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中国扩大开放给世界提供了发展机会

本期嘉宾

时间:2018年4月11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徐洪才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昨天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对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最权威的阐释,并且宣布了扩大开放的新举措,获得国际舆论高度评价。《中国访谈》节目特邀经济学家徐洪才对习近平主席演讲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徐教授,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徐洪才:很高兴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做客《中国访谈》直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演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四个方面,首先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其中最突出的是金融领域,包括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等。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在金融领域对外资进入还有哪些限制,下一步将会放宽到什么程度呢?

徐洪才:应该说我们放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这是既定方针。特别是从去年年底党的十九大后,我们已经对外宣布了这样的政策举措。过去主要是在货物贸易、在制造业这些方面扩大开放,金融业总体来看比较谨慎一点。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银行、证券、保险这些方面,我们还是设置了一些限制,比如银行业,我们规定单一外资股东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总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另外,像保险、证券,也有些具体限制,比如说单一股东不能超过1/3(33.3%),或者总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等等,其实是为了维护我们金融的稳定,或者说总体看我们的金融机构、金融业还是比较弱的,一下子放开的话,显然面临很大的外部冲击,有风险。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发展,金融业已今非昔比了,我们现在有条件、有底气把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下一步重点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做几件标志性的事情,提振境外机构对中国金融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同时也让境外机构能够分享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业发展的红利。

中国网:这样的改革措施对我国金融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又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呢?

徐洪才:从目前我们推出的新政来看,也还是持谨慎的态度,不是说一下子就放开,而是有限制的。比如我们在未来几年,让境外的机构能够和我们境内的机构享有国民待遇,银行业一些持股比例限制、业务限制放开;人民币的业务,包括零售业务等等,像资产管理、金融业,还有保险业、证券、期货、基金等等这些,一些持股比例,我们要分步放开。

这里,具体不同的金融业机构、领域特点不一样,我们未来还要出台实施的细则。这些细则出台以后,可能(境外)金融机构会大量地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从短期看,不大可能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体量比较大,而且现在国内的金融机构已经占有了先发优势,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大的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恐怕从短期来看难以改变。

未来会形成良性竞争,境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内控机制,包括它的金融创新能力,总体来看水平比我们要高一些,通过开放,相互借鉴学习,有助于改善我们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所以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利大于弊,是好消息。

中国网:放宽市场准入包括制造业,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本的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外资限制。我国目前在制造业方面对外资进入还有哪些限制呢?

徐洪才:制造业是基本上放开了,剩下几个领域,汽车、船舶、飞机制造,相对来说汽车放开条件更成熟一些。过去这些年,我们是采取所谓“以市场换技术”的对外开放的思路,应该说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我们的汽车业发展壮大了,去年全年乘用车销售量接近3000万辆,这个是前所未有的,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市场空间为外资汽车制造商创造了很大的商业机会,分享了中国市场的蛋糕;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民族品牌有一些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很牛了,比如像吉利汽车收购海外的沃尔沃,还有奇瑞等等,比如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广汽传祺就是很好的品牌,适应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它的技术水平、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我们现在有条件放开,充分地竞争,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这样的话,对我们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也是有利的。但是,我们更希望让境外的汽车制造商也分享中国的发展机会。另外,船舶工业,包括飞机制造方面,也有步骤地分步放开。

中国网:逐一放开?

徐洪才:逐一放开。

中国网:当初为了保护民族的汽车工业,对外资进入设置了很多限制的措施,结果似乎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好,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洪才:总体来看还是好的。因为持股比例是有限制的,但是更多的是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外商都进来了,美国的,日本的,韩国的,欧洲的——意大利的、法国的、德国的,都进来了,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在这种情况下,货比三家,不同的外商企业之间也有一个比较,因此大显身手。各路英豪,汽车界的精英在这里面可以充分地展现他先进的技术,他的经营管理等等,在中国市场上都充分显现,应该说成绩还是主要的。

