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军队的不解之缘】某装甲团修理连连长王振虎:让强军思想落地生根
 
时间:2018年7月30日
嘉宾:北京卫戍区某装甲团修理连连长 王振虎   

中国网:京郊某驻训地,战车轰鸣,这是北京卫戍区某装甲团正在进行实兵对抗演练。突然,修理连对讲机里传来急切的呼叫声。修理连维修组迅速集合,在一个略显消瘦又不失精干的少校军官带领下第一时间赶到故障地点。这位指挥得当、动作麻利、沉稳干练的军官便是该团修理连连长王振虎。虽然是军事干部,但王振虎却酷爱理论学习,大家都叫他“理论书痴”。修理连连部里,随手打开一个柜子,都装满了理论书籍。凡是市面上能买到的,王振虎几乎都有;市面上买不到、网上搜不到的,他也有不少。王振虎的书大多被翻破了角,写满了字。他对理论学习的热爱,是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形成的认识成果推动了连队打仗能力的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修理连三次被卫戍区评为“全面建设标杆连队”,连年被评为先进连队。王振虎先后被卫戍区评为理论学习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首届“张思德式忠诚卫士”,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王振虎为什么对理论学习如此的执着和痴迷?如何将认识成果转化成战斗力?

本期节目,带您认识这位爱学“习”的虎连长。


王振虎给连队官兵解读理论金句(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王振虎:中国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卫戍区装甲团修理连连长王振虎,很高兴今天和大家见面。

 作为一个连长来说,学理论不是这个需不需要学,而是必须学,必须学好,这样能够确保我们小到一个连队,大到一个部队的刀把子,永远在党的手里,在人民的手里,我感觉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说哪一点启发我认真去学理论的话,我感觉也确实是经历了很多事情。一个是从我上军校的时候,有一个叫赵景发的教员,他给我们讲“人生十课”,关于择业,关于婚恋、关于价值观各方面一共十节课,我特别受启发。当时他在课堂上跟我们说,一定要看一看毛泽东选集,这个理论对你的人生会有非常大的指导。可能它不像你学一门技能,学电脑编程后立刻就会编程一样,但是它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为他讲的课很精彩,对他的话也很认可,就听到他的话后开始看毛泽东选集,当时还确实没有特别大的感受。

后来入了党。在入党员的时候,我思考一个党员怎么去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信仰?怎么去践行信仰?我想这些东西光靠你想是想不明白的,得通过学习,所以我想还是从理论书上去找答案。

后来是当了连长,也感觉学理论很重要。特别是接触了习主席讲话之后,第一感觉就是讲话很接地气的。理论不是枯燥的,比如说他说的洗洗澡、治治病,比如说他说理想信念是精神的压舱石,这些比喻其实都很浅显易懂,他能把这些深奥的理论用浅显的语言给表述出来。

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确实感觉到在基层,在部队用习主席的这些讲话精神指引部队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也确实能够体现出效果来。比如说我们连队在学习主席的讲话过程中,通过学习习主席的创新思想,我们把创新的思维用到专业创新上。其实创新并不是非得高大上,创新并不是就是高精尖,我感觉创新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比如我们虽说是老装备,虽然后来给配备了新装备,但是新装备也好,老装备也好,我们在提高它的性能上,如果让我们自己去改装提高这个不现实,我们只有去提高我们的维修效率。从这个角度去创新,我感觉可能效果更好。

王振虎做读书笔记(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中国网:基层的生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据初步统计,王振虎每周的理论学习时间却能达到30小时以上,先后形成读书笔记28本30万字,撰写心得体会200余篇。他的学习时间从哪里来?又摸索出了哪些独特的学习方法?

王振虎:主要是挤时间吧,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挤时间。平时更多的是在周末,比如说我早晨早起一会,其实半个小时,时间也不太长,不影响工作训练,但是感觉很有效果。早晨趁着脑子比较清醒,学半小时。然后中午我始终感觉人中午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足够了,我想利用这个时间拿出一个小时来看看书。晚上熄灯之后再看一个小时,这个是完全可以的。这样算下来的话,一星期是16个小时到18个小时是没有啥问题的。一年52周,算一算有八、九百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其实是很有时间可以利用,因为在周末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再学习个两三个小时、三四个小时。这个时间全在于积累,全在于自己挤出来。把零碎的时间整合,整合不了的就把时间利用起来,来去学习,这样挺好的。

