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和人类生产生活的交汇融合,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这也对经济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2018年,“数字中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那么,数字中国建设涵盖哪几个方面呢?
火车站售票厅窗口上的移动支付标志,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 摄影 郑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我们认为,应该是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数字经济;第二个方面数字民生,我认为是着力点。第三个方面数字政务,我们认为应该是创新点。第四个方面数字安全,是关键点。希望能够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打造,能够把我们中国的数字中国的建设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连玉明:我认为数字中国建设应该包括三个内容:一个内容是数字经济,第二个内容是数字政府,第三个内容是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三位一体”,构成了数字中国的基本框架。
中国网:随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加速期,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数字经济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广东省揭阳市长 叶牛平:数字经济应该说它的全部基础是信息技术,那么我们用数字技术来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让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能够直接面向消费末端,了解消费者的具体需求。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孙丕恕:我们讲数字经济,首先得有数据,汇聚成大数据平台,政府要汇聚政府的大数据平台,企业要汇聚企业的大数据平台,在两者之间要形成互通,这样的话我认为数字经济就会得到有序高速的发展。
中国网: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大脑、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数字化应用已融入到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旅游、智慧电网、智慧医疗等应用正在支撑起人们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6年,我国总计超过500座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
广东省揭阳市长 叶牛平:智慧城市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城市的管理效率,来方便群众。所以,这几年我们在交通、城市管廊管理和城市线网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效能,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更便捷。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孙丕恕:我们把智慧城市的建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功能服务。第二阶段叫公共设施的服务,提供更多智能化的服务。第三是产城融合。
广东省肇庆市长 范中杰:智慧城市的范围非常广,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等。核心是从基础建设来说,要形成一个万物互联的基础,要打通各种信息之间的孤岛,让信息资源能够的的确确的共享共用,发挥它应有的效应。
中国网: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构成是智慧政务。截至2017年12月,有超过六成网民在使用线上政务服务和线下移动支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孙丕恕:要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一个核心要建立政府大数据中心,所以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政府要建立大数据中心。只有把政府大数据中心建好了,“放管服”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连玉明:围绕数字政府建设,重点应该抓住三个关键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加快政府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第二个问题,要充分应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监管的应用场景,第三个,打造数字政府非常重要的就是,利用大数据,利用数据激励来倒逼政府的改革。
中国网:从“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数字中国”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提速降费“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数字中国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互联网+是手段,数字经济是结果,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才是我们的目的。
广东省肇庆市长 范中杰:接下来我们把数字政务网的建设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是今年我们力推的重点工作。通过数字政务网的建设,使群众和企业真正在办事方面能够实现一次办成,使他们能够切实感觉到数字政府建设的好处。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数字中国为我们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相关基础,同时,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整个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也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网: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数字中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任重道远。数字改变中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裴希婷;记者:佟静;摄像:王一辰;后期:林凡凡;技术支持:董超;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