中国网:从目前的汽车品类来说,世界各国的主要品牌都已经进入我国的市场,能不能跟我们分析一下,今后如果进一步放宽限制,会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版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徐洪才:整个格局肯定会有变化,但是我觉得从短期来看,不会有颠覆性的变化,刚才讲到境外的汽车制造商,包括零部件供应商等等,已经是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了,不是说一家、两家在这里独大,垄断地位,不是这种格局。因此放开以后,我觉得风险不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品牌、企业已经起来了,所以在未来可以实现百花齐放的良性竞争的格局。

中国网:正如您刚才说的,其实国产汽车很多品牌,像广汽传祺,包括吉利收购国外的豪华品牌,能够看到我们民族的汽车企业实力逐步增强,也能够看到现在一些国外的其他豪华品牌,在竞争的形势下,价格也在下降。

徐洪才:更重要的是我们降低了关税水平——汽车的关税水平下降,国内消费者是受益的,最终是有利于消费者的。

中国网:最后受益的还是老百姓。第二方面的举措是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应该说核心竞争力是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的对接,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您认为我国目前还有哪些做法与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没有对接好,或者是有比较大的落差,我们下一步将怎么改?

徐洪才:过去这些年,我们是分步推进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的既定方针。开始的时候,在上海搞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后来又进一步拓宽,第二步拓宽到4家,后来增加7家,(共)11家,现在可以说遍地开花了,从沿海到沿边到内地,形成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要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在今年年底,这也是一个既定方针,要在全国推广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因为过去我们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所谓负面清单,相对应的有三个清单: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依法治国。第二是责任清单,就是“法有规定必须为”,法律有规定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不能够懒政。这里就理清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的职能,提升政府服务于经济活动的效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市场准入或者说投资管理体制的负面清单,那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样的话极大地解放了微观主体的发展潜力,激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建立现代经济体制有一个核心,就是让微观主体有活力,过去是带着镣铐,负重前行,现在轻装上阵。所以我觉得负面清单这个事已经在自贸区做了试点,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清单,也多次修订。

习近平主席讲,我们今年上半年要对外商投资企业负面清单进行完善和修订,主要还是砍掉、减少一些限制性的东西,到年底的时候在全国推广。因此,未来的整个市场格局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里还要结合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今年3月份三中全会就国家机构改革做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整合成立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这个机构将来主要对市场层面微观主体进行监管,但是更多的是服务职能,就是要激活市场主体。企业的积极性是最核心最根本性的东西。如果这项制度分步实施,大面积地推开,我觉得这是我们对外开放里程碑式的政策举措,外商投资企业、国际资本、跨国公司可以纷纷到中国落地——中国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分享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中国网:刚才我们说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修订工作已经进行多年了,目前进展到什么样程度?据说我们的负面清单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很长的,今后又会压缩到什么程度呢?根据什么标准来缩减清单呢?

徐洪才:应该说最近几年我们压缩很多很多了,也没有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好像我们的很长,没有这回事。现在压缩得非常多,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但是有一些方面,国家安全,有一些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敏感的领域,禁止还是必要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内有一些产业还要有适度的保护,这个也是现实的国情。所以不是说一下子放开,大撒手,不是这种情况,但是总体来看,是会越来越快,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做客《中国访谈》直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第三个方面是说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年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也提到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徐洪才:应该看到,现在我们经济发展的格局今非昔比了。过去40年改革开放,主要是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最近几年,大家看到我们在力推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我们也知道,未来经济进入新时代,从过去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里面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主要是投资拉动、出口拉动,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了,最近几年更多的是强调创新驱动,包括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更多的是要通过技术的进步、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改革的深化,来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实际上从国际上看,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已经基本摆脱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了稳步复苏的良好势头,但是复苏的动力还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创新这方面没有跟上。就是说,在过去几十年这种依靠技术变革、产业重组推动的老的全球化过程中,老的全球化红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现在大家期待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革,还有全球价值链产业的分工重组以及规则体系的制定,现在应该说正在酝酿过程中,还是黎明前的黑暗,技术上没有突破,规则体系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结构、价值链的重组正在推进,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创新,尤其需要国际社会在创新方面加强协作、合作。

