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随着中国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去, 品牌建设和公共关系管理成为中国品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果?中国品牌又该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就此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颖德先生。
奥美公关亚太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颖德接受中国《中国访谈》采访。(杨佳/摄影)
中国网:柯先生下午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这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的中国”,请问您如何理解主题中所提到的“新时代”?
柯颖德:我在中国生活了22年,在过去的22年中,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我正是利用自己在华的22年的经历,努力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当我刚踏上这片土地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之门开启不久,经过了22年,中国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当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挑战,但中国已经从较落后的状态发展为现在更为现代化的状态,尤其是一些领域发展非常迅速,比如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方面,中国正引领世界。我目睹了中国的改革,感受到了中国飞速进步。对我来说,新时代的中国并不仅仅指过去的5年,而应该包括过去快速发展的20年。
中国网:您刚刚提到您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那么从您的个人经历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柯颖德:我认为中国最大的成就就是发展、改革、进步,敢于尝试并从中学习的能力。中国并没有因为取得了诸多成就而表现出傲慢自大,而是乐于不断地学习并进行调整,这些都是我个人的积极感受。
中国网:现在中国决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请问您对此有何建议?
柯颖德:我看到中国在一些方面确实开放了,但事实求是地讲,有些方面的开放程度还不够。我相信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在一些开放程度高的领域,发展更为快速,反之在一些开放程度不够的领域,发展速度也受到影响。所以我提倡中国需要更加开放,通过更多的对话和共同努力,达成共赢。
中国网:那么作为奥美公关公司的负责人,您觉得您的公司是否也从中国的政策中受益?
柯颖德:那是肯定的,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非常好。我们是做品牌推广的,是做公关的,之前,我们主要致力于帮助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并与中国消费者建立联系等等。现在我们也会帮助中国公司将自己的品牌推向世界。市场开放后,更多的企业想要进入其中并建立他们的品牌,我们负责发展这一部分。
中国网:我们知道,奥美公关公司同时也服务于中国本土品牌的全球化,那么您能举几个您的合作伙伴在过去几年发展的例子吗?
柯颖德:我们现在正在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为2022年冬奥会做准备工作。这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一个客户,北京正在协调2022年冬奥会各个方面的工作,我们非常荣幸能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应该传递哪些信息,如何传达这些信息。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几年前联想集团收购IBM公司部分业务时,我们也有幸参与其公关团队,帮助联想公司完成收购。现在,联想集团在全球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我非常自豪曾参与这项工作。
中国网:作为一名业内专家,您觉得一个本地品牌要如何才能走向世界呢?
柯颖德:我经常给大家的一条建议就是,一个品牌只有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才能算是成功的。一个品牌的成功,就是要给消费者带来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完成一次交易,因此需要给消费者一种情感上的收获,这就是我的建议。要想建立一个品牌,你不能一味推行自己的想法,而是要了解该品牌消费者的感受,确保品牌可以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联系。
中国网: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那么您觉得中国公司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国际呢?
柯颖德: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明智的经济策略。我认为它会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启示,我非常愿意成为“一带一路”当中的传播者,帮助各方建立联系,确保"一带一路"沿线的各方了解这个倡议所带来的共同利益,所以我非常看好"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法,确保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中国网:对于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您有怎样的期待?
柯颖德:我认为中国市场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我非常看好中国。目前我们在中国的经营情况非常好,我们仍然可以做得更好,这其中有非常多的机遇。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还是公司与国家间的、公司与公司间的交流,其中都存在很多机遇。我非常荣幸作为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生活了22年并致力于公关事业。我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目前来讲这一工作非常重要,也颇具前景。
中国网:那么您觉得奥美公关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柯颖德:我们现在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工作,我们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合作伙伴,我们与北京冬奥组委合作。我们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发展本地品牌。我们也与多家公司合作,帮助他们设计出更适合当地的信息,从而能够被更好地理解,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新经济形势下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网:您觉得未来会有哪些挑战?
柯颖德:我认为需要让人们明白,大家可以共赢,并要保持市场开放。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经济民族主义不可能有太多的存在空间,所以我更倾向于全球化合作,反对反全球化的行动。
中国网:非常感谢您。
柯颖德:谢谢。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记者:杭舟;摄像:刘凯 、杨威;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