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忠:进博会使中国经济和产业迎接一次真正考验
 
时间:2018年11月7日
嘉宾: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黄建忠

中国网: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来自五大洲的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和国家形象。就首届进博会有关问题,我们特别采访到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黄建忠。

图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黄建忠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选择在上海举办,您认为这向世界传递了怎样的信息? 

黄建忠:这次进博会是去年5月份由习近平主席亲自提议来谋划设计的,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个展会落地在上海,主要的原因来讲,是因为上海本身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非常集聚的地方,是中国整个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产业分布形态最丰富,结构也最丰富的地方。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办进博会,有助于中国在很大的范围内比较全面的、系统来展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于产业的实际情况。所以通过这样的国际交流,能够使得中国整个最前沿的经济和最先进的产业,迎接一次真正的考验,或者说达到一种压力测试的效果,也达到比较优势交流的效果。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对上海开放发展的成就和重要性做出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三个与上海发展密切相关的利好消息。这对未来上海的开放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黄建忠: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我们结合来看。首先,习主席的讲话里面对下一步的开放提了五条,然后对上海提出了三个利好,这三个利好,我觉得跟那个五条是相互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它都表明了开放的趋势和开放的力度。所以在这个过程里边,(这三个利好)等于说那五条在上海的具体落地和具体实现的方式。特别是其中的科创板和注册制的试点,这个等于说中国的开放不单纯地停留在贸易这样一个层面上,它走向资本市场的开放。我们说真正的中国的纳斯达克板到来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尤其是资本市场本身的开放性大大地增强。注册制的方法,就使得企业的进退,资本市场对企业质量筛选的机制充分地得到体现。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开放过程中,上海开放的整个结构得到了一次完善。

第二,把长三角上升为国家级的战略。就等于说把长三角跟长江经济带贯通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避免了长三角之间产业的重复投资,多头竞争,能够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好的效果。同时,跟北面的京津冀、环渤海湾,南面的粤港澳,甚至包括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整个大湾区经济,构成一个南北呼应,中间突破,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在整个的结构形态上更加丰富。

中国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在新一轮的开放中,上海将会为外商提供哪些更加开放、便利和优质的营商环境? 

黄建忠:营商环境打造是上海两年来非常核心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所以在这一轮的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估里头,上海做了很大的贡献。也使得中国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排名,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从原来78位,一下挺进到46位。所以营商环境的整体打造和优化的效果,初步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

接下来,除了硬件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做了很多优化之外,上海下一步更注重的是制度创新。也就是从软环境、软营商环境下手,来打造更好的营商效果。所以上海接二连三出台了很多新的政策,包括创业企业50条、民营经济37条、人才30条,以及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负面清单、服务贸易开放的负面清单。所以可以说是比较全方位的,从要素到产业,到微观企业,到政府宏观层面,都做了很多的安排。另外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事中、事后监管,还有法制化环境,还要继续完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等于说在这个过程中,营商环境的打造是全方位的。而且上海的这种行动和包括中央给上海的三个利好,会很快地转化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样一来,对中国整体的开放,对中国整体的营商环境都会起到一个很强的拉动作用。

中国网:未来,以进博会为契机,上海将会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获得哪些红利?又将面对哪些开放带来的竞争挑战?

黄建忠:从进博会来讲,上海的机遇肯定是不断地通过进博会这种模式,来产生当期的一些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这届进博会给上海带来的,一个是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用应勇市长的话来讲,整个上海的城市建设提速了3至5年。 第二,在办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产品和服务之间的交换,可以很快地在上海的产业里边找到先进技术的配套,找到国际上最新的设备、最前沿的产品,给我们带来一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很强的参照和拉动。

第三,对上海的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当期的效果。比如说,通过进口各种半成品、各种原材料,可以减少国内资源的开发,可以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四,从长期效应来讲,因为进口博览会的连续办,所以将来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进行国内市场各方面的改革,比如说国内的流通体制、物流的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投资和服务负面清单的落定,还有包括国企改革等等,都要在这个过程当中陆陆续续地迎接、接受这种进口博览会的压力测试和考验。

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会从当期和远期,不断地产生持续的溢出效果。

      (本期人员——责编:佟静;记者:裴希婷;摄像:郭天虎;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佟静;记者:裴希婷;摄像:郭天虎;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