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9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今天做客《中国访谈》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今年两会期间,他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涉及高等教育领域发展不平等、不充分的问题,以及如何依靠黑龙江自有的优势和特点,建立大数据产业园并深化中国各方面的合作。我们一块来听听他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郑亮 摄)
周玉:因为我来自高等教育界,我就比较关心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确实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的投入逐渐在加大,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项目在积极地推进,所以整个高等教育的进步也非常明显,取得的成绩也比较显著。但是正像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讲的,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比如大家现在都知道的人才流失问题,吸引优秀生源的问题,如何能够稳定住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吸引更优秀的学生,这个就成为了西部高校和东北地区高校面临的一个问题。
首先,国家应该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倾斜,来支持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的发展,包括人才政策、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项建设。目前国家对于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有一些倾斜政策的支持,比如说评长江学者的年龄可能有适当的宽限等等,还有一些倾斜的政策。但是我感觉这个力度还不够,国家还应该加大对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发展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在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的人才,包括待遇,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方面,应该更加大支持的力度,这样使得这些地区原来基础很好的高校能进一步发挥好它的作用。因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布局,国家有总体的规划,中心地区、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应该有合理的布局,包括985高校,包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合理的布局,不会都集中在中心城市或者是发达地区。国家总体的方针政策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高等教育也是这样。
第二,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我们自身也要激发内生动力,就是要自强自立,要自强不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虽然这些地区经济暂时还欠发达,但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家倾斜政策支持下,尽快走出振兴发展的路子。因为有些高校基础非常好,比如说兰州大学,基础非常好,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西部和东北的高校,都有很好的基础。所以说我们首先自己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通过国家的支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在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克服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就哈工大来说,首先因为国家对哈工大的支持力度很大,也很重视哈工大的发展,历史上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在东北人才流失的大背景下,哈工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然个别也有流动的,但是总体来说稳定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我们有三句话。第一个是事业留人,要有事业平台,因为一个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他要有事业平台,才有发展,他不会光追求待遇。哈工大承担着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特别是航天和国防的项目,这些任务很艰苦,但是完成了之后,所取得的成果也很突出,所以任务艰巨,使命很光荣。攻克了难题之后,取得了成果,那么你的成就也很突出。所以教师在这样的事业平台上,干这样重要的事业,他有成就感。我觉得这是吸引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最首要的事业平台。
第二就是待遇留人,我们学校也想办法来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是总体来说,待遇提高还是有限度的。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我们和他们这些地区拼待遇,我们是拼不过的,尽我们可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来提高教师的待遇。所以有时候我们把这叫做适当的待遇留人。我们也想办法来提高待遇,通过长聘、准聘这种制度,有拔尖青年人才的选拔,我们有拔尖的教授,拔尖的副教授,还有以教学为主的拔尖的教授青年人才。这个效果非常好,一个是我们校内业绩突出、拔尖的年轻人才,我们破格评为教授或者副教授。另外一个,我们也吸引海内外拔尖的创新人才来加入哈工大,拔尖教授不光是评我们自己的,有年龄限制,在多少年龄以内,比如35岁以下的教授,你确实业绩非常突出,我们不拘一格降人才,用一系列的措施提高待遇。
