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艳:提升“双创”水平的关键是提升服务,完善机制
 
时间:2019年6月14日

嘉宾: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室主任 刘国艳

中国网: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6月13日在浙江举行。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创新催生创业,创业带动创新,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创新创业成果大量涌现,“双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几年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就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室主任刘国艳。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企业与创业室主任刘国艳接受中国网专访。  摄影 常智博


       中国网:刘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从这几年发展来看,我国创新创业的氛围如何?创新创业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国艳:自从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里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双创”氛围大家都有所感受,这些我们可以从一些数据里得出,比如新增市场主体、新增创业企业数量、创业群体来源情况以及创业投资的情况,从这三个角度看。

       从创业新增企业来说,数量是在不断上升的。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出台,2015年新增市场主体就是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我们从2015年日均新增企业数量来看,当时每天诞生1.2万户。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每天诞生)1.8万户,这个数量增长很快。而且从企业存量来说,它也是连续五、六年都是两位数增长,企业数量已经从2015年16户/千人,上升到现在的29户/千人。从新增企业经营情况来说,也是在不断改善的。一年以后企业的开业率基本达到了75%,相比之前年份也是不断提高的;一年后实现营业收入的情况达到了90%,相比往年数量也是很高的。

      从创业群体来说,这几年“新四军”——大学生、科研人员、留学归国人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热情都被带动起来了。

      从创业投资的数量来看,它是反映“双创”发展的融资来源的主要指标。我国从2014年以来经历了创业投资高速增长到稳步增长的阶段,我国创业投资的规模在世界上已经上升到第二位,总量很大,并且保持稳定增长,这就为各种创新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几年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宽松了,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可以从几个方面看。

       第一,“放管服”改革使得营商环境更好了。如果有心去办企业或者拿执照,这些都很容易了,几证合一的制度已经实施了。而且要去办事,在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最多跑一次”,有的是一次都不用跑的便民服务,这些都为创办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第二,我国的营商环境改善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认可,有目共睹。2018年,我国进入世界排名前50位,比2017年提升了三十多位。在去年,我国的“双创”氛围被写入国际会议中,设定了世界创新日,我国“双创”氛围的强化感染了其他国家,让他们投身到“双创”中。

       第三,支持的政策更加精准了。这几年企业都感受到减税降赋带给他们的切切实实的好处,还有在融资方面,投贷联动、小微贷款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这些都是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创造了有力地支撑。

       第四,科研领域这几年不断出台了很多的文件,比如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中央事业单位绩效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有效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他们投身到创业中,鼓励技术创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从创业文化来说,活动是不断的增多,比如像“双创周”活动,还有每年都有《创想中国》活动,都在全国举行了巡回展示。还有各部门和各地方组织的创业大赛活动,也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机会。

       中国网:您认为当前提升“双创”水平的关键是什么?目前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刘国艳:我们通过走访各地进行调研,包括示范基地的考察,感觉当前制约“双创”发展有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双创”服务的水平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需要。因为“双创”的服务水平对创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够使企业很好的找到市场和发展方向,使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但低水平的对企业发展没有帮助。美国硅谷的创新氛围那么浓厚,创业成功率相对比较高,就是因为他们有一大批创投机构和创业服务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量身订做的指导和专业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找到市场。

       二是体制机制的束缚。对于科研人员和企业来说,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不允许他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存在着考核的要求,使得他们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我们曾经调研过广东的一家企业,它在生物医药方面做得很好,而且它也把自己作为孵化器,专门为同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但是,它也需要盈利,孵化器也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它想着是否可以通过股权投资,但股权投资又有风险,所以它无法对它认为比较不错,但又存在着风险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只能把投资比例控制在20%以下,因为创业不可能没有风险,万一失败的话国有企业就会有追责行为,他为了规避这个风险不去做这些事情。这样其实也对它的企业发展也挺可惜,你万一培养出来的企业成长很快,但从中得不到收益。

       关键的一是体制,二是服务,这两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

       有几点制约因素。比如人才,我国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人才,不仅包括投身创新创业的人才比较缺乏,也包括服务创新创业的人才比较缺乏,就像刚才讲的专业服务都没有机构。相关服务也没法满足创新创业企业的需要,比如,像金融方面,我国这几年都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力度,也推出了一些“科创贷”品种,但银行有考核指标限制,它有追责制,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也不敢大规模投资。为了规避风险,也对要求企业提供的经营收入、现金流量(等条件)非常苛刻,很多中小企业满足不了这些条件,所以享受不了它的服务。

       同时,创新创业机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专业的孵化机构应该提供专业服务,可以从投资孵化企业的成长中获得收益,孵化企业也可以从服务里获得收益,实现共赢才是最好的。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您认为如何最大限度的释放这个动能?

