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要依法办事 化“邻避”为“邻利”
 
时间:2019年6月19日

嘉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刘建国

中国网: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要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就要充分地了解我国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处理的相关情况。为此,《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刘建国教授,向各位网友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杨楠 摄)

中国网:在处理垃圾问题上,很多地方会遇到刚才我们提到的邻避效应,大到垃圾场,小到垃圾桶在小区的摆放等等。对于如何破解这种邻避效应,您怎么看呢?

刘建国: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这个当中各种利益的诉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不是那么合理,只是因为通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这个当中要把这些诉求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要精准地分析某个地方邻避效应的出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归根到底,大家可能都还是要往前看。

确实,过去我们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可能不高,运营管理这些方面漏洞也比较多,监管不到位,给居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这个当中,确实在要新建设施的时候,居民自然就会联想到过去污水横流、恶臭熏天这样的一种情形。但是现在很多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居民可能脑海当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印象,短时间之内也很难改变。

另外,因为这种设施天然地要去建设,本身大家就不喜欢。说白了,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就跟家庭一样,你必须要有卫生间,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这些东西离我住的地方太近。所以在这个当中,不管是政府也罢,媒体也罢,方方面面,要想建这种设施,就得有这种应对邻避效应的心理准备。你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你不要指望你建一个跟垃圾处理相关的这些设施没有邻避效应。我们国家这个阶段是必然要出现的,我们就要想办法化解。在这个当中,肯定要进一步提高实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水平,要取信于民。这肯定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依法来办事。我们建设运行这些(设施)在程序上面一定要合法,按照我们法律规定的一些程序完成建设,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要求做好这些运行。这也只能是一步一步地来,可能在这个当中也要跟发达国家学习。我们建了这些设施要能够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一定的邻利设施,比如说有一些热水、球场、绿地、公园,这样有一些设施能够跟周边的居民共享,当然也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社会的很多矛盾,我们有化解的渠道。因为我们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很多时候只是——可能是大家的一个窗口,来表达长期积累的一些社会矛盾的窗口。社会矛盾也要去化解。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我相信一定也会解决。因为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上也遇到过非常强烈的邻避运动,但是逐步地过了那个阶段,这些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

社会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些问题,慢慢地会越来越少,平衡了,充分了,人的心理状态也就平衡了,一些问题自然而然也就会少一些。

我们的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水平也要不断地提高,社会的法制化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依法办事。

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当中牵扯到很多很深层次的原因,一言难尽。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刘凯/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刘凯/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杨楠;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