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首次将建设制造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中国制造还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呢?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正式下线。(人民画报 万全/摄影)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邱亚夫:以纺织行业为例,它是最传统的产业,但又是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领域,实现转型升级是摆在我们纺织人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众所周知,我们70%的企业都面临着生产极其困难的问题,整个行业产能过剩,另外还有大而不强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中翰: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国内进口的第一大物资仍然是芯片,而不是石油天然气,或者粮食等等。这样大量的进口,对我们来说,不论是在经济上,在外汇使用上,还是在我们产业稳步发展上,甚至于在国家信息安全方面,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作为当今信息时代最核心的技术,我们必须在芯片领域里开始逐渐走国产化的道路和自主可控的道路。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闫大鹏:我们要生产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我们不能再去制造过去那种高能耗的、利润非常低的东西。过去大家都主动认为中国的产品质量很差,所以我们要把“中国制造”的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提高,这也就是高质量发展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中国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制造强国的建设提供了诸多机遇。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中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通过十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集团董事长 谭旭光:人工智能是制造业或者叫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手段,通过人工智能或者是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了消费更高的要求,这个很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徐和谊:我觉得从汽车这个行业的角度,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未来包括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在看趋势已经很清晰了,叫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这就是未来我们都能看见的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 周云杰:我相信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应该是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建立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让优势的企业建平台,让中小企业上平台。
中国网:在新时代,已是制造大国的中国,要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要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这其中,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成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首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该如何紧抓创新这一牛鼻子呢?
邓中翰:未来如果要做得更好的话,第一要加大投入,第二要勇于在弯道中寻找机会,去超越。第三,要为整个领域的无人地带早早地插上中国人智慧的大旗,使得中国的创新创造能够成为全球的标准,从而引领一个领域的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刘若鹏: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如何让实验室里的前沿科学真正走出来变成尖端技术,而且产生新的生产力,变成新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变革的力量。
谭旭光:创新的主体还是人。对人才的渴望和需求,这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要舍得花钱,要舍得为他们创造生态,要解决好自有人才和引进人才之间的矛盾,这都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各方面的工作。
周云杰:企业是制造业强国的基本单元,而企业家则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企业家精神又是这其中的灵魂。我认为创建新型的企业家文化,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那么,建设制造强国对国家和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海特集团董事长 李飚:我们希望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后,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能够真正在全世界崭露头角,能够在很多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拥有领跑的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 梁维东:发展是第一要务,这样我们的老百姓才有更多获得的可能,才可能有更多的幸福感。所以,无论是推动新经济、大数据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都是为了让经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邓中翰:抓好集成电路非常有利于我们国家实现现在讲的创新发展,实现现代化强国。应该说随着我们和公安部推动的围绕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标准的广泛普及,也带来了完全崭新的机遇。过去很麻烦的买票、使用身份证等等很多麻烦的事情慢慢就变得更自动化,也为社会的管理,包括交通的管理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方式。另外给大家带来安全感,这对于我们建设一个安全的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会成为中国人幸福指数一个新的名片。
中国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制造业,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佟静;摄像:王一辰、齐锐;后期:杨掬;技术支持:董超;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