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回顾了过去一年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情况,总结成就,分析不足,介绍了2019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举措。《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三位权威专家,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权威解读,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赵锡军教授、毛寿龙教授、张立群研究员做客《中国访谈》直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
赵锡军: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
毛寿龙: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
张立群: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报告中还提到这样的话,“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那么我们想问一下毛老师和张老师,在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中加入这样一条,是出于什么考虑?所谓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两个什么样的概念,它们是怎样“引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呢?
张立群:中国的城镇化经过几十年的快速推进,应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之一,我们城市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大中小城市中,一、二线城市人满为患,三、四线城市人气严重不足,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这个问题也是各个城市各自为政的发展当中,财政分灶吃饭的制度模式下积累形成的。所以,要改变这个问题,中央两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就是要强调以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形态,也就是大中小城市要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中心城市”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比如京津冀,北京要发挥它的中心城市作用;长三角,上海也要发挥它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这里边,我想要把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合理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从产业配置和产业聚集来看,要更好地打造比较好的营商环境,由市场来引导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所以,我想新型城镇化还是强调大中小城市联合发展、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两个方面,要加快实现同城化,在整个城市群范围内,大中小城市尽快实现这两个方面的均等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李佳 摄)
中国网:毛老师对于“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怎么看?
毛寿龙:“中心城市”引领“城市”和“城市群”,这些概念实际是区域经济的概念。因为中国历史上就是郡县制,行政分割是比较严重的,虽然行政分割的时候也照顾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军事安全情况、国防战略情况等等,但种种原因,它都是区域化的。北京边上是河北,那边是天津。北京是直辖市自己发展,天津是直辖市也自己发展,河北有时候服务一下北京,有时候服务下天津。上海,国家定位是金融城市,周边开始发展沿海城市,你会发现,上海和浙江、江苏是处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整个上海发展得非常好,但在上海的边上,宁波就一个宁波大学,也没有什么非常好的大学。北京集中那么多高校,河北比较好一点的高校还是在天津,说是河北的高校,实际是天津的高校。
这个意义上来讲,“城市群”作为一个发展的概念,我们过去说最早的时候是开发区,然后是开放城市,然后是各种各样的新区,都是在现有的行政框架之外搞一些特区。城市群就是在城市建制之外比较好的发展框架,但这个框架又不同于原来的行政框架。城市群里涉及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或同步发展,一到河北才知道,北京的公共服务有多好。我们说北京人还不满意,还想去纽约呢。
不管怎么样,这种梯度需要正常发展,让北京有个引领作用,把河北整个带动起来;让上海有个引领作用,以上海为中心,搞一些相关的公共服务,包括经济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各个方面的规划,以区域的形式出现。我们一般省是有规划的,市是有规划的,所有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甚至是人代会开会,都会涉及到经济发展,都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走的。
现在对中国来讲,城市太重要,所有的城市发展、资本、财富基本都集聚在那个城市,虽然说城市的体量不大,但总体来讲都在大城市,而且大城市的的确确面临太拥挤的问题,没有群的效应。单独一个城市越来越密集,城市的管理成本太高,公共服务成本太高,最后导致大家的生活质量下降,不可持续。万一以后遇到不可持续的问题,大规模的城市老化,现在有些商用设施已经开始老化了,如何改造还不知道,我们危房改造可以做,政府原来少量的危房改造可以做,但(如果)现在大量的房子都变成危房,那是城市不可承受的一个负担。
一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一些增长点,国外不仅大城市发展得很好,小城镇也发展得很好。最近几年,我们国家搞“特色小镇”建设,由相关特色产业的发展来支持小城镇的发展,也实行了新型城市化。但小城镇是特色产业,特色产业也有产业链,产业链肯定是要和城市集群联系在一起的,否则它是不可靠的。我看很多特色小镇搞半截没了,或者钱没跟上,或者规划没做好,或者相关产业发展后继乏力,关键它缺产业链,有产业链它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都很容易。
我去一个地方,说这个水蜜桃和笋,我很容易把它做成产品,说我能不能到湖南、江西,像浙江这样做?后来他们想了想说,不对。在湖南和江西虽然有资源,但做不了。因为浙江产业链做得很好,你要箱子有箱子,要真空包装马上给你拿来,要给它喷涂马上给你喷涂上,要物流很便宜的物流就来了。到那个地方所有东西要自己做,那你不是特色小镇了,是麻雀五脏俱全的小镇,马上就不行了,你没有那么大的力气,除非变身为有规划的城市才有可能有延伸的产业链。
