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军代表:发展法治文化 改进普法手段方式
 
时间:2018年3月20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 张苏军

     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建设法治中国,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那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情况如何?又面临哪些问题?今后又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呢?就相关问题,我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

全国人大代表、原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

中国网:张代表您好,请您跟我们谈一谈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建设法治中国呢?

张苏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方面就有些新的目标,最重要的,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使我们法治中国的建设为十九大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确定的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目标是在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以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之上的一个强化版。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到本世纪的中叶,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加了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升级版。要想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有好的治理体系,就是我们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治理能力,把国家治理的水平不断地提高,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的实现。

而在国家治理体系中间,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法治。这在十九大报告中间也有明确的阐述,就是要把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把坚持依法治国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14个基本方略之一,所以我觉得这就很好地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保证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是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所以我想这就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意义所在。也是您刚才问的,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的意义所在。

        中国网: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呢?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苏军: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建设中间,应该说我们已经经过了将近40年。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抓法治。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法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从改革开放初期无法可依的状况到我们已经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月12日“人大立法工作”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上公布的是现在现行有效的法律有263部,这263部法律中间只有10部是改革开放之前制定的,其他的都是改革开放40年来制定的。而这10部又有很多实际上在内容方面,范围方面都有很大的拓展,经过了修改。这是很显著的成绩,在立法方面,我们基本上解决了无法可依的状况,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然了,这个法律体系还要随着实践的进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进步,随着依法治国进程进行不断地完善,比如说《监察法》就是我们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另外,去年通过的《民法总则》是我们民法典的总则,下面还有几个分编都在抓紧进行中间。所以立法的任务并不因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立而有所降低,任务还是很重,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这是大的成绩。

        第二个方面,我们法治政府的建设大大地推进。国务院方面出台了法治政府建设纲要,在这方面我们大幅度地推进,特别是在政府的透明度方面,在减少政府的审批方面,群众办事方面有了很大的推进。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公正司法方面也是有了大大的推进。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行以员额制和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应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周强院长的报告和曹建明检察长的报告,都已经披露了员额制已经实施到位,司法责任制已初步建立。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法官、检察官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工作的效能效率和提高了办案的质量。特别是司法责任制使得办案质量大幅度提高,案件的执行力也大大地上升,案件的申诉大大地下降,应该说这方面人民群众的反映也是很好的。

        再一个,我们在全民普法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绩,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大幅度上升。遵从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风气应该说是越来越浓厚,群众办事就想到法,办事找法、办事依据法的自觉性也大大提高。这些方面都体现出我们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中国网:您怎样看待法治社会,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法治建设?

        张苏军:法治社会应该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而法治社会它主要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是要求社会方方面面都能够依法办事,人民群众能够自觉地遵法守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有序高效的状况。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几十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和进步。但是社会上面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还要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继续地提高全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想到什么事的时候就想找人,找关系——这个找人、找关系就是人治的观念,而遇到事情以后,查法条、查法律、走法律程序——这就是法治观念。但是这个法治观念的树立要有很长的过程。尽管我们这40年来在法治宣传方面,完成六个“五年普法”,正在进行第七个五年普法。全民的法治素养、法治观念、法治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30多年普法宣传跟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相比,还是很短的时间。我觉得要进一步加大法治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法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久久为功。这是法治社会建设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称之为“慢节奏”的工作,所以说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够逐步地改变几千年来形成的人治的观念,形成的遇事找关系的概念。

        中国网:公正司法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怎么样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和正义呢?

