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徐和谊:中国汽车人的光荣使命
 
时间:2018年7月13日
嘉宾:徐和谊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节目导视:改革开放40年来,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40年成就的背后,是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奉献青春年华的中国汽车人,他们作为时代前行的先锋,用智慧和汗水践行着中国的“汽车梦”。40年来,他们栉风沐雨、中流击楫、砥砺前行,是他们,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本期节目,让我们带您走进中国汽车人徐和谊,他是北京汽车工业的总掌门人,被称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儒帅”,让我们一起听他讲述中国汽车40年以及他和中国汽车的故事。

图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接受中国网专访

主持人:徐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1978年,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您也是在同一年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改革开放对于那一年的您来说,有没有产生影响?有没有一些记忆深刻的往事?

徐和谊:这40年我是一个亲历者,也是一个参与者。1978年我正好插队念大学,所以说整个改革开放40年对我人生影响太大了。

       对个人来讲,我也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念不了大学,念不了大学,也就没有后来的一切。所以,改革开放这40年非常感慨,每一个历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经历了。并且特别庆幸的是我82年毕业,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首钢,首钢又恰恰是当时改革开放的一个先锋,在我们国家的工业领域最早实现承包制。从承包制到建立公司制,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来的国企改革,这一步一步我都经历了。

40年我既在企业干过,又在政府部门干过,后来又到了企业,行业跨度也比较大。从一个重化工的企业,后来到了汽车,代表现代制造业的最典型的一个行业,就是汽车,工作这么一晃就是16年,所以体会蛮深的。


解说:回首改革开放四十年,让国人怦然心动的往事之一就是有关私家车的记忆。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是10万辆,几乎没有一个私人拥有汽车。当时中国的轿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三四倍,相对于工薪族四五十元的月薪,轿车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主持人:40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没有私人轿车的国家,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那个年代,汽车离普通人的生活还很遥远,在您的记忆中,那个时候的中国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徐和谊: 197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几乎没有轿车,只有上海牌的小轿车,再一个就是北京的212吉普,就是越野车。在国人的印象当中更多的是拉货的各种卡车,后来有了拉人的面包车,比如鸿雁面包。轿车不要说进入家庭,在普通人的概念当中都非常淡。

从80年代初期开始,出租车有轿车了,那个时候是进口日本的丰田等品牌轿车作为出租车。那个时候能够打出租的人都是外宾、国际友人,普通老百姓打出租是不可能的事儿。

后来到了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最早的出租是黄面的,现在说这个词儿,90后他们可能不懂,就是那种最小一号的面包车,都刷成黄颜色,拿它作为普通国民的出租车。90年代初期开始有了夏利牌的A0级别的轿车作为出租,那就已经很洋气了,总算有轿车作为出租。

那个时候真正轿车还没有进入家庭,轿车进入家庭是2000年新世纪以后。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现在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说谁家里没有一辆轿车,就跟咱们40年前,或者30年前家里没有一辆自行车一样。

主持人:现在基本成为一个标配了。

徐和谊: 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也经常想起小平同志那句话“发展是硬道理”。


解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产品被称作“缺重少轻无轿车”,以饶斌、郭力、孟少农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老一辈奠基者和建设者们,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启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幕。1982年,邓小平同志批示“轿车可以合资”。1985年前后,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三个有尝试性质的合资企业开始建立。1987年夏天,中央领导同志在北戴河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建立中国的轿车生产。回首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2001年是一个最重要的转折节点。那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老百姓对于轿车被压抑多年的需求急剧释放。

图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主持人:我们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历程,离不开老一辈的汽车工业人,他们敢为人先、中流击楫的精神可以说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树立了行业典范,您怎么看待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风貌呢?

