把这个遗体能够运回去,但是按照我们当时的情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的检验检疫法,好像是规定像艾滋病这种病毒是不能把遗体运出去的,这个我不敢确定,我说的有没有错,也就是说要面临着把她火化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双方之间文化已有的差异,后来为了这个事情,他们外交部长亲自打电话给我,说我能不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僵持在那个地方了,家属希望她过世以后能够把遗体运回去,我们这边可能更加主张把她火化掉,带骨灰走,后来我又在想我的办法,跟各方能够沟通。另一方面我也请求医院能够尽力治疗,能够把她抢救回来,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很不幸后来她去世了,在她去世之前,我们通过努力,帮他们的家属办好了签证,让他们赶到了上海,我帮他们垫付了机票、住宿费,都把他们带过来了。另一方面我们也给他们终于做通了工作,就是说希望他们能够接受把她火化掉这么一个事实,最后就顺利的把她遗体火化,而且上海方面也给他们开了绿色通道,让他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骨灰出运、登机、回国手续。但这件事情其实就是说在他们国家引起比较大的反响,他们觉得我们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一方面我们公司出钱帮她治疗,垫付了很多的药费;另一方面我还专门派了人到医院去照顾她,还帮他们解决了家属来到中国的问题,解决了最后遗体处理的问题。

中国网:就是说您所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家跟当地合作的职权的范围,远远超出了。

何烈辉:我总觉得就是说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也很不容易,如果能够帮点忙我们就帮点忙,很幸运我们也总算把这个忙帮回来,为了这件事情,他们大使专门跑到上海来感谢,他外交部长也专门感谢,后来我到他们国家去的时候,他们总统也专门跟我提这件事情,他说你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我们也受到极大的尊重。

中国网:谢谢,也希望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企业家,让更多国际的友人感受到我们中国和中国人的热情。

何烈辉:大家都互相体谅。

中国网:我知道您管理一家企业,并且您身上有很多的头衔,您肯定是非常繁忙的,但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您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呢?

何烈辉:其实我是喜欢把工作当成乐趣的一个人,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工作得很开心,而且每天努力也能够看到一些成果也好、收获也好,都是蛮好的,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一种经历,都是丰富人生的一个过程。像公益事业在做,我觉得很有价值,比如说我们跟一些非洲国家合作,在中国培养他们的学生,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理念是什么?就是我们觉得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未来,可以让一个人过得更好,也可以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所以我觉得非常值得去做,我们已经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培养了不少他们的学生,让他们来中国学习,回去以后他们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碰到一些当地的一些比较穷困的人,我们努力给他们解决点工作,这样的话他们也心存感激,也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很值得去做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能够有一种满足感,所谓的满足感是什么?就是说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一些人能够改善,大家都可以共同来发展。

中国网:达之路集团不仅在经济上为非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换一个角度来讲,达之路集团的发展在中非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上,有着什么样好的促进作用?

何烈辉: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这个世界就应该更多的沟通,其实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争议都是因为双方的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为什么会不了解呢?因为沟通太少。我们达之路经常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的促进中非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像我们经常会举办一些会议,研讨会、论坛,搭建一个平台,把中非双方的企业,把非洲的官员和中国的企业拉在一起,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多交流、多对话,交流多了,对话多了,大家自然了解就多了,了解多了,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少了,共同的语言也就多了。我们也会经常组织中国的企业到非洲去考察,让他们实地了解非洲到底是什么样的,不是平常道听途说的非洲有什么抢劫、有暴力等等,百闻不如一见,实地去考察,既能够找到非洲的投资机会,又能够真正感受到非洲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从而使双方之间的关系能够拉近。我觉得对达之路来讲,我们会一直努力的去做,去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尽我们的所能,让更多的中非的企业,中非的两地人民能够走到一起。

中国网:在“一带一路”区域当中,其实有很多企业也都在做,您觉得达之路具备什么样的优势?能够在这个竞争当中崛起。

何烈辉: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这真的是个非常伟大的一个倡议,既给了中华民族又一个可以去引领世界的机会,也向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这种胸怀、这种魄力,对我们来讲,能够生活在这个时代,我觉得是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在这个伟大的倡议之下,能够做一些我们的事情,我们也是非常幸运的。对达之路来讲,我觉得我们的心态比较好,我们有着非常开放的心态,我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接触不同的文化,愿意到不同的国家去尝试、去合作,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国家求得我们的发展。

中国网:现在达之路其实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在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何烈辉:我一直希望做人能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企业我希望达之路能够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为了这个目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会不断的前进,在不同的国家努力去践行我们的这个理想。因为我始终觉得商业活动最终的目的不应该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非常重要,但它不应该是最终的目的。

中国网: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何烈辉:商业我认为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中国网:太棒了,商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是胸怀大爱的一种境界和想法。

何烈辉:希望能够做得好一点。

中国网: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以达之路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的践行者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我们也祝愿达之路集团在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感谢您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期再会。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