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90周年】火箭军文工团团长周炜:用创新文艺作品擎起大国长剑
 
时间:2017年8月3日
嘉宾: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团长 周炜

    【前情提要】军事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军队文艺,军队文艺在部队的建设中始终保持着重要的作用。我党十分重视军队文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自建军起,我军在长期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先进军队文艺,成为我军发展壮大历程中最鲜明的精神旗帜。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原第二炮兵文工团随之更名为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中国访谈特别节目邀请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团长周炜,请他谈一谈新时期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文艺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广大官兵最需要什么样的军队文艺作品?军队文艺工作在创新发展上做了哪些探索?

火箭军整治工作部文工团团长周炜接受采访。   摄影 李佳


        周炜: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团长周炜,也是您的老朋友了。首先欢迎大家今天能够跟随着我,来到我们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的天泰剧院。此时此刻,就在我们剧院的舞台上来跟您聊几句。

中国网:周团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提起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网友可能感觉既熟悉又陌生。首先,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火箭军文工团的情况。

周炜: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到2017年的7月1日成立51周年,这个团队伴随着我们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路走来,和我们的火箭军,和战略导弹部队同龄。1966年的7月1日,当时第二炮兵成立,随之也有了二炮文工团。二炮文工团我相信网友们应该是非常非常熟悉了。那么随着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习主席亲自授予军旗,并致重要训词,我们改成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工团。这个团队51年来,半个世纪走过了辉煌的风雨路,我在这个团工作了将近25年的时间,也是这个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看到了无数文艺界的先辈们、前辈们,在这个团队留下的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非常有影响的,非常代表我们导弹部队特色的文艺作品。

提起这个团队我想很多作品大家并不陌生,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网友们都看过他们的表演,听过他们的大名,比方说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张暴默老师。提起暴默老师,给我们火箭军文工团留下了一首到今天为止还是经久不衰的一个作品叫《火箭兵的梦》,这是张暴默老师的作品。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陈耀星老师,板胡演奏家张长城老师,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贾冀光、魏兰柱老师。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很多新鲜的血液也加入这个团队,大家非常熟悉的全国著名笑星潘长江老师,还有红极一时的,今天让年轻同志们非常追捧的凤凰传奇,校园歌曲起家的庞龙等等,都曾经在这个团队工作过,也为这支部队奉献过他们的青春和才华。今天还在团队,在岗位上坚持工作的还有几位比较著名的艺术家,我们的女高音歌唱家李丹阳老师,女高音歌唱家陈思思老师,年轻一辈的优秀的第二梯队,像曹芙嘉、陈苏威、王哲等等。舞蹈专业也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比如说表现当年工程兵部队攻坚克难的《追太阳》、《一封家书》、《目光》等等,都是在舞蹈专业留下的具有导弹部队特色的文艺作品。曲艺小品就不用说了,本身我也是这个专业的。“贾魏贾魏”说的就是贾冀光、魏兰柱,这当时是在圈内,在曲艺界这个平台上非常知名的两位表演艺术家。一位师从于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一位师从于山东快书大师高元钧,这都是我们的宝贝,也都是这个团队的财富。

所以我们很感恩,感恩人民军队,感恩我们导弹部队,感恩这身军装带给我们的使命,带给我们的机遇。今天我们依然还有声乐队伍,歌队、舞蹈队、曲艺队、乐队和创作室、舞美队等六个队室,全团有很多新的面孔,年轻一代火箭军的文艺工作者在这个舞台上,就像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一样,他们无时无刻不爆发出创作的激情,也无时无刻不对我们的未来,对我们今天火箭军的生活充满着一种憧憬,充满着创作的激情。这是我们团队一个简要的概况。

周炜团长介绍文工团在军队文艺工作创新方面的成果。   摄影  李佳


中国网:我们来说一说战略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要求忠诚度高,还要保密性强,这可能给火箭军文工团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我们在创作中如何将部队的发展变化、官兵的优秀品质以及强军兴军的目标都融入在了创作细节中,给广大官兵带来既喜闻乐见又具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

周炜:我觉得你这个问题特别好,这个是我们这个团队作为战略导弹部队文艺团体一直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创作的局限性,但是没有关系,张继刚导演有句名言是“限制出精品”。我们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突破点,一直在寻找自己最佳的创作、艺术和生活的结合点。很形象,我举个例子,一提到空军,蓝天、白云,翱翔在天空中,这就是空军最形象的艺术的感觉。一提到海军,大海、军舰、水兵,都是非常非常直接的,而且具备一种浪漫色彩的工作环境;二炮、导弹、火箭军它是什么呢?