        张苏军: 我觉得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公平正义,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是权利公平,第二是机会公平,第三是规则公平,第四是结果公平。权利公平就是要突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人民群众不问他的地位、出身、民族、性别,身体状况,他在人格方面,在基本的人权方面,都应当是平等的。机会平等,这个最主要是指人民群众在就学、就业、在个人职业发展这些方面,不应当有刚性的障碍,应当是人人都有获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机会。规则平等最主要是我们制定的各种法律,各项法规,各项政策,一定要保证它能公平地对待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待弱势群体,所以在规则制定方面,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要使他们得到保障。最后一个是结果公平,结果公平就是要使我们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劳动人民,全体群众,就是一句话,不能造成太大的社会上收入的不平等,不能出现严重的阶层性的收入差别的扩大,贫富差距应当是逐步地缩小。这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大力地加强我们的托底的建设,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得困难的群众,底层的群众能得到基本的生活方面的保障。

        另外要使得这些公平得到实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不公平的时候,感觉到不公平的时候,要有一个救济手段。这个救济手段有很多种,比如向政府的申诉,向政府的申请,向政府的行政复议,但是一个最基本的救济手段就是打官司。打官司是人民群众获得公平的一个最基本的或者最后一道防线的救济手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间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这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努力提高我们司法的公平,司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我们司法的公信力。确实做到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经过十八大以来的司法体制改革,我们向这个目标迈进了一步,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人民群众感觉到不公平的案件,所以我们还要努力,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能够使得人民群众在权利公平方面,在机会公平方面,在规则公平方面,在结果公平方面以及在获得权利救济的公平方面都感觉到公平正义,我觉得这个社会的公平建议就基本建立了。

        中国网:关于法治建设,我们国家也出台了很多举措,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全民守法呢?

        张苏军:想做到全民守法,这是我们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这点还是要进一步地加大全民普法的力度,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要改进全民普法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地在提高我们全民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很大一块我们要更加注重发展法治文化,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的方法,所以通过法治文化,能够使法治的观念不完全是一些具体的法条,而要使法治的观念通过文化的方法,深入到人心中间去。你们作为新闻工作者,从很大程度者来说也是文化工作者,在你们的工作中间,就是注重搞好法治新闻宣传,也是我们法治文化一个重要的方法。除了法治新闻宣传以外,像我们的文艺创作,像我们的法治理论研究以及包括法治文学这些方面,有很多的文化形式,把法治进行贯彻进去,使全民真正形成遵从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我觉得法治文化是个重要的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在现在新闻传播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我们在法治宣传手段要现代化,比如说通过网络,通过“三微一端”以及现在正在兴起的智慧法律服务,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能够提高我们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说我们有些先进省份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大数据的方式,能够为人民群众更智能地推送法律知识,把他平时法律咨询、法律查询以及法治活动的新习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用云计算的方式,用人工智能分析的方式,能更加准确地掌握个性化的需求。这样在法治宣传的时候,就能够个性化的提供法律知识,我们叫智慧法律宣传,智慧法律服务。这样就可以解决我们多年来在法治宣传中间怎么样来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还有一些青少年,现在比较喜欢玩有竞争性的网络游戏,我们也可以开发出过关性的、游戏性的法律知识的软件,在寓教于乐过程中间,来获得法律知识,提高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他们在获取法律知识的趣味性。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要努力的,通过这些努力,来提高全民的法律知识素养,提高全民的守法意识。

        中国网:未来建设法治中国,我们应该在哪几方面来努力?请谈谈您的思考和建议。

        张苏军:我觉得法治宣传方面,十八大以后,就得到了很多协调,比如说我们原来都是普法部门在进行专业性的法律宣传,效果也有,但是十八大以后,我们就实行了谁执法谁普法,就是由行政执法部门对他的行政相对人和他自己本系统的工作人员两个方面都进行他所执行的法律的普及,这样专业性就更高,效率就更好。

        另外像我们提了多少年的法治宣传进学校、进课堂,当然我们进学校搞了很多年,但是一直在中小学课外教学部分打转转,进不了它的课程。像这些工作单靠普法部门很难推进,如果有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统一协调推进,我觉得这个效率会大大提高。这次机构改革把国务院法制办和司法部重组为司法部门,国务院法制办主要职责是推进政府法治,在建设法治政府方面是主要职能部门,而司法部主要的职能是推进法治建设,在社会建设方面。把这两个部门合在一起,就是把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相互促进,使得他们之间更加协调,我觉得这个就体现了整体规划、一体推进、协调推进的思路。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张苏军代表:发展法治文化 改进普法手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