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俄开启中俄关系新时代 制定合作路线图
 
时间:2019年6月12日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李勇慧

中国网:6月5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此次出访给中俄关系注入了哪些新的内涵,又将对国际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访谈》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李勇慧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李勇慧。(杨楠 摄)

中国网:欢迎李老师做客中国访谈。

李老师:你好!

中国网:6月5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把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新概念(我们)怎么理解,这个新的定位具体又有哪些内涵呢?

李勇慧:的确,这次会晤非同寻常。我们知道,从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关系有几次定位,第一次是互是“友好关系”,第二次提升为“建设性伙伴关系”,第三次是在1996年提升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第四次是2014年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次不到5年的时间就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个提升所包含的意义非常广,说明两国关系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有了变化,现在是一个最新的高度。按照两国元首的评价,现在我们两国关系是处于历史上最好水平,所以高度是最高的。

还有一点“新”在哪里?就是对整个世界的变化,大调整、大改革、大发展,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大变局之下,中俄关系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发展?中俄关系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代。这是针对世界局势的变化来说的。

还有一个“新”是新在哪里呢?我觉得是新在它的内容,就是你刚才提到的第二点,就是它有什么新的内涵,我们看到发表的联合声明里面对于两国关系的特点、原则,还有两国关系主要的合作方向、内容,都指得非常清楚。过去缔结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两国元首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大概都是五六千字,而这次的联合声明是1万多字,洋洋洒洒,规定了主要的合作方向——有政治、经济、人文、战略协作等,一共是5个方向。所以说这次为我们两国的这种合作全面制定了一个路线图,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根据这个联合声明,我们下一步将会逐渐落实,每一项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联合声明中规定的主要内容的落实,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和现在都不一样,所以它有新境界、新内容。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在中俄建交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高了四个“要”,第一个“要”是要始终以互信为基石,筑牢彼此战略依托。中俄的政治互信有哪些内涵?中俄两国领导层为增进两国的政治互信采取了许多举措,也请您介绍一下,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有哪些?我们也常常听到另外一种论调,基本来自于西方,说中俄拥抱是由于美国的压迫,是临时的抱团取暖,其实两国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当然还有一些美国政客甚至在公开场合挑拨中俄的关系。您怎么看这种说法?我们如何衡量中俄互为战略依托的牢固程度呢?

李勇慧:我觉得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因为现在中俄关系当中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非常好,两国政治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包括哪些方面呢?就是我们在发展道路上、发展模式上相互支持,不干涉内政;我们共同反对世界强权、霸凌和霸权主义,而且我们也反对冷战思维。所以,在我们的价值取向上,中国和俄罗斯是相同的,政治上相互支持的力度非常大。这进一步加深了中俄的互信程度。

还有元首引领。我们知道,从2013年习近平成为国家主席后,中俄之间的元首会晤,包括正式的国事访问,包括多边的会见,一共进行了30次,最近这次是第30次,正式的国事访问是第8次。在这么高频度、高密度的会见当中,两国领导人不断地调整两国的发展方向,来对对表,调整未来的航向。尤其这次更是这样,这次从战略高度和历史发展长度——正好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从战略高度、从历史发展长度,我们两国元首见面,来规划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你就能够想象到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多么紧密,政治互信确实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至于我们的战略依托,这个特别容易理解。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最大的邻国。俄罗斯和中国的边界线是世界最长的边界线,大概相邻4300多公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大的邻国发展友好关系,安全利益一定是共同的,如果不安全的话是一损俱损;如果安全的话就是一荣俱荣。政治上我刚才谈了很多,我们这种互信、支持……所以,我们之间有天然的战略依托和战略支持,推动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这种很好的状态。

当然,外部因素也是推动中俄关系向前发展的要素,但实际上决定中俄关系向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还是两国之间的政治利益、安全利益,还有互补的经济利益,包括两国看到了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所以两国才有今天这样的新的成就。

中国网: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中俄经贸合作交流的情况?

李勇慧:这几年经贸合作是我们双边关系当中的亮点,尤其在2018年,两国的经贸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中俄经贸关系有一个很高的目标,就是达到2000亿美元。201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主要是几个方向:一个是在战略性大项目上的合作,像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航空航天、核能;二是在新兴领域的合作,比如像金融、农业、电子商务、旅游、教育等方面,去年也发展得也不错。总体来说,去年的经贸关系是提质升量的特点,不光有数量,质量也上去了。下一步,如果我们再加大很多重要领域,像石油天然气领域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合作,我们的贸易额还会提升。同时我们还要加大产业内部的贸易。现在我们跨产业之间的贸易比较多,如果将来产业内部的贸易提升,也会对我们整体贸易额的提升做出贡献。所以,去年的经贸关系是个亮点。

同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定为中俄地方合作年也有一个很大的突破。我们把2018、2019年定为中俄两个地方合作年,去年有一些推动,比如我们去年发布了2018-2024年地方合作规划。那个规划是头一次在两国众多的规划中很明确地写明了要合作的方向,一共是7个大的方向。俄罗斯去年也出台了自由港政策,还有跨越经济发展区的政策,我们简称为“一区一港”政策,它用这种制度性工具不断吸引外国的投资。中国去年在远东的投资名列第一,同时中国也是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对于全俄罗斯来讲,已经连续8年是它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所以,中俄贸易关系在两国元首引领之下,现在已经进入快车道,尤其这次签署的新时代联合声明,更进一步推动中俄之间的经贸发展。

中国网:中美贸易战是否也给中俄的经贸合作带来了额外空间,这个空间体现在哪几个领域呢?