中国网:深山。

周炜:你说对了。前49年的时间是第二炮兵,为什么叫第二炮兵?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密”,这支部队一直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可是怎么抓住我们火箭兵的形象呢?刚才你提到了“大山”两个字,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大山深处,深山老林里驻扎着这支战略导弹部队的官兵,可以说他们常年以大山为伴,以大山为伍,大山是火箭军官兵的灵魂家园,是我们的精神地标,说的更夸张一点,是我们火箭军官兵多年的精神图腾。刚才我提到的早期的作品《火箭兵的梦》,它就通过火箭兵的梦想来描述火箭兵想象当中在发射厂导弹腾空那一刻的场景,他没有直接面对,因为直接面对你就要属实,但是梦境它可以想象,它是火箭兵心中的骄傲和理想。再就是找到火箭兵他的工作特色。我们近期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舞蹈叫《一线阳光》,这是一个男子的舞蹈。什么叫一线阳光?大山当中经常有两个非常险峻的高峰,火箭兵就在这里边驻扎、镇守,守护着我们的国宝,他只能抬头看到这一线天空,可能一天阳光照耀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个舞蹈就非常非常准确地捕捉到这一点,这是火箭兵真实的写照,叫追着太阳晒自己的军装。你洗完了衣服要追着太阳晒,否则的话衣服干不了。看似很欢快,看似很诙谐幽默的一段男舞表演,但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火箭兵他们工作环境的艰苦,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这么多年,这么多代火箭兵的官兵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大山里边默默无闻,国有名,我无名,这个就是我们的精神内涵,精神品质,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很多作品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自从更名“火箭军”以后,我们的腰杆更“硬”了,相比兄弟单位的艺术工作者们我们的腰杆更硬了,因为我们可以骄傲的大声告诉你,我们是战略导弹部队,我们是光荣的火箭军,这才有了你看过的那台晚会叫《光荣的火箭军》,把所有的历史回顾了一遍。我们也有更多的向世人展示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的机会,我们也有了你曾经到过采访的常规导弹第一旅、“东风第一枝”801旅,这都是我们英雄的集体,我们也有了首个女子导弹发射连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向世人展示了,这无形中给我们的文艺创作也带来了很大的空间,我们汲取到了丰富的营养,我在团里创作时老说一句话,这个是军种的发展和壮大,它很多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里程碑事件的转折点,给文艺创作提供了平台和机遇,这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我们在2015年创作了一台情景音乐诗叫《背负祖国的希望》,这个是我们寻找的一个切入点,当时在2015年9月3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检阅导弹部队的方队当中的一名指挥官,在走过的瞬间回到了70年前的思绪,回顾了我们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全民族百折不挠,英勇奋战的一个壮美的历史画卷。这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它恐怕要比很多单兵作战,其它军种的视角要更高,因为这个军种就是个战略导弹部队。更多的文艺创作视角从战略的目光,战略的角度来切入,这个是很多常年工作在这个单位的创作者们一直在思考的,一直在探索的,从未有一天停滞过。

火箭军文工团下部队慰问演出。   (火箭军文工团提供)


中国网:明年我们就迎来了“00”后的新兵,我们在创新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去年12月份,我们就已经在大学校园里做了一次艺术传播的创新,跟高校的学子做了一个“快闪”运动,近距离接触,这样把火箭兵的风采展现给了高校学子,感召他们能够投身到军营里,加入火箭军,效果是非常好的。近年来我们在文艺创作方面的创新上面做了哪些尝试,又取得了哪些成绩?

