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麦克布莱德:哲学应当基于现实世界
 
时间:2018年8月29日

嘉宾: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 威廉•麦克布莱德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哲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且深奥的学科,看似遥不可及,实则无处不在。那么哲学到底是什么呢?又对我们的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中国访谈特邀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威廉•麦克布莱德与我们分享他和哲学的不解之缘。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威廉•麦克布莱德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威廉•麦克布莱德教授,很高兴见到您!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您研究哲学至今已逾五十载,想必哲学已成为您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哲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那么您当年是如何对哲学产生兴趣,并且将哲学作为您的专业呢?

       威廉•麦克布莱德:是这样的,我在大学本科时就已经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是在某一瞬间突然决定要学习哲学的。我对于不同专业之间的结合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美国我们有主修课程,我想中国现在一定也有类似的概念。我当时主修哲学,辅修政府学。所以,我一直对这两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这中间并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历史故事。所以,我是怎么对哲学产生兴趣的呢?事实上,我一直都对它很感兴趣。就是这样。

       中国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哲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学科。那么哲学和现实的关系是什么呢?

       威廉•麦克布莱德: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多年来,在西方传统当中,可能东方传统当中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也就是在所有的传统当中,很多哲学家一直倾向于描绘出一个与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同的理想世界。其中,最为公众熟知的例子就是:世界应该如何运转。但我们都知道它在现实中并非如此,诸如此类。但在我看来,如果哲学家过度偏离现实世界,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那么这终究不是好的哲学。即使对柏拉图来说也是如此。当然了,他所说的很多内容都与他创作时的希腊时局有关。所以,从西方当代或近代哲学发展来看,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都具有其现实根基和生活经验。我认为两者之间应该是这样的关系。它的起始点应该是我们作为个人和社会的所有经历,然后再由此展开,建立理论结构,就像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所做的那样。然后再着手解决结构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国网:那么您的妻子也是一位哲学家,对吗?我知道您和您的妻子还曾共同开设一门课程,叫做“女性哲学”。当时你们配合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插曲?

      威廉•麦克布莱德: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我妻子从事的领域其实是护理,她的专业背景是精神科护理,后来,工作几年后她负责护士行政管理。她曾在印第安纳大学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护理学院院长,这在当时是美国最大的学院。因为除了总部所在地印第安纳波利斯之外,该学院在印第安纳州还有其他几个分校。不过我太太过去对哲学一直很感兴趣。当然了,现在也仍然感兴趣。她早年曾写过一本名为《母亲的成长与发展》的书,试图从女性角度来解读母性。它可能此类著作当中第一本或者至少是前几本用英文撰写的。这本书大获成功,并且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当然了,我太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的影响。而我在普渡大学教的第一个博士生玛格丽特•西蒙斯写过关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论文。西蒙斯认为波伏娃是一位哲学家,而不仅仅是一位作家。西蒙斯是美国哲学家中这一观点的主要支持者,而且取得了成功。西蒙斯推荐波伏娃看了我妻子的作品。波伏娃的英文很好,她评论称这一主题从来没有被这样真实地剖析过。所以,说到这个课程,当时我妻子正在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在来普渡大学之前我们俩人都在耶鲁大学。当时在耶鲁大学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在护理学科取得博士学位。不过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还是得拿到博士学位。当时护理人员可以在几个领域攻读博士,心理学就是其中之一。我妻子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当时她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而我已经是普渡大学哲学系的教师。我们设计的这门课程是一门开创性的课程。后来,女性哲学成为了一门标准课程并且持续了多年。但是我们是最先推出该课程的。

       中国网:利己主义、物质主义和新消费主义的盛行对哲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些大学和中学取消了哲学课程,许多学生也不再将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您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呢?

       威廉•麦克布莱德:你所说的这种现象在全球一些地区确实属实,但这种现象绝对不是普遍存在的。我最近刚跟人聊过,我们谈到美国一些大学的哲学系正在发展壮大。人们又重新对哲学产生了兴趣。学科发展的起伏波动是很正常的。我认为,当人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消费者,而是开始关心世界的发展趋势时,他们必然会对哲学产生更多的兴趣。我想,与10多年前相比,当前社会与这种情形更接近。我知道这是哲学领域共同的担心,其实不仅仅是哲学领域,整个人文科学都有此类忧虑。但我知道这并非普遍现象,我也不认为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你刚才谈到了课程。很多原本可能会选择更多哲学课程的学生都在上商业及管理等课程。如此看来,的确有大量证据表明,现在已经有太多的商学博士和工商管理硕士,至少在美国是这样的。MBA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到高度重视了。所以,现在拿这些学位的人过剩。如果他们想要从事大多数同类专业的人从事的工作,就会发现这一点;不过如果他们不是想从事这类工作的话可能也不会选择这类专业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前任主席威廉•麦克布莱德接受《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您的下一个目标是哲学全球化,那么您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哲学全球化,以及其重要性吗?