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战略。最近几年,我们在研发投入方面加大了力度,而且在国际社会我们申请的专利技术也是名列前茅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保护知识产权其实就是保护创新,这不仅是我们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实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热切的期待,因此我们在这里亮明观点:中国过去一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像某些人所讲的好像我们中国盗窃了他的一些先进技术,不是这个情况。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一些知识产权在境外也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所以这次习近平主席强调希望境外的合作伙伴,这些国家保护中国的知识产权,其实是平等合作,相互的过程。在这儿强调这一点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网:第四个方面的举措是主动扩大进口。这不仅让人想到这些年一些怪现象,比如说中国人在国外大规模地买买买,还有海外代购,这是否与我国对某些商品征税过高有关系呢?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对中国老百姓来说又会带来哪些好处?对外国企业又会带来哪些商机呢?

徐洪才:最近一两年,我国进出口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去年大家已经注意到,国内从海外进口增长16%,出口增长7%多一点,形成很大的差异,我们进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地快于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形成了很大的分化。这种趋势未来还要延续,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是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一个国家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都不可能关起门来,靠自己有限的资源来支持自身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分工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各自都有自身的比较优势情况下,利用国际分工,同国际上合作伙伴合作,进口一些资源、商品,这是一种比较低成本的、廉价的发展经济的手段,这是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我们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人均收入已经突破9000美元,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现在也在上升,过去几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显著上升,现在对经济增长贡献已经达到64%以上。未来随着老百姓收入的增加,消费还要升级。因此大家看到我们国内的供给能力不足,质量不高,所以大量的商品从海外买买买,爆买。出现这种情况,当然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关税还有点偏高,就出现了消费外溢——在海外进行消费。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要降低相关消费品的关税,这是既定方针。但同时我们要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升自身的供给能力,让老百姓能够买到价廉物美的高质量消费品产品,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强调中国未来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现在已经有4亿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到2020年可望有6亿人口,这是全球一个最大的消费市场、最有活力的市场,因此中国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过去世界工厂已经逐步变成了世界市场。中国扩大市场的开放其实是给世界各国提供了发展机会,扩大进口,拉动国外的就业、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就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未来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是让国际社会都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同时也发挥各自的专长、优势,来积极参与中国经济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网:在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还提到了要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情况?

徐洪才:这是WTO框架下政府的协议,是自愿选择的,不是规定动作。因为政府采购这也是巨大的市场,尤其是我们中国,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是很大的。但是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加入《政府采购协定》——当然没有加入不是说我们违背了WTO的规则或者承诺,因为这是自选动作,在目前来看全世界也就是大概有三四十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加入了《政府采购协定》。中国现在有能力,也表一个积极的姿态,下一步我们要积极推进,我们要加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以后,实际上就敞开了大门,让境外的机构享受国民待遇,能够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这样它的产品向中国出口的大门就进一步打开了,就可以分享中国的市场机会。这里面核心的东西,第一就是公平,国民待遇,当然这个国民待遇也还是有限制的,不是说一下子全部放开,就是哪些机构有资格进入招投标的市场,这是有标准的,各国都一样。招投标操作的程序,还有这里信息的透明度,也包括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恐怕还要给予一些优惠政策等等。这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协定。

这次习近平主席亮明立场,我们未来要积极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这样的话也是给世界各国提供一个更大的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

中国网:加入这个协定对于我们国家又意味着什么?

徐洪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市场空间就更大,原来有点偏向于照顾,买我们自己的产品,现在也可以在公平竞争条件下,我们选择的机会更多了,可以买境外的机构、外商机构生产的产品,可能质量更好一点,可能价格更便宜一点,这样也可以促进我们国内市场有序竞争,促使国内的企业提高它的产品质量,降低它的成本,降低它的价格,最终对我们政府来说,也是受益的。

中国网: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受益的,刚才您提到货比三家,可能相比之下,老百姓获益还是更多的。

徐洪才:对。

中国网:再次感谢徐教授对习近平主席演讲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感谢您!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见!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董超;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徐洪才:中国扩大开放给世界提供了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