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海:把当下中国的伟大变迁讲给世界
 
时间:2017年8月3日
嘉宾:中国外文局局长 张福海

日前,第五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在接受采访时,就中国对外传播工作当中应该挖掘哪些故事,好的中国故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标准等相关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网:张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第五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设置这样一个主题是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吗?

张福海:总书记讲过,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解决这三个问题,当下的中国重点在解决第三个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其实中国的对外传播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际上,到了这个程度,整个行业的人都在思考,当下中国的对外传播,我们要找准一个“魂”、一个重点。总书记就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也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这一下子让我们整个搞对外传播的同志们都豁然开朗,一方面它给我们指出了对外传播的方向,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对外传播的方法。所以,在这一刻大家有一种强烈的共识,就是我们需要就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一个深入的研讨。

这个研讨会两年才开一次,确定一个主题是非常非常慎重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确定这样一个主题实际上是我们整个对外传播工作到了这样一个新阶段的必然的选择。

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


中国网:我们也想听听您的看法,就是您认为我们应该挖掘一些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呢?

张福海:其实中国故事必然是全方位的,那么它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甚至是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可能是科技的,也可能是文化的。当下的中国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故事宝藏,我们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某种意义上我们要向国外客观地讲述一个全息的中国影像,但全息的中国影像一定需要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切口来讲这个故事,一些传播规律大家都认同。

但是我觉得,当下的中国故事,有两个东西特别需要注意,一个是需要一条主线,这么纷纭复杂的中国故事,大家要有一个灵魂,有一条主线来统领,我认为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这个来统领整个故事,它才会把所有的故事串起来,才会集腋成裘,而不至于杂乱无章,甚至走向讲故事初衷的反面,污损了中国形象。这是第一个,一定要有一根主线。

第二个,特别强调是当下中国的故事。以往我们讲的更多的或者以前外国人讲中国故事讲的更多的实际上是老、少、边、穷、游,古代的、少数民族的、贫困地区的、旅游的,通常我们也说中国外宣几大件,功夫、中医、武术、饮食,传统中国故事里通常有这些元素。这些元素对不对?对的,立体的中国故事不可避免要包含这样一些内容。但是我觉得当下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讲好当下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今日中国已经越来越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对我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既要发现中国的变化,同时更希望探究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既然人家都有这个需求了,我们为什么不讲好这样的一种故事呢?

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要把当下的中国伟大的变迁故事(讲给世界),我甚至觉得这真的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变迁故事,从来没有过这么宏大的一个故事叙述。可能再过若干年之后,再来看中国这一段的伟大变迁,大家一定会公认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变迁。所以,我们身处其中作为讲中国故事的人,一定要有这样清醒的认识,甚至有一种这样的责任和使命,要讲好当下中国发生的伟大变迁的故事。同时,要讲好发生这些故事、这样一个伟大变迁背后的原因和动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讲好领导这样一个伟大变迁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您认为什么样的故事算是好的中国故事呢?

张福海:首先,马克思说要反映社会的本质,那么这一个故事是不是代表了中国的本质?当然我们说故事不同的切角,同样一个太阳可能恋爱中的人和失恋中的人,他俩的看法就是不一样的;另外有的人就看着太阳,有的人就专门找阳光下的阴影。所以,别人讲中国什么样的故事,我们无法去选择,无法去决定,但是当我们自己要讲我们自己的故事的时候,这个故事一定能代表中国,代表当下中国伟大变迁的一些本质属性。

当然它本身也一定要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也不要把它狭隘化。其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不是故事?在我看来它就是一个故事。当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本身讲了很多的中国故事,但是他在讲述整个中国故事的同时,他自身也成为一个经典式的故事。所以外文局推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现在全球发行625万册,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政治类书籍在国外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本,它实际上有这种客观的原因。

张福海:把当下中国的伟大变迁讲给世界


中国网:外文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外宣机构,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要发挥好哪些优势呢?

张福海:我觉得外文局这种优势太明显了,其实外文局本身就是为外宣而生,也是因外宣而立,因外宣而兴。它将近70年的历史,回顾下来就是一部对外传播的历史。而外文局讲故事有悠久的传统,当年的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那真是对外文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毛主席还亲自为《人民画报》创刊号题写刊名,周总理很长时间都要审《人民画报》的稿子,而且还倡议创办《北京周报》。

在这个过程当中,外文局诞生了一大批擅讲中国故事的中国专家学者,也还有一批擅讲中国故事的国际友人。比如说像爱泼斯坦、沙博理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中国的专家就更多了。所以这些它一方面构成了外文局骄傲的历史,同时也形成了外文局讲故事的这样一个传统。

当下的外文局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它具有多媒体的优势,或者全媒体的优势,我们既有传统的书刊的优势,当然现在网络外宣我们更加注重,而且取得了更多的实效,包括你们中国网的《中国3分钟》,现在应该说已经(是)网络外宣的一个大品牌了,在境外的社交媒体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当然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外文局的《高恩带你看中国》《碰词儿》《中国关键词》等等这些视频化、外语类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都对当下讲好中国故事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

当然外文局不光是有比较全的媒体传播方阵,另一方面它也有非常好的支撑。比方说我们现在的舆情,外文局的国际舆情在全国是数一数二,做得相当之好,我们跟国际上上千家媒体,上百家智库,还有几十家这样的一些舆情研究机构都建立起来一个非常密切的合作。这样使得我们可以对国际舆情给予及时的了解,从中分析研究国际在舆情领域对中国的故事需求,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出有针对性的中国故事,所以舆情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当然,另外一方面,外文局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天然的优势,就是我们的外语优势,中国网现在也是十种语言在传播,整个外文局有更多的语言在传播。你也知道中国译协在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外文局,而且全国唯一的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也在外文局,另外外文局也实施了一系列的翻译方面的工程。前不久我们还刚刚开了一个国际研讨会,从国际上邀请了一批最著名的汉学家来研究一些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关键词,这些是外文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需要把当下最重要、最紧迫的一些话语特别是政治话语精准地翻译成外文,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要说翻译不精准,传播可能走向反面。所以,一个正确的传播一定要基于一个正确的翻译。

这些都是外文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非常重要的就是外文局积累了一批这样的外宣人才,特别是讲故事的人才,这个是将近七十年的历史经验、传统熏陶下集合在外文局的这样一个外语人才团队,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一个支撑。

中国外文局局长张福海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面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这样一个形势,外文局在对外传播工作当中有哪些新的发力点呢?

张福海:我觉得你其实问了非常好的一个问题。当然现在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这方面通常强调全媒化,就是全媒体。它当然包括了传统媒体,也包括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这样一个业态融合,但是我觉得特别特别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强调网络传播。因为大势所趋,不明大势难成大事,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外文局在这方面已经发力很多了,包括中国网在内,特别强调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像《中国3分钟》的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发挥我们独特的外语优势,基于我们深厚的传播知识储备。所以,我觉得下一步的互联网传播特别是“三化”恐怕是我们特别要着力的地方。

(本期人员:记者/文字:孙婉露;摄像/后期:刘凯  图片:伦晓璇)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 中国网
本期人员:记者/文字:孙婉露;摄像/后期:刘凯 图片: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