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代表:制造业不缺专家缺工匠 需加紧为职业技能培训立法
 
嘉宾:许振超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时间:2017年3月4日15:00

中国网:

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7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中国网的记者在两会驻地采访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振超,他就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打造工匠精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代表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访谈》的采访。实体经济目前的困境,您是怎么看的?今年振兴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了各省的头号任务,对于振兴实体经济,您有怎样的建议呢?

许振超:

制造业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现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结构性的不合理这次都被划到这里面来了,需要去产能、去库存等等。很多人说去库存就是去房地产库存,其实我觉得也不是,相当一部分制造业的产品也需要去库存。我国是最大的机床出口国,同时又是最大的机床进口国,说明我们中低端的东西太多,高端的不行,这就是制造业碰到的问题。据我了解,除非那些比较紧缺的制造业产品可能好一些,一般的制造业,坦率地说,下滑非常厉害,要振兴的话,国家必须出来救,单靠企业,说句实话,很多企业的机制体制他说了不算,不能一股脑地让这些制造业自己救自己,它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了解很多制造业的所有制基本上是民营或者其他形式的,这块存在什么问题呢?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这块你给它断奶、断水、断电它怎么生存呢?所以,我觉得真的要分类区别一下,认真地考虑制造业的振兴。

中国网:

刚才您提到银行对制造业的振兴,您认为目前对制造业来说它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到了怎样的程度呢?

许振超:

有的基本处在破产边缘,而且这些企业破产或者是倒闭以后,员工的问题推向社会,这会造成整个社会的不稳定,有些问题还要仔细去考虑。

中国网:

刚才你也提到我国的制造业可能中低端的多一些,未来如果提升我们的制造业的品质和竞争力的话,您有什么建议?

许振超:

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这里有三个目的,提品质、扩品种、创品牌,实际上制造业要是提升的话也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但我觉得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缺少一支技术精湛,动手能力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工匠队伍,我们缺人。现在坦率地说,我们不缺精英,不缺管理团队,也不缺技术专家,缺的是干活的,很多产品设计出来了,好不好?真好!但是制造出来就不行。

中国网:

对人才的短板您有怎样的建议?如何补齐这块短板?

许振超:

我认为这属于供给侧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必须要人来制造,没有人造什么?所以,我觉得需要国家把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和工匠队伍培养的土壤、环境、温度设计好。

中国网:

需要好的环境。

许振超:

需要土壤,工匠不会凭空产生,工匠精神也不会凭空诞生,需要土壤、温度和环境,总理提出要求了,但具体到企业,你要给它好的土壤环境,这一点非常重要。

而且我现在感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国到现在为止搞工业了这么多年,还要建工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但我们技术培训这块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比如国外很多工业强国都有职业培训法,我国没有,而且相关的法律却散落在劳动法、保护权益法、职业教育法中,非常散,因为你没有这种权威性的法律来约束和确定它的责任、义务,所以,这样就造成了国家在推动职业教育这块只是在讲,动力不强。

企业也没有给它明确的权力,虽然讲它是主体,但法律上好像还没有,所以它没有积极性,因为它培训还得花钱,还得工人停工去学习,它就不干。愿意干什么?花钱去挖现成的,挖人家的用。

作为劳动者个体也不愿意。学习没有工资,而且学的是他不愿意学的东西。这就造成我们技工队伍不强,大家一直在呼吁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我工作五十年了不是第一次听说。其实这是一个症结,我们光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里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有一支技术素质高、有理想、有信念的职工队伍,没几年时间了。

中国网:

对于加快建设这支队伍,您有哪些建议呢?

许振超:

赶快立法,一旦立法后,明确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权力和义务,是义务的,是法定的,你必须执行,企业培训是法定义务必须执行,不执行就有国家监督。我们很多法律很好,但执行过程中总给老百姓的感觉是效果不好的,因为落不下去,不执行,不执行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监督,立法和监管都需要到位,都需要零容忍才行。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中国网
本期人员——记者:佟静;摄像:王一辰;后期:董超;责编:李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