      刘国艳:怎么把“双创”、“三创”的动能释放出来,可能要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大改革,加大创新的支持力度。因为无论是“双创”还是“三创”本身都是一种改革,要把改革放在第一位,下决心对于制约创新、创业、创造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破除,给大家营造良好的,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环境。对于创造来说,没有创新的创业其实不能长久,如果没有创业的创新也是不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所以,两者如果相连,紧密结合,才能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

        另一方面,要营造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各种资源,创新、技术、人才等资源,而且他们之间要形成合理结构和有效机制,使得它们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出很好的相互作用。各个地方的“双创”生态也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根据各地的特色,产业、企业的资源特点,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营造生态,才能够使得整个创新创业能够长久生存下去。

       中国网:201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两批在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领域启动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这些示范基地的建设已经产生了哪些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有没有哪些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

       刘国艳:“双创”示范基地两批总共120家,根据中国科协的评估报告,第一批示范基地已经完成了既定的目标,第二批示范基地时间相对短,但也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它的建设步伐还是很快的。对于它的带动作用,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应该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推出来以后,它能不断地带动经济、带动就业的发展,这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两年国家发改委也对示范基地的一些数据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很好地反映了示范基地拥有的资源,带动的产值,从这些数据来看增长得很快。但有些东西数据上反映不出来,比如国家电网的同志说,他们是第二批的双创示范基地,他们在张家口建立了风电实验场,这个风电实验场对他们并没有效益,可能还是赔本的。但后来有一次国家电网的老总去当地调研,当地的客户说非常感谢建立了这个风电场,正因为有了风电实验场,创新创业(的企业)就有机会在这里做产品的实验,还有机会把这些产品推广到整个国家电网,市场也打开了。这是国家电网所没有想到的,具有这么大的社会效应。

       各基地都在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应该说形成了各类的经验。从各基地、企业、科研院所、区域来说都摸索出了怎么推动“双创”发展的好模式。把经验总结起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比如,吸引人才、完善创新服务、从区域各种主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入手,从这些入手更好地改善环境。

       有些基地,像中国航天通过设立了航天云网,把自己的产品信息发布到云网上,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者竞标项目,给航天云网技术提供了支撑;像海尔集团在做“人单合一”发展模式,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他们的产品不是传统的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然后推向社会,而是通过和消费者的信息沟通,通过对消费者反馈意见采集,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产品,再反馈到市场上,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和认可来实现产品的销售,实现他自己的效益提升。

        中国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您认为如何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

       刘国艳:从理论上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巨大的岗位带动效应,不仅通过新的就业模式、就业岗位的创造把我国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变成人力资源,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时间、更高质量的就业。另外,它通过公平的竞争,也能为每个人提供上升通道,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优化。因此,大家都是把“双创”作为创富和增加就业的源泉,在这种背景下,“双创”是实现小康的重要抓手。

       “双创”怎么向深入发展,需要几个方面。

        第一,“双创”文化上,对各种大赛,涌现出来的成功获奖作品进行跟踪,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对创新创业理念,加强义务教育到高中时的培养,对“双创”理论加强研究;对一直倡导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需要探索个人破产制度。

        第二,对“双创”生态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财税来说,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几年出台了许多支持“双创”的财税政策,每个企业都能切身感受到税收负担在减轻,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第三,对金融方面,希望金融机构和政府担保机构合作配合,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不是通过行政命令的下压,而是真正通过风险的有效控制来实现的。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银行贷款中,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金融服务。

        第四,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这几年“放管服”改革一直在加大力度,许多创业者都感受到在新办企业方面非常便利,我们在继续给他们办事方面提供更好的便利,减少审批流程,缩短时效。还需要探索“僵尸”企业、没有经营的企业的退出机制,使得市场新陈代谢的速度更快,使得市场活力更强。

        第五,提高“双创”服务平台的水平。一方面是提高现有服务平台的水平,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二是允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去创办有企业法人性质的服务机构,能够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像国家的重大科学设施和基础研究平台等资源开放出来,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使得创新创业者能够有机会享受到这些高科技资源;四是完善专业的服务平台,使得它们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服务,使得创新创业的企业更容易一些。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文字:裴希婷;摄像:常智博;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文字:裴希婷;摄像:常智博;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