还有一个,我们叫感情留人,家国情怀留人。我们的人才队伍服务体系也很重要,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让他能够舒心地在这里工作,包括沟通、交流,经常听他们的意见,听他们的建议,经常了解他们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困难,及时地给他们服务,增进他们和学校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在哈工大的工作更温暖,更舒心。
这个家国情怀留人,不光是我们某个领导和他个人的感情——当然也有,我们领导联系专家制度——还有大的家国情怀,这个也很重要。比如说我们刘永坦院士的团队获了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实际上这个团队整个的事迹对我的激励和教育都非常大的。我说心里话,包括我能当选工程院院士,刘永坦这个超视距雷达团队,刘永坦院士的精神对我的激励作用都是很大的,这是说心里话。作为外专业的教师,我深受鼓舞,深受激励。所以我觉得需要这种情怀才能干好事情,实际上大学里的人才培养,是筑魂工程,这个魂筑牢了,他就能够克服困难,越过障碍,然后到达成功的彼岸,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队伍稳定方面,有三个字,我们叫“稳、引、培”,首先得稳定,稳定住现在的核心骨干和主体教师队伍,因为这是哈工大的四梁八柱。刚才说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家国情怀留人,首先稳定住核心骨干和我的主体教师队伍,能够担负起哈工大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包括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产出创新。第二个“引”,就是引进高端领军人才。这个不在数量多,在水平高,能够带方向,能够带队伍的高端领军人才。我们的数学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都是在全世界招聘的高水平的拔尖人才,在这个领域,在国际上都是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高端人才引进,可以说是一把手工程,用我们的话说是应该打着灯笼找人才,不是说你政策定好了,在网上一发布,守株待兔等人才,不是这样的,必须是上下联动,学科、院系、学校的领导把引进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物作为大事来抓。
还有一个是培养年轻后辈,因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队伍如果想有后劲,有潜力,必须是非常有潜力的年轻的后备队伍,这样一代一代接续奋斗,一代更比一代强,学校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更有前途,更有希望。
第三个建议就是建议国家对黑龙江的中俄合作给予支持,是不是有可能建中俄合作示范基地或者是自贸区。当然国家都有总体布局的思考,有那么几个有利条件。第一个是因为黑龙江和俄罗斯接壤,从历史上,黑龙江特别是哈尔滨市和俄罗斯就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渊源,所以在历史上就有很好的合作。哈尔滨这座城市,俄罗斯的文化影响也比较多,也比较远,可以说原来就有一些俄罗斯的侨民在哈尔滨住,在历史上,实际上哈尔滨是中俄文化交融的城市。现在的边界口岸也很多,满洲里、绥芬河、黑河、同江,现在的基础设施都在建设,包括中俄公路大桥,有的竣工了,有的正在建设,基础设施连通这方面也都有很好的基础。
另外,俄罗斯对远东的发展也很重视,它专门成立了远东发展部。黑龙江也为他们远东发展部设立办事处提供了帮助,也提供了条件,所以中俄合作在黑龙江有很好的历史,也有很好的现实的机遇。
中俄合作的第二点是中俄合作办学。因为哈工大历史上就是中俄合作建校,从1920开始建校就是中俄合作来建立的这么一所学校,专门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师的工业大学,历史上有很多合作,包括教育模式也是吸收了前苏联的工程教育的模式,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这样一些特点,还包括专业划分比较细、专业教育比较强这样的特色。所以说俄罗斯方面也非常积极地来和我们合作,建立中俄合作办学的项目。
实际上在哈尔滨举办中俄合作办学这样的项目是非常有利的,俄罗斯的科教体系有它独到的特点,它完全是自主创新,能力是很强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很多大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工程方面更是有很多巨匠,包括飞机制造,还有国防航天,非常强的。它完全是自己的体系,它和美国的体系不一样——美国是海纳百川,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去给它做贡献,这个海纳百川的思想也值得我们借鉴;俄罗斯的科教体系都是自己的,它的基础理论,它的技术创新,包括它的工程大项目。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和俄罗斯的合作,从科技和教育方面,包括航天和国防方面合作。
我们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和圣彼得堡大学的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他们非常积极,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也到学校来访问了,看了哈尔滨的历史,看了哈工大的历史,看了我们过去合作的基础,也非常高兴。(哈工大和圣彼得堡大学)现在已经建立了四个联合研究中心。圣彼得堡大学的理科和文科和艺术是很强的,所以我们想优势互补,这样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通识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我们会受益的。对于工学,他们也是非常愿意合作的。
另外和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这是工科非常强的、在俄罗斯首屈一指的大学——我们联合建立工学院。这样从中俄合作办学方面,我们进一步扩展办学空间,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把俄罗斯科技、教育的优势学习借鉴过来,把我们原来的工学强势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彰显,这样使我们哈工大能够在中俄合作办学方面走出一条特色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