周炜:这个创新刚刚我讲的很多都是主动的思考,但还有一个“被动”的融入,我们不能在军营里关上大门闭门造车,我们要知道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了,今天的年轻朋友们他们对文艺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刚才你提到的“快闪”,快闪这两个字是很新的一个词,很时髦,从国外的很多视频当中看到过,它就是一个利用自媒体快速的把一件事情放大、传播,让更多人知道,产生影响。基本是这样一个手段。那么作为火箭军,我们想有一个大胆的尝试,说起这个要源于去年建团50周年的时候出的一本专辑,就是今天我带来的这本叫《火箭军战歌》。这个是建团50年,历代的优秀的声乐作品,这里边收录了很多优秀的词曲作家,比方说我们的老团长,著名的词作家屈塬老师的作品,著名的曲作家楚兴元老师的作品。刚才我提到所有的歌唱家们这里都有体现。做了这样一张专辑,第一是为了梳理我们的作品;第二是为了鼓舞士气,但是要让更多的同志们知道,要让社会大众、观众知道,了解火箭军的军歌今天都有哪些,通过什么途径?我们一首一首的去唱?恐怕不符合这个时代节奏;我们搞一个新闻发布会?请一些媒体发通稿,恐怕也不是今天最时尚的作品,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就想到了“快闪”这两个字,找到了清华大学,跟校方接触以后校方也非常支持,我觉得这个结合点还是挺好的。在火箭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它是一个新闻点;第二,清华大学是我们理工科的一面旗帜,火箭军是一个崭新的军种,又是我们大国地位的象征,王牌、底牌、杀手锏部队,有很多国防生都来自高校,这支部队又是一个高科技人才扎堆的部队,可能普通士官他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所以这几个点结合起来,它应该用我们电视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它有新闻点,结合的很好。事实证明,经过拍摄,当时在校园掀起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当我们唱起《从军歌》的时候,也点燃了那些学子们他们报国情,当我们的猛士车披着特有的火箭军的迷彩网开入校园,唱起《有咱就有发言权》的时候,点燃了大家的爱国情怀。

中国网:沸腾了。

周炜:把火箭军大国地位完全宣传出去了。通过这样一个视频短短不到三天的时间,网上的点击率就达到近5000万,这是一个前期万万没有预想到的成绩,让我们火箭军的首长也很震惊。可能首长更关注的是网络真的很厉害,这种自媒体真的很厉害,就是很简单的,我们在微信里的一个转发,这一下就铺天盖地了,不光达到了我们宣传这盘专辑的目的,推广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又一次通过文艺形式,通过这种新的媒体的媒介宣传了火箭军,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到火箭军,走近了火箭军,甚至他们有可能今后加入到火箭军。这是要融入这个新时代,融入社会的一个实际的例子。

那么我们在很多创新方面想改变以往的军旅舞台艺术创作,因为我们是个歌舞团,以往更多的是综艺晚会模式和大歌舞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官兵的需求,尤其是很多大众观众他的视角已经不满足现状了,他更需要有剧情,有代入感,你得让人看进去。所以我们连续这两三年创作了三到四台大型的剧目,都是加入了戏剧的元素,像刚才我举例的《一个受阅的军官》、《一个讲述者》等等,比如说我们在去年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在这个舞台搞了一场交响乐的音乐会,这台音乐会是几代艺术家、歌唱家、音乐家的一场音乐盛典。事实证明,这种高雅艺术走进军营的时候,也能够被普通官兵所接受,大家一定要把那个“傻大兵”和“土大兵”的概念给忘掉,尤其是火箭军的士兵们他们都是大学里的文艺骨干,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他们的艺术品位、艺术修养是相当高的,雅俗共赏,多元化、多形式来为兵服务,这个是我们一直要坚持不懈的。可能今后还会要创新,还会把很多的科技手段再搁到舞台上来,总之,我们目前的这支队伍有一个想法,每一台都不重复,每一次都要有新亮点,尽力做到。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文字 裴希婷    摄像/后期 刘哲   摄影 李佳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主持  裴希婷;摄像/后期 刘哲;摄影 李佳;策划 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