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今年是第20届年会,也是时隔20年之后回归首届举办地——浙江省杭州市。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创新引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那对于未来的发展还存在哪些挑战和不足?就相关问题,我们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鲁宇。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鲁宇
鲁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今年年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创新引领,想请您谈一谈这些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
鲁宇:改革开放以后,对我们国家运载技术,特别是航天技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创新的需要。发展标志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载人航天,实现了月球探测,近两年又实现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功飞行,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六号这些火箭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在运载能力上跨入了世界前列。
中国网:请您谈一谈,目前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智能自主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鲁宇:对于火箭如何发展,智慧火箭确实是我们正在抓紧开展研究的一项工作,但从道理上来讲,火箭、导弹是人工智能最初级的,也是最早的一些表现。它当时主要是以自动化的形式表现了我们人类早期的人工智能在飞行器上的体现。按照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我们要从自动向自主发展,从自动向自主发展的过程中,跟上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体现到火箭中去。我们正在开展攻关和研究工作,下一步要逐步地在火箭上去验证和发展这些技术,也想把智慧火箭的技术用到新一代火箭和下一代航天运输系统中去。
中国网:智能自主的研究现在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鲁宇:在中国的智能技术发展基础上,我们主要是针对航天的特点来发展智慧火箭。航天是在非常快的,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飞行任务,速度非常快,在这个过程中,它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问题,我们如何通过计算,通过传感,通过智能设计,通过在线规划来减少故障?或者说减少我们在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后果,提高成功率,提高执行任务的可靠度,提高执行任务的能力。
中国网:您认为目前火箭运载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鲁宇:目前,作为火箭运载技术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主题,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成为了一个新的热门话题。这个问题事实上已经搞了几十年,现在又变成了一个新的热点,主要还是我们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对快速进入空间和大规模进入空间的需求。从这种需求来看,对我们进入空间的成本和降低成本,提高可靠、联接灵活的进入方式提出了要求。
我们从一次性运载火箭,和过去一年发射次数有限,并且进入空间的要求没有像现在这么广阔,虽然那时越来越多的应用是满足了,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又不满足了,我们需要在技术发展上进行新的创新。这个创新特别是对动力系统的创新,对材料技术的创新,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对可靠性,包括我们对重复使用技术,理念上的创新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中国网:创新的口号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年了,目前我国在火箭运载技术的创新发展领域现状如何?
鲁宇:我们早期中国的航天是解决有无的问题,我们是面临着国外封锁需要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零起步。它包含了很多艰辛的过程和创新过程。面对新的世纪,我们的创新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其他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压力,对我们的技术发展有些质疑。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要发展符合我们国家对进入空间和应用空间的需求,我们必须在新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前沿上进行创新。因为我们已不是解决有无问题了,我们是要解决在世界上能够具有竞争力,满足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的创新是在世界前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自主地,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上的研发和创新。
中国网:对于未来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想听一听您的想法和建议。
鲁宇:对于我们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来看,现在需要更多的进行原始性创新,这些需要从基础做起,需要从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业,基础科研,基础问题开始。只有这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我们在前沿探索和基础上才能取得新的发现,掌握一些颠覆性的认识。我们在技术发展上不管是换道超车、弯道超车,还是树立新的起点和旗帜,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段冰;摄像/ 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