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美国一直强烈要求中国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甚至要求中国承诺具体的进口数量。5月10日,美国将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同时指责中国违背承诺。
那么,承诺进口美国商品是怎么回事?这合理吗?现实吗?让我们听听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是怎么说的。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伦晓璇 摄)
陈文玲:我在4月15号到4月20号正好带着小型专家团到美国,和美国各个方面进行了接触、讨论,包括美国智库、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负责中国事务的有关人员,包括美国的国会议员,也包括在硅谷见到的一些人。当时他们都认为贸易谈判会达成协议,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美国的智库,也是研究中美问题的战略专家,它有一个团队是专门跟踪中美贸易谈判的。这是在4月20号之前了,我们跟他交流的时候,他明确地说,“我认为如果中美能达成协议,一年以后也会回到原点"。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中国承诺了多进口美国的商品,美国出什么呢?比如说你要出农产品,顶多几百亿,要是出能源,就是翻番才30亿美元。大飞机也没有那么大的数额。美国出什么呢?我说,对呀。中国需要的商品,美国不出啊。比如说高科技产品,中国一年,2017年进口是2600亿美元。如果美国能够放松高技术产品出口,仅芯片就能达到上千亿。如果还有别的高技术产品呢,2000亿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的军事、武器能够放开,更没问题,一个航母多少钱呢?如果中国需要的这些东西,美国能够放松管制,如果能够出口,美国对中国不是贸易逆差,而是美国会形成贸易顺差。如果再加上你的服务贸易,对中国的1000多亿,有可能对中国是贸易的顺差国,而不是逆差国。所以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中国造成的。美国的智库也很清楚。那个时候,他们预计还会回到原点。当时我们认为这是美国难得清醒的智库专家。
(美国)要求中国对多进口美国商品作出承诺,数量上的承诺。采购美国商品,正如美国那个智库所说的,我采购美国商品是可以啊,我们也愿意多采购。但是美国卖什么呢?你有什么商品可卖呢?如果没有商品可卖,你卖的是中国市场不需要的,这就是强买强卖。
我们第一次进口你的美国牛肉,我们承诺进口,我们也增加进口了。但是美国的牛肉很不好吃,美国的牛肉和日本的牛肉没法比,和澳大利亚牛肉、新西兰牛肉没法比。肉质又粗,又难吃,市场不认可,我进口了你的牛肉,卖不出去,我肯定不能——政府进口,市场没人吃,所以必须得是我有市场需求。
同样的,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也是因为你有市场需求,也是因为你进口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财政拿钱到中国进口。企业进口是因为市场有这个需求。市场有这个需求,企业进口以后,它可以获得流通中的差价,它可以获得市场利润。企业是利润驱动,进口是需求驱动。美国的市场需求在全球寻找供给的这样一个匹配过程,不是强买强卖的过程。所以你让中国承诺多进口商品,承诺额度,这是不可能的,这也不现实。我可以承诺,但美国要作出同等承诺。中国需要的商品,你要卖给我们,比如说取消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比如说芯片,2017年从美国进口875亿,那时候你还限制,如果没有限制,芯片2017年全球是2600亿。如果美国能满足的话,我这一项就是2600亿。美国2017年总共出口中国是1300亿,如果加上芯片就是2000多亿。如果其他的高技术产品你能放松,对中国来说进口这些商品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我从其他国家和从你那儿进是一样道理。但是你不给,你不让进。这个东西怎么能对等呢?怎么能取消贸易逆差呢?
我认为对数量的承诺,既是不现实的,在美方没有诚意,不取消禁止高技术产品出口和对中国需要的商品的限制的这个前提下,(中国)是不可能承诺的;承诺之后,也实现不了的。这个不是中国说,美国自己的专业团队经过算账也是这么认为的。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摄像:刘凯/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伦晓璇;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