王振虎:我感觉“六个起来”的方法很重要,是我平时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六个起来”是看原著看起来,其实学理论确实要读原著,只有读了原著之后,才能够感觉到整体的面貌。我们还要写,就是写批注。理论更多的是它的逻辑性比较强,它是通过用哲学的观点把事情解释清楚,给出答案。所以我始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理论、这篇文章或者这段话、这句话,对我个人的提高能力素质有什么用?树立崇高信仰有什么用?第二个问题是对我带兵育人怎么办?第三个问题是对我抓建连队怎么办?带着三个问题学理论往实践上靠,刚开始的时候也可能像新兵步一样,看着不很自然,但是套着套着就感觉就会理顺一点,就会转化实践。这是写起来,当然写它其实还有,写体会就是去把一个思想去拓展,更深入的去把这个思想结合到实际过程中写出来。再一个就是读起来。其实大声的朗读对一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其实都非常有帮助。再一个就是听起来,其实我读了就要留点个痕迹,不光是存资料,更多的是便于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比如说劳动的时候,可以拿着手机听一听,也是一种学习,这样我感觉又是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再一个就是用起来,其实用起来感觉是比较大,我说的用起来就是理论结合实际,把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说我前期说在抓这个浪费的问题上,我想着我这个浪费的问题根源在什么?其实根源一个是在饭菜质量上,再一个是自己打菜上。大家都感觉好吃的,自己认为好吃的多打点,都打到餐盘里面,打了之后发现不好吃的或者吃不完,可能就造成浪费。基于这样,我要求你想吃多少打多少,你打完了必须吃完。大家也就好意思浪费了。

比如说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战士可能会因为一时疏忽,发生个小错误。如果你不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但其实他发生错误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走过的路。这个其实很正常,谁能不犯错呀,但是如果说你对他说,又找麻烦了,又给连队建设抹黑了等话语。你这个心态摆不正,你就钻牛角尖,那你就会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出现偏差。那战士感觉我不就是犯个错误,至于给我弄成这样了吗。所以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去帮助他,能够认识到这个是他人生所必须走的路,去本着爱他,去关心他的角度出发,然后去帮助他提高,去帮助他改正错误,更大的提高,他其实也想好,他也不想犯错误。

王振虎(左四)与连队官兵进行“小扳手连着大使命”讨论交流 (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中国网:这些年来,学习不仅是王振虎雷打不动的习惯,更是流淌在血脉之中的信仰。他坚持边学习理论、边实践运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推动了官兵思想认识螺旋式上升、连队建设实践波浪式前进。在深入持久的学习中,王振虎形成了哪些理论认识成果?这些成果是如何转化成战斗力用于实践呢?

王振虎:比如说学习习主席讲对党忠诚,维护核心。其实对党忠诚、听党的话,我们感觉就是身边党员就是党的代表,党支部就是最基层的党组织。在我们连队能看出来,党员的作用发挥的是非常明显的。连队安排的、党支部安排的一些工作,大家都非常上心,围着党支部去转,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用习主席的指示来指导我们连队的训练上,我们平时习主席说仗怎么打,仗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我们在搞体能的时候,因为打仗的时候需要全副武装、带卡布拉头盔,穿作战靴,背着枪支弹药,我们平时搞体能的时候也是这样穿戴。我们团队在这个方向,在实战化训练上抓的也非常严,也是说要按习主席的指示去办。每周都要组织考核,在共同训练、在基础训练、在战术训练上,都有“共同杯”、有“铁骑杯”、有“战术杯”比武竞赛,这些也是放在实战条件下去比武、去竞赛,也是极大地带动了在实战化条件下练兵,提高战斗力的水平。

我们连队按照师、按照我们团里的要求,也确实按这个思想去抓,比如说我们在专业技能上,我们利用夜训的时间,在微光或者无光的情况下组织抢救,快速的抢救抢修,这样也是提高战斗力。因为战场上不可能什么条件都具备,只有在这种无光或者微光这种比较紧急的情况下去组织训练,大家能够快速的提高抢救能力。比如说习主席说起过,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对我们基层部队来说就是要能吃苦。我们平时在吃苦头上能做到,大项任务来了之后不含糊。

比如说我们2014年战备现场会。六个月时间,那是在研究怎么样快速出动,怎么样提高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确实也是落实习主席的指示,增强实战化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实际的举措。我们连有个叫张国伟的四级军士长,孩子才两周岁多,家属带着孩子来了。但却因为天天加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他都没有回到家属院看孩子和爱人,一直就在这奋战,这也确实是让我们非常感动。我们全连的官兵,在平时吃苦上确实是按照习主席的指示去做,这样能确保在我们真是有战事来的时候,能够一声令下,不怕苦就冲上去。

比如说在道德的塑造上,就是习主席也提到过要有好的家风,要有孝心。我们连队也是基于这一点,组织了“孝心墙”。春节前给家里寄上孝心款,战士从把这个寄的凭单、转账的凭据贴到这个“孝心墙”上,让家里人也感觉孩子成长成熟了,也懂事了。

我想通过这几个方面吧,转化到实际工作中,转到日常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这个日常养成,对战士确实有了很大的帮助。

王振虎进行操纵部分维修教学 (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中国网:这些年,凡是张口向王振虎借理论书籍的,他都会痛快地答应。但他有“三个不能还”:书没读完不能还,读书不做笔记不能还,体会不深不能还。主要目的是督促大家把理论学扎实,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如何提高官兵们理论学习的兴趣呢?

