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关系从“写意画”走向“工笔画” 要合作研究讲自己的故事

本期嘉宾

时间:2019年4月24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贺文萍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4月9日,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中非合作与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及莫桑比克、南非等20多个非洲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中非经贸合作、中非文明互鉴与人文交流等议题展开了充分探讨。此举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不仅要问:中国非洲研究院的成立说明了什么,又预示着什么?就相关问题,《中国访谈》节目特别邀请到中国社科院专家贺文萍老师与网友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贺文萍。(杨佳 摄)

中国网:贺老师,欢迎做客《中国访谈》。

贺文萍: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近些年来,中国与非洲的交流和合作日益活络,这次成立中非研究院,显示了中国对中非关系的重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把中非关系放到中国整个外交的大盘子里,比如说与中美关系对比,与中欧关系的相比,与周边国家关系相比等等,那中非关系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或者说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贺文萍:首先,这次中非研究院的成立,是去年9月中非峰会时习近平主席宣布的中非关系在未来的3年里要采取的八项行动中的一件重要的事,现在我们是落实习主席的指示。比较中欧、中美甚至中日还有周边国家的关系,当然不可能把中非关系一下拔高到中美关系之上,甚至比中美关系还要重要,那是不现实的。毕竟非洲在世界整个政治经济发展格局里——它的位置还不是那么靠中心,我们整个世界格局还是“一超多强”的格局,那个“超”就是美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是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所以中非关系的重要性是我们外交基础中的基础。这是我们外交部长王毅每次去访问非洲都要讲的一句话。这个基础的作用并不是说它无关轻重,虽然不像我们的对美外交好像站在前沿,但如果没有基础,对美外交就没有底气。我们代表着广泛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代表中国这一家;在国际舞台上、在联合国舞场里,我们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坐在那里,我们要发言,表达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诉求,我们也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所以,现在中非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南南合作关系的先锋。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是南方国家,非洲是南方国家最多的群体,所以南南合作里,中非关系是增加我们对美或者对欧、对其他地方外交的底气,打好基础,同时也是彰显我们外交理念的一个最好的平台。我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非洲广大的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怎么来跟你共命运共发展?我们就需要加强合作。不能说摆到了中美关系的前面去,但是它是一个基础,它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彰显中国外交理念的一个重要伙伴。

中国网:不管是中国对于非洲,还是非洲对于中国,都是相当重要的。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日益增多,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合作方法,那您认为中非之间还有哪些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以便更好地、更顺畅地合作?

贺文萍:你刚才讲的问题,因为中非关系发展得快,中国也发展得快,非洲也发展得快,所以我们要研究三个唯度的问题。一个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对非洲有没有可借鉴的。因为我们发展得早一些,快一些,非洲存在什么发展的挑战,或者发展出现问题如何解决?

还有中国跟非洲之间的关系问题又是一个研究的维度,这个维度更重要,因为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来研究我们共同的发展。以前我们经常研究政治、经济两个维度,现在这个维度随着中非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多,比如我们也有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还有人文合作交流、智库合作。非洲人到中国来,比如在广州、在义乌比较多;中国人到非洲去,也有100万这么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人文就是重要的层面。

另外还有和平安全,这是以前没有的。怎么来帮助非洲解决冲突问题。我们现在在吉布提有了第一个保障基地,以前没有这样的事情——军事合作方面的、和平安全建设方面的。

现在还有影视方面的交流,我们也拍了非洲题材的电影,可能广大网友很多都到电影院去看过,比如《红海行动》、《战狼》,非洲的视角都进入到了我们电影工作者的视线里,要研究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中国网:对于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家印象中主要是经济和政治,至于文化、学术交流好像给人感觉不是特别多,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与非洲在文化学术领域的交流是什么状态?