       威廉•麦克布莱德:“全球化”这个词近来有了一些较为负面的含义,不过我在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负面意义上的全球化。我指的是让不同的哲学流派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研究并且被积极对待。这样就不再是对某些西方哲学的单向研究。近年来哲学研究虽然不是完全的单项研究,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如此,尤其是亚洲,在某种程度上非洲也是如此。所以,哲学的全球化指的是尊重不同流派的哲学运动。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呢?我认为尊重不同的哲学流派意味着相互理解。而相互理解与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相关联,即哲学。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能有更大的可能性来实现各国之间的和平发展与相互支持。俄罗斯哲学家亚历山大•奇马科夫也参与了此次哲学大会。他是俄罗斯哲学学会的负责人。虽然他是学会的第二把手,但他负责学会的管理工作。奇马科夫在这个领域写了很多文献,内容十分有趣。他的新书详述了哲学全球化的相关内容,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了英文。它回答了你所问的问题。

       中国网: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以成人”,这一理念来源于儒家思想。中国哲学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包括儒家、道家等诸多经典学说。那么您认为有必要传播、发展中国传统哲学吗?

       威廉•麦克布莱德:当然应该。我很希望自己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了解能再深入一些。在这方面,我不能算是专家。在我们第一次谈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因为世界哲学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在初步规划这次大会时,杜维明提出了强有力的建议,我想,作为前任主席,我要帮助他的建议得以落实。杜维明是当代的儒学大师。在我们第一次开会时曾讨论过大会主题的选择,杜维明提出了这个主题,然后我们考虑了各种备选方案以及它在不同语言当中的译法,因为这样的主题有些模棱两可。它在不同的语言中会是什么意思呢?但是,它的意思已经被大家充分理解了,也很适合作为在北京举办这次哲学大会的主题。

       中国网: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创新呢?

       威廉•麦克布莱德:我也说不好。我知道,中国很多机构和学者之所以认为传统哲学很重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家感觉到很多人失去了道德方面的指引。同时,人们认为“学以成人”就是学习某种行为方式,即挖掘人类潜力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想法。而且,只要人们愿意接受这个想法,它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国网:想必这不是您第一次来中国了,您还记得第一次到中国来是什么时候吗?

       威廉•麦克布莱德: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吧。我妻子第一次来到中国是跟随美国一支精神科护士团队来的。她1985年就来过这里。我第一来中国大概是在89年左右。很抱歉我之前弄错了年份。 不过在那之后,我又来过很多次。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大概28、29次吧。我的大女儿在香港回归之前就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心理学,到现在已经有23年了。我经常过来看她,有时会从香港到大陆,或是从大陆去香港,也有些时候不去。我觉得我来中国的次数已经很多了。

       中国网: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次来到中国能感受到什么变化吗?

       威廉•麦克布莱德:当然,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进技术,摩天大楼,汽车,还有十分吸引我的中国高铁。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无法实现的转变,中国却正在实现。真是不可思议。追溯到比40年更久的时期,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西蒙娜•德•波伏娃曾来到过中国,并发表了一本旅行日志,名为《长征:中国纪行》。这本书是她的著作中不太知名的一本。全书很长,有些地方很乏味,因为是一本旅行日志,总共有500页左右。但是,从哲学或理论角度来讲,它非常有意思。我正在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文章,将此书与她第一次美国之行的旅行日志,即《日复一日:美国纪行》进行对比。我在文中所做的一个对比就是,她那时在书中对于纽约的描述大部分都与现在基本相同。真的,几乎没有变化。当然,肯定有一些新的建筑。但基本上没有变化。然而,她当时对于中国的描述,几乎与现在截然不同,基本没有什么相似的东西。中国的变化如此之大,即使跟我第一次来的时候相比也是如此。那时大家都骑着自行车,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骑。但是,当时的社会跟现在相比的确截然不同。

       中国网:好的,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威廉•麦克布莱德:谢谢。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白璐;摄像/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白璐;摄像/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