徐和谊:前一阵在北京车展的时候参加了几个大活动,有一个我的前辈,中国汽车第三代汽车人,他讲了一段话我感受特别深,他把自己定位为第三代汽车人,我就知道自己是第几代了,今天可以明确说我是第四代中国汽车人。

第一代是以饶斌老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汽车第一代汽车人,第二代是一汽的老厂长耿昭杰为代表的第二代汽车人。一路走来,我们到了第四代。从1953年我们国家开始有了汽车工业,从前苏联的援建之后建立了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就是一汽,从零到有,从无到有,真是艰苦创业。

中国汽车这几代人艰苦奋斗,在那样特定的环境下,一路走来真是非常非常不容易。我相信再有一代最多到两代中国汽车人的努力,我们国家整个汽车的工业水平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这代人也好,下一代中国汽车人也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加重大也更加艰巨前几代中国汽车人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从我们这代人后头这一代、两代人肩负的是由大到强,责任和使命也非常光荣和艰巨。

主持人:您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和汽车工业结缘的?当时的情形您还记得吗?

徐和谊:我在首钢工作了16个年头,从开始搞设计,后来搞生产,搞运行,跨度也是蛮大的。后来到了1997年市政府把我调到了北京市经委工作,主管全市的工业经济。那个时候在市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抓汽车项目。当时代表市里面抓这个项目,后来2002年项目也弄成了,市里面当时说谁最后干这个事儿合适,就把我从政府调到了北汽,负责抓当时和韩国现代合资合作成立的北京现代。我就是这样从2002年就来到了北汽,一晃到今年整16年在汽车行业工作。

主持人:半路出家接手北汽现代,当时您也面临很多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大家对您最大的评价就是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现在回忆起来当时最难的是什么呢?

徐和谊:我也感谢改革开放这40年,我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直接就到了首钢。首钢特别锻炼人,特别是80年代初,那是改革开放初期,天天加班,加班是正常的。所以那个时候首钢流行了好多话,后来这些话就传到了社会上,到现在社会上还有,什么“早七晚八”,“星期日白搭”等等有很多。每天都干到晚上10点,晚上10点下班是正常的。很多同志都在石景山上班,那个时候末班地铁早,十点一刻在古城,都抢末班地铁最后一趟车回城,早上5点多钟起来,6点多就上地铁奔首钢。

那个时候首钢管理可严了,迟到一次扣多少分,迟到3次一个月奖金就没有了。我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挣46块钱,后来涨到54块钱。一个月奖金10来块钱,20来块钱,好当回事儿,迟到3次就扣没了。

当时非常辛苦,辛苦是次要的,关键锻炼培养人,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并且通过自己努力付出,很快就会看到成效。工作的那种热情,团队那种氛围无法形容。通过那些年的锻炼,培养了不怕吃苦,什么困难的事儿无所谓。

另外,面对各种挑战,那种必胜的信念都是那段时间锻炼出来的。所以通过首钢10几年的锻炼培养,养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我后来人生的一个无价的一笔大财富。当时来到汽车之后,确实困难很多,但是通过首钢那些年的锻炼,我看到这点活儿,在我眼睛里不算什么大事儿。

所以,打过大仗,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下,特别对年轻人,多锻炼、多吃苦、多参与,真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做任何事儿,我总结这40年一路走来,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当然信心是要有基础的,趁着年轻,趁着有这种锻炼的机会,多干、多吃些苦没有坏处,受些苦和累无所谓。特别是年轻人,我觉得不要计较眼前的一时一事。


解说: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一。

    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近30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汽车已经成为了很多中产阶层家庭的标配。数据显示,2017年,乘用车共销售2471.83万辆,占世界汽车销量的27%,其中中国品牌销售了1084.67万辆,占中国市场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88%。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困境中突围,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

图为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主持人: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从引进合资走向了自主创新阶段,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可以说是布满了荆棘,挑战重重,走过不少的弯路,也经历过很多困境,受到过质疑,对此您有怎样的感触呢?

