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代表:人才培养对于航空事业的自主创新至关重要
 
时间:2019年3月11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车间主任 王巍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2017年5月5日,C919完成首飞。它的研制凝聚着中国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车间主任王巍便是其中一员。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车间主任王巍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杨佳 摄影)


       中国网:您是通过怎样的契机开始从事飞机制造业的呢?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追梦历程?    

       王巍:我当年从职业技术院校毕业以后,就从事飞机制造业。原来是军用飞机,后来是民用飞机,国外民用飞机的加工。直到2007年开始从事ARJ国产支线客机的加工。到后来2014年、2015年,(从事)C919大飞机的研制。    

       要说追梦,我的历程就是从给国外代加工到生产我们自己国产的大飞机的追梦的历程,而且这个梦一直在飞。ARJ已经在飞了,已经成功地商业运行了,但是C919还没有,还有下一步双通道的C929,(这)还是一个在努力奔跑的过程。        

       中国网:在自主创新的过程当中,您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巍:最开始的时候是带料加工,他们的工艺方法都是现成的,我们只是简单的去复制人家的工作。后来开始我们研发自己的客机,是我们自己摸索的过程,自己探索的过程,没有经验可借鉴。因为国产大飞机是我们自己第一次生产,所有的过程都要靠我们平常的积累,运用到我们新研发的飞机当中去。也有一些困难。复合材料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材料,在787和380上有应用,以前用的很少。所以我们919起步就用上了复合材料了,这个过程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完全是靠我们自己的总结和摸索,一步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已经飞了好几架了,今年还要飞三架实验机。今年总体的制造量大概在5-6架。到2020年或者2021年,我们就要拿到适航证。随着国家科研能力的提高,我们获得适航证的过程也比ARJ时顺利很多。      

       中国网:您第一次看到自己参与制造的飞机成功试飞是什么感受?        

       王巍:那一年是2017年,我们也在家里看直播,看着我们自己亲手造的大飞机飞到天上。虽然我们这一段是飞机最后的这一段,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一段,飞上天以后,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们生产的部件在天上,安全性能很好。作为一个航空企业基层制造者,看到自己的产品飞上天还是很激动的。而且我还想,以后有机会,ARJ能载人试飞的时候,我是不是能上去坐一下。        

       中国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能不能谈一谈团队建设和分工的情况?    

       王巍:当时我到海鹰公司的时候,这个团队只有六、七个人,大部分是87年、88年、89年这个年龄段,目前更小了,90后甚至还有00年,团队成员也越来越年轻了。我刚来的时候,这个团队做航空产品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因为我们这个工种叫飞机结构装配铆工,当时这个工种在江苏省,没有这个专业,所以招不到有基础的学生。所以(人才培养)都是从零开始,从标准的操作要求一步步教,一步步带。而且当时生产任务非常重,基本是在实战中完成了前期的培训。不断地有新同事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也是从零开始在教他们,怎么来完成一个航空产品的制造,需要以什么心态、什么精神去做,就这样一步步带出来的。    

       现在我们这个团队最早一批跟我学的,已经在带新徒弟了。好在去年江苏省已经有部分职业教育学校有类似的专业了。(所以就有)有一定的基础的学生到我们这里来实习,我们也在择优。因为他们今年马上要毕业,(我们会)择优留下来他们当中的一部分。目前人员结构没有老中青,我就算老的了。他们都是年轻人,没有中。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车间主任王巍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杨佳 摄影)

 

       中国网:您对未来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王巍:航空大飞机的制造,我们刚刚开始了第一步,单通道150座机干线客机的制造,下一步是双通道的929的(制造),载客量更更大了。(还有)像目前最大的380、787这种大型、超大型客机的制造。这条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对这方面也很重视,包括919、C929的研发上,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投入都很大的,国家对航空事业很重视。而且我们要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要自主可控、自主创新。所以,我们会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一直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奋斗。  

       中国网:今年两会,您比较关注哪些领域的问题?同时又带来了哪些建议?        

       王巍:一个是深挖我们自己的潜力,还有就是需要引进一部分高端的人才。在高端人才的引进过程中,我们目前来看,有一些竞争力不足。我们体制内的单位有工资总额限制,虽然改革已经提上日程,但还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实施。在工资总额受限的情况下,我们在引进人才(方面)和民营企业、私企相比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所以,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加快指导细则的出台。       

       中国网:在过去一年的履职当中,您都做了哪些工作?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变化和影响?        

       王巍:变化和影响都有。因为成为人大代表以后,感觉到压力比较大。因为我是基层代表,我既要有自己的科研生产任务,还要完成代表履职的工作。而且代表在履职过程中,在很多方面要从立法方面来考虑。我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本身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去年刚当选的时候一片茫然,都不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去提这些建议,开会的时候说什么,包括开会小组讨论的时候说什么,怎么说,哪些东西能说,哪些东西不能说,很茫然。    

       去年也参加了人大集中的培训,去年履职也参加了很多调研,包括还有很多监督的任务。看到了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些行业,没接触的这些工作面,而且每年还要有议案、建议,怎么去提?从哪方面去提?是不是能真正代表基层的声音?我对于这些的思考也更多了。因为原来只要考虑怎么把工作做好、把团队带好就可以了。现在不仅仅是这些工作,比如在选民接待日的时候,还要去和选民沟通,问问他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看看是否能带到会上。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白璐;主持:张若梦;摄像:李凯馨;摄影:杨佳;后期:韩歆昊;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白璐;主持:张若梦;摄像:李凯馨;摄影:杨佳;后期:韩歆昊;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