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刘东生:中国植树造林助地球变绿
 
时间:2019年3月10日

嘉宾: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

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最近美国宇航局称,在全球变绿的过程当中,中国植树造林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引起了国际上媒体和网友的广泛共鸣。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就中国植树造林及美丽中国建设等相关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资料照片,李佳 摄)

中国网:刘常委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节目。

最近美国宇航局指出,在全球变绿的过程中,中国植树造林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引起了一些媒体和网友的共鸣,对此您有何评价呢?对于下一步绿化国土工作,国家林草局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措施呢?

刘东生:美国宇航局的这个说法是客观的,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40年,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国土绿化,特别是人工造林方面取得的成果。

从近40年的国土绿化来看,中国的森林面积从17.25亿亩增加到现在的31.2亿亩,增长了80%,森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2%增加到21.66%,增长幅度很大,尤其是中国的人工林建设,目前达到了11.8亿亩,为世界之最。我国国土绿化成果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除了林业行业自身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重视、支持和帮助。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工程拉动战略。40年前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年头。随后国家又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以及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等,约有10多项重点造林和国土绿化工程,这些工程对拉动国土绿化、增加林草植被的覆盖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为例,40年来“三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从40年前的5.05%增加到现在的13.57%,增加了8.5个百分点,这个成绩实属难得。“三北”工程已经成为享誉全球的一项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

二是提升森林资源质量。通过森林抚育经营,对退化和低产低效的森林进行改造,提升森林质量。

三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40年来中国城市的绿化率由16.14%增加到38.62%,乡村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20%,其中森林城市建设实施了15年,有166个城市获得了“森林城市”的称号,目前总共有300多个城市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

四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制度优势,40年来,大约有150多亿人次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义务植树总造林株数约700多亿株。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民义务植树,使全民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国土绿化工作还将要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综合治理的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总体部署,继续推进造林、种草等国土绿化工作。

第一项措施,继续提升国土绿量。按照目前规划的总体要求,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要提升到23.04%,目前看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要提升到26%,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也就意味着在今后我们每年要完成1亿亩的造林任务。

第二项措施,继续提升森林质量。对现有森林要继续实施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优化质量工程。按规划,今后每年大概要完成1.2亿亩的抚育经营任务。

第三项措施是惠民生。要做好身边增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从森林城市建设来说,按现在的既定目标,到2020年国家级森林城市将达到200个,建立国家级森林城市群6个。从乡村绿化来说,我们将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大规模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力争到2020年使中国乡村绿化率达到30%,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10个百分点。

最后一项措施是活化机制。我们将积极协调和争取有关部门加大对绿化资金的投资力度,特别是提高造林种草相关工程的补助标准;另外还要继续扩大金融资本投入,加大支持力度。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通过活化机制增加吸引力,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造林绿化中来,真正形成全民绿化、全民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设格局。

中国网:国土的绿化除了森林,草原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根据了解,在过去40年来我国的草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退化的问题。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新组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这对于加强草原保护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保护草原,国家林草局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呢?

刘东生:正如你所说,去年机构改革以后草原的监管职能纳入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监管范围。我国的草原按目前公布的数据有60亿亩,占到国土总面积的41.7%,草原对国家生态建设以及农牧民的民生,特别是对全国人民的肉蛋奶供应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加强草原的保护和修复治理,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战略任务。当前,对草原的保护也包括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对现有低产低效草原的修复,增加草原的产出率和生产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从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来看,大体上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要进一步摸清草原资源底数。目前60亿亩的草原面积,是若干年前调查的数据。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草原究竟面积多大,状况如何,我们需要把这个基础数据搞清楚。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国土三调,进一步摸清草原的底数。

第二,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这里面包括的内容很多,比如制度建设,我们将推动出台《关于加强草原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意见》,要启动、开展对《草原法》、《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还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现在已经推出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有草畜平衡、草原奖补等一系列政策,每年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也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到草原的修复和保护当中,对这些政策我们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并对今后政策的完善和设计方面做大量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的保护。目前针对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层出不穷,要按照《草原法》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坚决打击破坏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的科技支撑力度,草原的科学研究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欠帐,下一步我们将开展草原科技创新,包括在管理、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系统的科学研究计划,争取得到国家和有关方面的支持。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科技人才的培养,让科技人员真正走入草原,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草原保护和修复的生产力。

中国网:今年是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周年,请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效?当前还面临哪些问题?

刘东生:中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确实是中国政府的一个伟大创举,从1999年开始启动,现在正好20年。20年中实施了两轮退耕还林还草,第一轮从1999年到2013年,第二轮从2014年到现在。应该说中央财政为退耕还林还草给予了强大的支撑,20年来,中央财政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投入近5000亿元。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共新增森林面积5.02亿亩,其中第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营造林4.47亿亩,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现已营造林5478.7万亩。

具体的成效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生态指标方面。20年来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增长了约4个百分点,据中国林科院2016年的监测结果,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到了1.38万亿元。

二是体现在惠民生方面。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涉及4100万农户、 1.58亿农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区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达到了10204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14.4%,跟同期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相比,高出2.8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林农增收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三是对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作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后,我们改变了上一轮对还经济林比例的限制条件,只要你造上林,无论是经济林还是生态林,我们都允许,在全国掀起一场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经济林草的热潮。经济林目前在很多山区林区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根据我们的调查,退耕区农民收入的20%,有的高达50%来自于林业方面的收入。

最后一个就是对扶贫攻坚方面的作用。仅以2016年--2018年为例,退耕还林工程任务的安排,近3/4放在了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和国家扶贫重点县,这些工程投资对拉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然,退耕还林还草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经过20年我们再进行评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或者说值得改进。一是第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结束后,因原来要求生态林的比例比较大,中央财政补助到期后,原来营造的生态林,如何巩固建设成果,保证生态建设能够可持续,现在看起来是一个问题,这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当然有条件的情况下财政的投入还是要持续进行支持。

第二个问题是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第一轮相比,补助期缩短了11年,相应的补助标准也大幅度降低,这一点特别是在老的退耕区影响了地方政府和农民参与退耕还林还草的积极性,这方面也需要我们有关部门包括林草部门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第三个问题是当前在推进退耕还林还草的过程中,存在地块落实的问题。目前退耕还林还草与基本农田保护在很多地区产生了矛盾,如何从政策上划定界限,最后再落实到地块,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着困惑。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正在协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争取能拿出一个比较完备的方案。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责编/文字:韩琳;记者:段冰;摄像:齐锐;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