贺文萍:这也是从无到有,慢慢发展,开始起步,研究院的成立又到了新的阶段。现在我们要搭一个新的平台来共同研究。以前,坦率地讲,中非关系虽然发展很快,比如政治的、经济的,领导人互访非常多,中国的企业到非洲去投资的也非常多,研究工作反而相对滞后,并没有发挥引领的作用,反而是滞后的——已经发生了,我再根据情况搜集资料,来研究研究是怎么回事。这样的状况当然需要改变,本来研究应该有超前性,但事实上研究有很大的难度。第一,比如说中国非洲相距这么远,如果没有到实地去考察,如果只是在家里搜集一点资料,那资料本身不就是滞后的吗?就要克服这个问题。现在研究院的成立也是给大家更多的机会,比如研究院在宣布成立之前已经启动了18个研究项目了,这些项目使从事研究的学者可以到非洲去,非洲的学者也可以到中国来。他对中国的了解也不能停留在西方媒体的介绍上,他也要到这里自己亲身感受,甚至带着课题来。以前只是说来感受,开开会走一走,走马观花看一看,但是如果带着课题来到中国调研,那就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做非洲的课题,我有一个课题了,我再去看,就是比较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这个研究,过去等于是非洲研究非洲自己的,中国学者研究中国自己的,交集感很少。甚至过去研究中非关系的文章,大多数还是西方学者用英文发表的。在国际上,我们中国学者发表的很多都是中文的文章,没有写成英文,那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就相对偏弱。中国学者跟非洲学者现在进入这个阶段,不但中国学者跟非洲学者要交流,而且要合作研究,最后合作发表英文的东西,这样就能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不是说靠别人来讲中非之间的故事,而是我们自己之间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个传播,我觉得才会更有份量。

中国网:对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我方和非洲国家有一个什么样的期待?

贺文萍:现在这个期待当然是非常强烈的,因为非洲研究院的成立,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驻华的非洲使节都来参加了,还有很多非洲朋友万里迢迢从非洲赶过来,为这个时间很短的活动,所以它代表着一种期望。这种期望体现在首先希望非洲研究院成为有效的平台。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了,就像刚才说的,以前是非洲学者做自己的,中国学者做自己的,非洲学者来研究——非洲现在也有好几个国家(成立了研究机构),比如南非成立得最早,叫中国研究中心;后来尼日利亚也成立了,这些大一点的国家也要研究中国,包括我们讲的中国怎么发展起来的,发展的秘诀,因为非洲也要发展,他们想有一些借鉴——这些研究中国的研究中心,他们感到更振奋,以后有这个平台,可以到中国来研究中国的一些问题、中国的一些经验,带着问题来考察。

这个平台会进行一些学术研讨活动,开会或者学者交流互访,我刚才讲的研究课题已经启动了18个,很快要启动32项,这些课题有一个要求,一定要有非洲的研究所、非洲学者参加,就是要组成中非联合研究的团队,才能够得到批准。这个导向是非常清楚的,也就是说鼓励联合研究,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同一个问题,这样就可以给我们的决策——中非双方的决策方做一些决策的参考。比如说产能合作的问题,现在在埃塞俄比亚,在很多非洲国家来修铁路、修港口,这些铁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非洲国家的关切是什么?中资企业现在面临什么问题?这些调研都需要到那里去走访参与铁路运营的相关方面。所以这些研究进入到实操阶段, 不仅仅是自己在那talking talking,自己聊自己的,讲得挺来劲的,但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那也是不接地气。这样的研究新领域,一个是研究进入实操,对实际的中非关系发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另外它是来自于双方的视角,这个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我们还办杂志,这次开会的时候已经推出了样刊,叫《中国非洲研究》杂志,这个杂志等于是反映研究成果的平台。这个杂志用中、英、法三种文字发行,全球推出。我们还有网站,也有英文的网站,这就更迅速,网友们也可以点击网站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事情、新鲜的研究、新的观点。这是现在刚刚起步阶段,大家都有非常大的期待。

中国网:刚才我们说到中方和非方要联合研究,中国研究非洲的问题和非洲对中国感兴趣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比如说我们要排序的话,中国研究非洲哪几方面是排在前面的,非洲对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哪几方面又排在前面?

贺文萍:因为我经常去非洲,跟非洲朋友聊天,包括他们到中国来参加人力资源培训,我给他们讲课。他们现在普遍关心的是非洲也要发展,中国是怎么这么快发展起来的,第一希望了解中国各个方面的经验,现在不仅仅是经济了,也有治理方面的模式。中国改革、发展、稳定这样一种平衡、动态、滚动向前发展,这是一个综合的发展模式,非洲国家非常愿意来研究,来学习借鉴。这个借鉴不是仅仅学习中国模式,而是要研究对象国自己,比如加纳或者哪个国家,它自己的政治发展模式是什么样,在这个里面哪一样可以参照,哪一样可以学习,这是很关键的,他们现在要研究,对这个感兴趣。

