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看到的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去年,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贾樟柯在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表示,希望文化资源能从大城市向小城镇,甚至农村流动。那么,一段时间过去了,文化资源的流动情况到底如何?究竟给山西带来了哪些改变呢?对此,贾樟柯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导演贾樟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董宁 摄影)
中国网:贾代表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人大代表,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您都做了哪些工作?感受如何?
贾樟柯:我去年当选了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也进行了必要的调研。调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从事的电影行业(的调研),另一部分是我非常关注的文化资源如何向基层流动这方面的调研。(调研)主要在山西,我是山西团的代表。对山西的电影产业的情况、现状、掣肘等,做了一系列的走访。
中国网:去年两会,您在代表通道上提到了通过办电影展的方式,让文化资源从大城市向小城镇甚至农村流动。那么,在过去两年,电影展为山西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贾樟柯:最初想在一个小的城市办电影展是因为我自身。首先从情感上(来说),我是在一个小县城成长起来的,在我青少年时期,非常渴望艺术,但是机会很少。那个时候能看到的演出、电影,都非常有限。今天虽然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很多资源,互联网上都有。但实体的,面对面的,真实的文化活动,还是奇缺的。资源虽然有很多,但是缺少推荐。所以我想办一个电影展,特别是把它办在一个小的城市。因为我自己长期在北京生活,我知道大城市资源很饱满,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但同样的需求在小的城市、小的城镇也有。所以,我认为需要有一个资源流动。国家的发展已经奠定了基础。首先是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包括交通。例如,我们在平遥做影展,那是一个仅有近50万人口的县城,但是那里通了高铁,它正好介于北京和西安中间。因此,我觉得时机是成熟的。更主要的是,我一直讲在当时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想的不是能不能,而是应该不应该。如果应该,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如果这样能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一些启发或改变,我觉得我们就应该去试试。
经过尝试才能够形成真正的中国方案。我们也希望通过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努力,能够有更多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我们主场的国际文化活动能够在更多的中小城市展开。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演员贾樟柯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董宁 摄影)
中国网: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您的电影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那么,在您看来,中国导演应当如何在国际市场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又应当如何输出中国文化呢?
贾樟柯:去年两会期间,我在代表通道上讲到,中国电影可以自信。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经过产业化的十几年,在产业方面,我们拥有骄人的成绩。去年电影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部。另外一方面,我们电影的市场总额已经超过了六百亿。这样体量的电影产业格局,是会产生很多从量变到质变的改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解决问题。例如,去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二三十部电影占据了50%、60%的票房。这说明很多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质量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没有进入到市场。我们就可以去补这个短板、改变这个现状,从而提升整个中国电影的制作质量。有了这样好的产业基础,就为电影质量从高原到高峰再迈一步,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中国网:每年的艺考都是艺考生逐梦的历程,他们大都怀揣着当明星的梦想。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盲目的考生,您对于渴望从事艺术工作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贾樟柯:因为我也是从艺考生过来的。参加艺考的学生可以分为几部分,一部分是确实非常喜欢艺术,无论是学绘画、舞蹈还是音乐、电影,他们希望成为一个创作者,成为创作领域的人才。另外一部分确实有明星梦,追逐一个梦想,这也是好事情。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家长喜欢,就让孩子来学,但孩子也不一定热爱。但也可能在学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开始热爱。艺考是广开门路,广纳学生的考试,这是一个好事情。为什么我们需要艺术?理由有一千种,但是如果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艺术确实是一个创意工作。艺术的发展,高质量艺术作品不断地涌现,会带给社会创新的氛围与创新的活力。人的视野,对人的认识,对社会的理解,都与艺术有关。因为艺术是最敏感的,艺术是对生活的反映。
我对艺考同学的建议就是要爱上你选择的艺术。如果你已经非常热爱,那么你已经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你和这门艺术还在“恋爱阶段”,请你找到爱它的理由,并且深信不疑地走下去。如果确实经过一段时间,你觉得跟它没有感觉,那我觉得也可以放弃。因为你可以发现另一个自我,发现真正的自我。
中国网:那么,您的梦想是什么?
贾樟柯:我自己真正有一个梦想是在20多岁,想成为一个导演,把自己想讲的故事讲出来,就为这个一直在努力。借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话:“实干成就未来”。光有梦想不行,还需要实干。所以我讲我们都是逐梦人,我们逐梦的过程应该是实干的过程。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白璐;主持:张若梦;摄像:李凯馨;摄影:董宁;后期:李凯馨;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