王振虎:比如说理论上讲要有远大的目标。我们80后和90后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情况。对于这个我的解释是这样的,在金字塔上出现了两个动物,一个动物是蜗牛,一个动物是苍鹰。苍鹰它确实具备了一下子飞到塔顶的能力,金字塔对它来说难度不大,它生下来就具备这个素质。但是蜗牛不一样,它要一点点爬上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可能半路就要跌下来,但它一直还往上爬,因为它就是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强的信念,一直要爬上去。说这个例子就是说,其实理论让大家容易接受的话,无非就是打比方和讲故事。我给大家说就是说理论虽说是见效慢,但是垒个鸡窝很简单,拿几块砖一垒就垒出来了,见效很快。但是你想想一个鸡窝它也很容易倒塌,学理论更多的是像建大厦打地基一样,前期有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打地基上,地面以下可能看不出效果来,但是你想建多高的大厦,你必须要打多坚实的地基。所以其实学理论是在一个打地基的过程,可能前期看不出什么很明显的效果来,但是只要你人生想有追求,就一定要把理论学习好。

就是举例子的话,我给我们连队也说了,比如说我们连队的也有很多典型。对于学理论,大家可能感觉开始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视。有个战士叫张光义,刚开始的时候他的修理技能非常过硬,后来我俩就一块探讨分析短板在什么地方,发现短板是在理论上,后来他就开始主攻理论。主攻理论之后,他就开始在各种杂志《通用装备保障》《汽车应用》上发表理论文章。不管是这个学专业理论也好,还是学创新理论也好,他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个例子让大家感觉出理论确实是很有用的,而不是说就是一句空话。

 

王振虎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中国网:为了让官兵对理论学习感兴趣,并能很好地消化和理解,王振虎用“兵味”十足的语言、身边鲜活的事例增强理论武装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带出了一批训练上“嗷嗷叫”,思想上“红彤彤”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通过理论学习,官兵们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振虎:第一个是思想上的变化。思想可能说起来比较大。就是80后、90后应该说自主意识都比较强,自己的看法比较多。通过部队的锤炼,大家会发现,其实在一个集体里面,不能太自我了,要多替别人考虑。在战场上是考虑安危,在平时就要考虑战友的感受。所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让大家感觉,其实我更多的遇到事之后是替大家考虑,而不能完全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

第二个我感觉生活习惯上也有很大的改变。生活中可能也没有那么规律,但是通过部队确实是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早起早睡锻炼身体,体质比以前也确实更强壮了,大家生病也少,精神状态也非常好。

第三个我感觉道德品质上也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很多人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有个家长跟我联系说,他第三年休假回家,两年没有见到父母,父母感觉变化特别大,知道给父母端端水,知道给父母打扫卫生,给父母端个洗脚水,很懂事,让亲朋也感觉到变化非常大。我想部队是个大学校和大熔炉,来了就是想能把我们身上的缺点给克服掉,短板给补足了,给补长了,然后让自己的能力素质提高,对以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帮助。

王振虎对连队官兵进行理论宣讲 (图片由北京卫戍区提供)


中国网:作为卫戍区网络评论员,王振虎申请创办了“力行而后”微信公众号,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让科学理论占领网络空间。他是如何用网络思维创新理论宣讲的呢?

王振虎:一个是这个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个确实是这样的。因为现在确实是网络时代,战士们也喜欢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学习掌握知识。基于这个申请了“力行而后”的公众号,公众号主要是想用理论阐释出身边的事情,来宣扬正能量。大家在看这个过程中,一看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很贴近实际,大家也比较喜欢看。

再一个我们连队建立了亲友群和这个精英群。在亲友群里面经常去发一些大家表现比较好的小故事,表扬取得好成绩的同志,让地方的亲属更了解我们这个部队,也更了解自己的亲人亲朋在部队的一些表现。这样的话也是对我们战士的一种激励,也是对远在家乡的亲人的一种慰藉。他们也感觉送到这么个部队,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会非常好,战士也会感觉很有干劲。同时,我们亲友群上也分享一些链接,好的文章和好的理论文章、体会文章,包括一些国际的时事形势。发现通过这些大家也更多地关注了正能量,大家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

王振虎:我的目标是想着通过个人的努力,让更多的官兵,让更多的青年朋友都认识到创新理论的重要性,对人生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对事业和人生还有家庭各方向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把这些正能量传递出去。


(本期人员: 责编/文字/后期 裴希婷  摄像/李凯馨  实习生/阮欣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 责编/文字/后期 裴希婷 摄像/李凯馨 实习生/阮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