另外,他们对中非关系里每个具体层次的问题也感兴趣。我听到非洲朋友抱怨的是中国没有给我们创造太多的就业机会,带来自己的工人了。这个问题要解决怎么解决?因为这些项目,中资企业觉得,“我”要很快地完成,当地找不到这么优秀、这么好技能的工人,“我”如果再培训他们半年,那个工程没法完成。这里面大家要想办法,那就是职业培训,职业培训不能让企业来做,所以中非关系里要建职业培训,叫“鲁班工坊”,来培养他们。这是他们关心的。怎么搞?现在有很多人研究这个,包括我上次去金华职业技术学校,过去听不到职业技术学校参与到中非合作之中,现在他们参与进来,发展得还非常快。

非洲还关心中国的减贫,具体的,怎么减少贫困的。包括我们乡镇企业的发展,老百姓离土不离乡,照样能给他们找到工作;包括经济合作区,非洲现在已经建立了很多工业园区。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地,从中国发展的路径里,找到能契合非洲的(经验)。

我们中国研究非洲,首先关心非洲的稳定性,政治、经济局势,会不会忽然换人了,那我原来签的这些合同是不是又泡汤了,首先我们要进行国别的政治、经济等各种问题的研究,给我们进一步的投资做一个基础。另外,像“一带一路”,习近平主席也说了,以前叫做“大写意”阶段,现在要进入“工笔画”阶段。所谓“工笔画”就是精准对接。你要说中非合作,是对整个非洲,实际上你的合作是合作到具体国家,甚至具体行业,具体哪个项目,要进入很细的精准对接的研究阶段。我们现在的研究也是带着问题去。比如我研究产能,产业合作,究竟哪些产能能合作;要研究基础设施建设,是哪一条铁路,是哪个地方,还有它的社会文化、生态,跟这个的契合(程度)。这些研究现在要从泛泛而谈进入到有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对策这样的“工笔画”阶段。

中国网:那我们在非交往中需要注意什么,又需要加强什么呢?

贺文萍:中非研究院首先要加强调研。最近我还听一些企业说,“我们现在去非洲考察,不是就去CEO或者老板了,我们一定要带上律师,还要带上包括做尽职调查的,律师、税务等各个方面的人员”。这就说明我们在成长,我们在对非洲的市场,把它的法律情况、税收情况等各个情况摸得很清楚的时候才去投资,当然还有政治、经济这些宏观问题。我们第一要做好调研,第二要了解我们自己有哪些政策工具。比如现在有很多政策杠杆,包括中非发展基金,有很多产能合作基金,这些基金人家等着你的好项目来,支持你去,你要是不去跟人家接触,等于基金还发愁,找不着好项目,所以要了解我们的政策有哪些杠杆,同时也要了解非洲有哪些政策杠杆。非洲有的国家也是不差钱的,因为国际机构也给它很多资金援助。

除了2063议程,还要了解每个国家自己制定的发展战略,比如2023,2025,它也有它的发展优先的领域。比如卢旺达这个国家,我去住过两三个月。他们发展会议经济,你要是投资修建酒店,那就契合了这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总统都亲自去视察,给你的项目保驾护航。我就读到一个材料,有一个中国的企业家,非常年轻,他就到卢旺达去修五星级酒店,修了一个又一个,都是得到政策的很大支持,就是当地政府的支持,比如在买地等方面。卢旺达成功地承办了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以前都不能想象,卢旺达都能开这样的会,说明会议经济这一点它都做到了。它现在开了很多国际性的会议,包括数字经济也是它发展的重要领域,因为它是内陆国家,周边也不搭着海,又是崇山峻岭,叫“千丘之国”,很多山脉,发展工业也不太合适,所以它发展数字经济。我注意到像阿里巴巴的马云到非洲去推广数字经济,首先他去访问卢旺达,说明他也是做了功课的,他没有跑到别的地方去访问。这就说明我们要精准对接,就是要研究这些国家自己发展的优势,它现在的政府主推哪些方面,这个时候搭上政府推的快车,就会得到各个方面的支持。从所谓“大写意”到“工笔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再往下,除了了解大战略以外,就了解人家的法律,当地的法律法规、税收制度等等。我们到一个地方去,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哪怕我们中国人作为游客到外国去,比如到非洲去,也要展示中国人的素质和我们的文化,而不是游客一走,在当地到处留着一堆堆垃圾,这样肯定不可能有持续性发展的前景。

中国网:非常感谢贺老师今天给我们权威解读了很多中非合作相关的问题,谢谢!

贺文萍:谢谢!

中国网:同时也感谢各位网友收看,再见!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王一辰/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