李勇慧:你说的这点很对,除了中俄之间的内生动力,还有两国经济互补性,还有我们面临的大背景,就是中美贸易战的情况。实际上俄罗斯是个农业大国,它当然是军事大国,但是它的农业还是很强的,它的小麦出口、粮食出口一直在它的对外贸易额中是名列前茅的。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加强和俄罗斯在大豆方面的合作。我们去年进口俄罗斯大豆大约84万吨,84万吨已经占了俄罗斯大豆出口的96%。从俄罗斯自然环境来看,远东土地肥沃,可以不断地接受我们的订单。我们在大豆方面的合作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另外还有它的粮食,还有食品、食用油的出口,未来还是很有潜力的,应该深挖经贸合作的潜力。

中国网:作为深化中俄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把“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这是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请您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欧亚经济联盟来对接“一带一路”呢?

李勇慧:欧亚经济联盟和“一带一路”的对接是在2015年习近平访问莫斯科时提出来两国签署的对接协议,我们后来简称为“带盟”对接协议。这个协议签署之后,一开始当然是有疑问和怀疑的,但是后来我们在谈判沟通当中,感觉到这种对接实际上就是两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非常有利于两个国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机会。因为两个国家都要在这个世界中崛起,要谋求大国地位,如果强强联合再加上“带盟”对接,就会使两国实力增加得更快,质量就更好。

在这种考虑之下,中国和俄罗斯一开始搞“带盟”对接还主要是在规定制度框架下,比如我们一直在谈判,到2018年我们谈成了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协议。为什么是欧亚经济联盟?因为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俄罗斯是经济联盟当中的主体,有一个数据——它占5个国家当中经济总量的80%,所以我们对接的时候直接和欧亚经济联盟来对接。

我们首先在制度层面建设它。制度层面建设好,下一步我们还要谈的东西很多,包括贸易便利化,关税通关方面。制度完善之后,进一步的就是落实到“一带一路”所提出的“五通”上来,中俄之间交通的互联互通特别重要,需要进一步推动我们提出的“滨海一号”、“滨海二号”。还有一点特别重要,要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中国网: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不是有些人所谓的当代马歇尔计划,也绝非有些人认为的中国殖民计划。这种信号已经释放得很明确了,您怎么看?

李勇慧:是这样的。我觉得这次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时候,有一个记者问的问题和您问的是差不多的,习近平主席的回答非常好。实际上我们提到的“一带一路”计划,一开始是想向世界来阐明中国历史上有丝绸之路的概念,进一步我们就希望能够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公共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共享。现在我们做的也确实是这样的,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发展战略的对接,包括能源、交通,为对方国家来建基础设施。这是相互接受的一个过程,是相互融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有经济上的互补,经济上的合作,还有文明的互见、人文的交流,民心相通。整体来看,这绝对不像西方的马歇尔计划,它就是一个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商贸合作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己的国家发展战略和我们对接、融合,整个提升的是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推动的是这么一个进程,不光是我们中国,也不光是俄罗斯,它是欧亚地区的。

中国网:概念是我们提出的,但利益是共享的。

李勇慧:是这样的。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着重提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一些主张,包括中国对国际体系的态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中俄两国在有关全球治理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主张,两国关系的提升对于改进全球治理具有怎样的意义?

李勇慧:这个问题突出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当中的一个战略协作方向。因为中俄之间对国际问题的立场几乎相近或者一致,我们一起捍卫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这种国际体系,同时我们要遵守世贸组织的世界经济秩序,而不是说当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希望能够和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共同与西方,比如美国、欧盟,在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在整个利益共同体当中,要达到一种平衡,而不是我要拿到什么,就会损害你什么,不是像美国自己强调的“美国优先”,我为世界提供了公共产品就吃亏了。实际上,国际体系尤其是经济体系中利益是平衡的。现在,尤其是在全球化这么紧密发展的前提之下,每个国家的利益,也是像两国一样,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我觉得在这次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中所提到的要更加公正合理地来构建全球治理的原则、规则,中俄之间要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多边合作,我们强调的是多边主义,都是为了使世界更加公平,使世界局势更加和平稳定。中俄提供的是中俄方案,为世界提供的是正能量。

中国网:习近平主席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发表致辞,称“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 。我们如何理解这一重要论断呢?

李勇慧:首先要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什么含义。可持续发展我觉得就是要使经济、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在这种和谐统一之下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这就涉及到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经济、生态环境,还有利用高科技、创新科技等等来进行全球治理。在这种环境下,中俄又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或者什么样的方案呢?我觉得现在我们两国元首也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们提到中俄方案中要在新兴领域加大合作。比如服务贸易,服务贸易中包括了教育、旅游,这些都是很“生态”的。还包括两国要加大对创新技术的合作,特意在这次联合声明当中提到2020-2021年,我们要构建的是中俄创新科技年,要突出这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利用新技术来加入全球新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说,中俄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享共建共治思想下,有一个很有战略性、长远性的规划。这些规划和战略性的方向都体现了我们的可持续性。

包括我们的政治关系也是可持续性的,因为两国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平等相待、相互尊重。我们的关系就是不针对第三国,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如果未来我们两国关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的话,两国关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所以,我对中俄双边关系非常乐观,我对中俄关系在世界舞台上所发挥的作用,比如多边场合、全球治理,我也觉得非常乐观。因为我们提供的这些原则、主张都是可持续性的,而不是损人利己式的,或者是非常自私的观念。我们都是开放性的,就是一种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最后推动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中俄关系现在是历史上的最好水平,明天中俄关系可能会更好,推动它的是一种向上的动力。

中国网: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我们也更加期待中俄有更深的合作,也有更深的内涵。谢谢李老师做客《中国访谈》。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刘凯/张文泉;后期:张文泉;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刘凯/张文泉;后期:张文泉;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