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故事:翻译领导人著作要有三种基本意识

本期嘉宾

时间:2018年2月2日

嘉宾: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黄友义。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收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自2014年9月28日公开发行第一卷中文版以来,陆续译为英、法、俄、阿、西等20多个语种;第二卷中英文版又于2017年11月7日出版,发行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已经累计发行1100多万册,受到了外媒和国际观察人士的高度关注。在这一现象背后,这本书的编辑、翻译及出版发行等整个环节,人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故事?又有什么样的感想?我们今天请来了参与翻译工作的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黄友义,与广大网友们分享。

黄局长你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黄友义:很荣幸。

中国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论断,深刻领会并不容易,想必把它翻译过来是难上加难。比如说一些政治概念,“不忘初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等等。那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政治话语准确地介绍给外国的读者?您有怎样的感受呢?

黄友义:这个是这本书的翻译任务的核心。中国的政治观点有的外国有类似的,有的没有。比如说在第二卷讲话里谈到了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咱们可以想象,英美他们没有这样的说法。

中国网:没有这种表述。

黄友义: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也没有。有很多(说法)是只有中国的话语体系才有,而他们没有的。这部分的难度就在于,你应该把中文意思吃透,然后你尽量去找到相应的英文,有的时候要加很多解释,这里涉及到很多中国特有的概念。比如说“要打破历史周期率”,你按字面意思去翻,外国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所以这个地方有时候就要加一些注解。首先你要吃透中文,然后再加其它的各种方式,有的时候就在一句话里面加上几个字作为背景的补充。所以我的体会是,翻译领导人著作,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需要三种基本意识。

第一个就是语言意识。

什么叫语言意识?就是你要抓住两头,中文一定要吃透,要忠实于作者的核心思想,不是字面的,而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那个实质。同时,你英文还得地道,你英文水平不够,也不能转达(作者的原意)。所以,第一个是语言意识。

第二个是政治意识。

什么叫政治意识?就是你对这里边谈到的政治理念、国家的基本国策等等,要做到彻底的理解,你才能找到相应的英文。

第三个就是读者意识,受众意识,也是国际视野。

“我们这样说外国人能懂吗?”每句话翻译的时候,我们都要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们这样表达,外国人是否能够准确理解?他会不会理解歪了?这种例子实际上是很多的。 

中国网:像刚才您说的,编辑和译者他首先要吃透作者的本意,还要有读者意识,那么在具体操作层面是怎么做的?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黄友义做客中国访谈演播室。 杨楠 摄


黄友义:这个就不能靠一个人的智慧,要靠集体的智慧。比如说翻译二卷的时候——一卷也是这样,大家翻好了以后,最后我们都有一个讨论过程,这个讨论过程主要是几个定稿人加上参加改稿(工作)的外国专家参与。我们就把大家发现的难点问题、跟外国人介绍时我们觉得需要商榷的问题,大家在一块讨论。比如说,第一卷就有这样的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字面去翻,就是“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如何如何”。按照英文的语言习惯,你要是说“出现什么情况”,就一定要说具体情况。 中文的语言是概括性的,英文是具体的。因此,当你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候,他就产生一种疑问:你为什么不说出来哪个新的历史条件?你是不是有意识地掩盖?

外国人就说了:“让我改,就把这句话改成‘在我的领导下’”。

我说,习主席不可能这样说,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话语表达习惯。所以当时我们就把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英文给翻成了“在新的时代”。

但是那会儿中文没有“新时代”这个说法,我们翻第二卷的时候就按照这个路子走,这会儿在《十九大报告》里面“新时代”出现了。我们觉得很荣幸——我们的理解是透的,而且我们用的表达方式是符合外国人心理习惯的。

中国网:可以说这些理解透也是对翻译综合能力非常高的要求。我们也知道,对于译者还有一个很高的要求是如何准确地体现作者的语言特点。我们也知道习近平同志这本书的语言具有接地气的鲜活特点。比如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等。那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既把握准确,又能准确地体现习近平同志的语言特点呢?

黄友义:这个的确是!翻译有的时候翻着翻着自己就笑了,为什么?因为觉得他的语言特别生动。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尽量找英文里对应的,比如说“撸起袖子”这个说法,英文里有类似的,那你就找到了。“青山绿水”这句话前面好办,实际上后面还有一句话——“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把我们难死了。“看得见青山”,你设想一下——译者要自己看懂讲话、听懂讲话,要设想你在讲,你在听。好!你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这个“乡愁”你怎么记住?什么叫乡愁?是一种对乡村原来的生活习惯的思念?

 


2017年11月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国际合作翻译出版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资料图,由外文出版社提供)


中国网:眷恋、思念还是忧愁?

黄友义:还是什么?我问了很多人,我就说乡愁怎么翻?大家给一个字:nostalgic,或者是homesickness,都可以,但是放到句子里就放不进去。所以我们后来就想了很多办法,我们翻的英文就相当于“能够保留原来在农村的一些生活习俗”,英文大概的意思吧。但是这个书里的篇章是在我们(翻译的过程中)一边翻译一边调整的,“记得住乡愁”这句话所在的那篇文章最后给调整下去了,所以现在你在二卷里是找不到这句话的。

另外还有比较难的,比如说,他说到马克思主义,在第二卷的第一部分有篇文章叫“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你翻书的时候不光是翻译,还要考虑书的展现形式——每篇文章都要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眉题,而眉题只能一行,不能字太多。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如果是字对字翻,那是非常长的。我们就想:怎么能体现这“三化”?这里还有一个政治水平问题,比如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不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如果你给翻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错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世界上只有一个,实际上“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你要是这么翻不就很长了嘛?所以,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忠实地把这“三化”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且用的句子很简练,没有超过眉题所限制的一行字。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佟静;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故事:翻译领导人著作要有三种基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