徐和谊:干合资容易,真是干自主难,太难了。没干过觉得自主有什么大了不起的,跟人家学呗、仿呗、追呗,讲都是这个道理,那可不是。

我来汽车这16年,最大的挑战,碰到最硬的骨头就是干自主,特别特别难。这里难在什么地方?不是在产品,难在品牌上。一个品牌的建设、培育,我觉得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玩品牌缺少经验,缺少人才,缺少团队,缺少资源,缺少氛围等等,特别难,但是再难也得干。特别作为一个一把手,我觉得再难也得面对这个挑战,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主持人:经过中国汽车人的不懈努力和科研创新精神,我们不断追赶着世界的步伐。如今我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有很多领域走进了世界的前列,可以说这个在40年前还是空白的领域,如今带给国人越来越多的自信和自豪。对比这40年的变化,您认为我们最需要坚持和传承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学习的?

徐和谊: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一定会像我们国家家电行业一样,经历了这么一段以合资国际大品牌为主,后来逐步地转向成为了中国品牌为主,并且中国品牌的产品走向全球。中国汽车行业一定会像中国的家电行业一样走过这条路。这是我很早就得出的这么一个观点。今天,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

所以,我说中国汽车行业也好,我们这代人,或者未来几代人也好,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信心要十足。虽然晚了十来年,但是这些年整个汽车行业在自主方面快速成长,一定会像我们国家家电行业一样,最后到这个程度。  


解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汽车业以建设汽车强国为目标,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

    随着产业逐步发展,中国2014年开启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当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中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球新能源车企销量TOP10,中国占了四个席位,北汽新能源也一举夺得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的冠军。


主持人:2009年我们国家提出“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计划,新能源汽车在那个时候并不为人们所了解,也不被人们所看好。但是北汽却是在那一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中,率先布局。我们是如何考虑的呢?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徐和谊:北汽为什么真干,这么有前瞻性。很多人问我你们怎么看得那么准,那么长远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奥秘。因为北汽地处首都北京,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个经济责任,更重要还有一份政治责任。因为首都北京的大气,它的环境保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作为党委书记、董事长,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精神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再加上我们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所以就下决心全力地投入。这一晃走过了8年的时间,取得了一些先发优势。当前作为北汽来讲,给我们提出最大挑战,在怎么取得先发优势基础之前真正转化成可持续的领先优势。

主持人:我们今天回顾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我们除了回顾其实更需要向前看,您认为下一步我们如何继续深化改革,有哪些重点和方向来实现汽车强国梦呢?

徐和谊:4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汽车整个工业打下了雄厚的基础。今天没有人再谈前些年的话题,合资对不对,市场换技术,讨论那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议论这些,这篇完全过去了。现在就是加速发展好自主,把自主这条路怎么建设好。

我也认为,今天中国汽车行业确实到了一个节点了,就是由大到强的节点,是个关键的起步阶段。再有几十年引领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我们能成为主力军。这个时候确实到了。

下一步来看,整个行业的重点,我认为虽然有40年的雄厚基础,但是仍然有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整个行业来看,散、小、乱这三个字,仍然笼罩在行业的头上。

所以,作为一个企业,针对下一步希望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包括我们这些企业,围绕着整个散小乱这个局面恐怕下一步要下力量进行整合。

第二,现在围绕下一步发展,真正的国家队还没有完全形成。有了个小雏形,但是真正的国家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以,也希望下一步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把我们中国汽车行业的国家队培育起来。这个国家队是能够参与到世界竞争的国家队,而不是在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家队。

主持人:您作为汽车工业的前辈,对于新一代的汽车人有怎样的寄语和期望呢?

徐和谊:选择好了行业,这是第一步。第二,选择好一个企业,这是第二步。第三,选择好一个好师傅,这是第三步。

我说那三样都选好了,踏踏实实干一段时间,未来你一定会在这个行业,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同时,反过来也会对这个行业,对这个企业的发展做出你应有的一份贡献。社会、企业不会亏待你。习总书记讲话说得非常好,不要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吃亏,这是未来的主流。

主持人:谢谢徐总,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佟静 摄像:王一辰 刘凯 摄影:董宁 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佟静 摄像:王一辰 刘凯 摄影:董宁 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