所以,特色小镇和新型城市化建设实际是有城市集群的概念,而这个城市集群有交通规划、信息产业规划和其他各种各样网络方面的规划,甚至是电、气、公共服务的交接。现在人员虽然在城市片区可以流动,但车有时候还流动不了。比如河北的车到北京就不是一个待遇。河北说北京的车到我这儿也想一个待遇,不可能。这点就制约了。其他方面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制约。
所以,“城市集群”的概念是个经济概念,又是个行政管理的概念,也是公共服务的概念,还有法律及其他相关的,如何把它变成区域性的、单一目标的公共管理,这么一个概念。一般北京市是全能的,所有都管,这个单一性的一项,逐步推广到其他方面,政府还是原来的政府,但通过这样的协调机制,像京津冀原来叫一体化,现在不叫一体化,叫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有协调机制和相关的努力,这样京津冀市场性协调会比较少,行政性协调会增加一点。
长三角就好一点,它落差比较小,上海是直辖市,但周边都是地级市,甚至浙江县级市都发展得很好。珠三角有一定的梯度,整体来讲,它离广州比较远的地方发展比较落后,离广州比较近的地方发展都比较好。这样的城市群可以带动边远的贫困小镇、农村的发展。农村集聚成小城镇的话,和广州的大城市产业链(相连接),佛山现在都是和广州同城,先是产业同城,产业链同城,配套,然后变成公共服务、交通各方面同城;再延伸出去就全部带动起来了。
中国网:其实中心城市就好比一个点,多点带线,以线带面,最后连成片,起到带动的作用。
毛寿龙:是的,但行政管理需要跟上。
中国网:《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要培育几类新兴产业的集群,还说到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大家怎么看这些新经济模式?它们的前景如何?推动这些新经济模式的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立群:信息技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推动是有目共睹的,从整个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看,我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国新的增长点培育和发展来看,围绕信息相关的这些技术的普及和深入应用,确实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这样一些和互联网相联系的新经济、新业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对有些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特别关注,我认为,这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中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说实体经济不仅是现在和互联网相连接的新经济,更多的是过去我们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果和信息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我想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就会走出一个比其他国家水平更高的新路。
中国网:毛老师,怎么看这些新经济模式?
毛寿龙:新经济模式是社会组织的创新,或者通过相关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成长,给予新的盈利机会。从平台经济角度来讲,我们有时候说,你搭建一个平台,它就自然而然地把一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把市场组织起来了。最简单地说,在基本产业链都齐全的情况下,某一个产品怎么把它开发出来,怎么弄到网上去,弄到平台上去,这个组织不可能在本地实现。我们现在去看乡村旅游,现在逐步发展的结果,它的客流都不满,80%以上都亏损,百分之十几做得比较好的,实际是搭上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可能在大城市,可能在国外,让全世界消费的客源都能找到,这个地方的特色就出来了。还有相关的交通安排上,原来那么偏僻的地方,马路也修好了,机场也修好了,但也没人去。在相关的要素都出现投资过剩的情况下,这时候有个平台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教授。(李佳 摄)
还有个例子,城市里面餐饮业经常出现不规范、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厨师老换,菜品供应不上,今天吃着好吃,明天不好吃了。你会发现城市的餐饮业都不太稳定,不像国外,我发现西餐就比较稳定,经常是回头客喝咖啡就在那儿喝咖啡。这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一看这里人多了就去吃饭,过段时间不去了,为什么?因为口味质量下降了。各种原因,这里面配菜不好,从生产端就不好,生产端不稳定,配菜系统不稳定,配料系统不稳定,厨师质量不稳定,最后到服务质量不稳定,还有装修不稳定,没有连锁,没有成规模。
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平台,要把资本平台和各种各样团队,各个方面的相关要素(集合起来),可以是小平台组织成大平台,最后把它搞成上市,甚至最后你发现,上市以后,员工有了股份,所有人都有了股份,通过这个平台,组织者一分钱都没有出,就组织了一个平台。
对于创新性大城市来说实际也是一样的。你会发现,杭州就做了很多小镇。杭州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最近三年发展得非常非常快。深圳也是一样,也是在城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做创新城市,各种各样的创新小镇在成长,金融小镇或互联网小镇,或者其他各种各样相关产业的,就是形成了一个平台。这帮年轻人天天鼓捣鼓捣,也没看他生产什么东西——在别的地方已经生产好了。做创意的人还送我一套筷子,上面写着“毛府专用”。我说:“这个筷子挺好的,是你自己做的?”他说:“不是,这是我设计的,盒子是从江西来的,里面的筷子是从江苏来的。”他就是组织一个平台,展示一下,全国的要素资源全部集中在一起了。而且他可能连资金都没有出,就是一个创意,带着几个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没钱。但有钱的人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有渠道促消费的出消费,有资源的出资源,把别人稀奇古怪的想法、非常好的想法(用起来),大家一看都是好东西,自然就起来了。
中国网:您说的这个平台其实也是个抓手,只要抓住这个抓手就有发展的机遇。
毛寿龙:实际这里就有共享的概念,所谓“共享”的概念,就是我们大家都不用或者过剩的东西,平时有富余的东西,以消费型投资或投资型消费的形式——我们过去讲投资一定要有回报,但消费型投资不见得有回报,我买房子是消费型投资,我在消费,但过段时间发现它是投资。
赵锡军:有些东西对你是过剩的,是负担,但对别人来讲它就是个有用的东西。
毛寿龙:好东西,我还消费不掉呢。
张立群:现在咸鱼网就是在发挥这个作用。
毛寿龙:所以,传统的,我们经济学讲消费是消费,投资是投资,M1是M1,M2是M2,现在哪搞得清楚哪个是M1,哪个是M2。
张立群:新业态还是非常多的,新经济、新业态挺多的。
毛寿龙:M2是投资型的资金,M1是消费型资金,我们过去说消费和投资一定要相等,实际上它们两个的身份都是钱,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网:赵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赵锡军:刚才两位专家说得非常好,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思路是把原来各自独立、独自运营的模式,用现代的技术或现代新的组织机构来把它重组,把碎片化的资源、碎片化的要素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合的力量,这个集合的力量能够非常快地动员这些资源,能够获得成果。这是对现有资源的再使用,或者使用过程中的提升,能够发挥更好的效益,产生更好的价值,这是很好的。
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管理方面,你怎么样来管理好这些平台,比如有些平台,像餐饮业,你可以通过平台来订餐了,中间的卫生条件,中间送货的安排是否能够达标,这些新的(标准)要管理好了。
第二,形成了新的平台以后,对原来形成的各自经营、独立经营的传统运行模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带来这些传统模式的衰退,就业的减少?现在我们看到,由于很多网络平台的形成,对实体商业就构成影响了,很多城市大的百货商店都开不下去了。所以,会有这样的影响。你怎么样发展这块的时候能把影响降到最低,让真的转型成功?我觉得这是我们做平台共享的时候可能要考虑到的。
这中间涉及到投融资平台的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管理,我们要审慎,因为我们已经出现过一些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这个领域里做投融资,做金融服务这块,应该还是要审慎一些,尽可能把管理、监管做在前头,预想在前头,保护好投资者、消费者的利益。
说到新的经济业态,我还想提一句,我们这个报告里也专门讲到了,我们新的发展模式,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它需要对我们已有的这些资源、产业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组织架构、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原创性,特别要强调这一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它可以用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来提升效率,来实现(发展),但长远的考虑是原创能力。所以,在研发、科研这些领域里的投入,我想也非常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我们将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否能够真正形成,能否持久地发展。
中国网:报告中还谈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特别强调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请赵老师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目前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的现状是怎样的,未来会发挥多大作用?
赵锡军:最近几年,民营银行的发展势头还是比较猛的,自从我们前几年提出来发展民营银行,有不少民营投资机构就开始做这方面工作,为互联网投资机构专门设置民营银行提供一些便利,现在已经有十多家了。至于说社区银行,在几年之前,有不少大的银行,像民生银行等等,都对社区银行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民营银行、社区银行以及整个金融体制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们目前在金融服务领域里供求不匹配的状况。
最近,中央政治局在集体学习的时候,总书记也谈到了要进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新的市场需求、新的居民需求,怎么样在供求方面满足它,能够相匹配。现在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在发展,小微企业在发展,原来那些大的银行更多地服务于一些大企业,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民营企业,怎么样来给它提供金融服务?
原来的大银行也可以做,但毕竟它们相对体量比较大,做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那就让民营银行、小银行来完成这个工作,可能它服务于本地区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网:它们更有针对性。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李佳 摄)
赵锡军:对,更有针对性。现在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小区,社区的概念越来越突出。一个社区肯定是需要金融服务的,所以,针对这些社区的金融服务,怎么样来满足这些需求,这个社区银行业应运而生了。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要求,我们现在要发展它,来解决这个供给的问题,服务好这个实体经济,服务好民营企业,服务好社区居民。
除了银行业以外,金融服务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那就是我们怎么样来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育来提供金融服务。现在我们强调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经济发展主要是靠质量和竞争能力,这个竞争能力从哪儿来?高质量从哪儿来?你必须有创新能力的培育,这就需要我们在金融服务方面进行资源配置。
《报告》里也提到要扩大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地位,在这两天资本市场里新增加的一个板块——科创板,在上海交易所要推出。这个科创板的推出在整个金融体系里、资本市场里是一个重要的改革,希望通过科创板的推出让更多的科研创新型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能够支持整个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为我们整个国家将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基础和支撑。
中国网:它们的能量不可估量。
赵锡军:对。
中国网:非常感谢三位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做详细的解读,非常感谢三位!同时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