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梦孜: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要有针对性、及时性、持续性
 
时间:2019年9月4日

嘉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傅梦孜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对外传播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传播上还面临哪些问题,应该如何争夺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就相关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在第六届对外全国传播理论研讨会上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伦晓璇/摄影

       中国网:傅院长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访谈》。首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传播上现状如何?还面临哪些问题?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傅梦孜:在这样一个多元的世界、多元的声音、多元的舞台里面,西方的话语还是占有主导性的位置,有一些传统的影响,传媒的影响、语言的影响,还有习惯性的传承,它构成一种习惯性的话语体系。其实中国做了很多事,比如“一带一路”实现了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的一体化,促进全球整体的发展,但对某些国家来讲,有一些他是理解的,有一些在西方的煽动下可能也陷入了一些迷茫。

       比如说我们讲债务问题,我考察过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这个港口有十多年的历史,这个港口,国际商业贷款是38%,日本占12%,中国只占10%,原来出现过一些债务问题,西方就拿此炒作,说斯里兰卡出现一些债务问题,我们后来调研发现,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说辞。因为当地人非常清楚,比如就业问题,他说现在中资企业招聘当地员工80%以上,百分之八九十,所以西方说我们掠夺了这种就业机会,这是无中生有。

       债务问题,我们之前10%的贷款比重,债务问题怎么造成的?所以我们努力做一件事,有的可能会被淹没化,被污名化,这种情况是我们面临的一些具体的压力所在。

       中国网:在“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上,我们应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呢?

       傅梦孜:“一带一路”刚开始提出那两年,应该说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不是很了解。当时信息源也有限,我们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对外宣传应该说没有及时跟上。这是个伟大的实验,是个伟大的工程,我们当时在舆论准备上面可能还显得有点滞后,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援助吗?“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扩张吗?都没有完全做好舆论的应对准备,而且什么是“一带一路”它的本身我们缺乏最高的解释,话语力有限。但是后来的发展,应该说不断地跟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一些理解。

       今天我们也是抱着使命,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十四个字的精神得以体现,所以我们看到包括亚投行,包括签署备忘录的国家是越来越多,应该说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但是还是有些国家,特别是一些西方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不愿意看到中国影响力上升,他们总是还是会采取一些污名化的举动来刁难。

       我想得到实惠的一些国家,他是会理解的,他是会支持“一带一路”的,我们开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峰会,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

       关于怎么样去更好地构建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是要坚持我们的外交理念。我觉得今天中国的理念,应该说是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公平性、合理性、互利性,它是比较坚定的、比较前沿的,我们这些理念超越了所有过去一些崛起大国的理念。我们不遵循丛林法则,我们不遵循单边的主导或者说战后建立的美国主导的体系,我们还是平等互利的,是开放包容的。当然我们也要宣扬自己的理念,我们没有必要畏缩,因为在话语纷呈的世界,退缩也意味着失去话语,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往前走,既然我们国家从实力上讲,从影响力上讲已经进入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有什么不敢讲的呢?我们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怎么来讲现在是我们希望来探索的一些问题。

       第二,我觉得我们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具体地应对,发展中国家是“一带一路”主要的阵地、舞台,发展中国家不是简单的整体,各个国家情况非常特殊,政治制度、风俗、历史、文化、宗教、民族都不完全一样,还有生活习惯,我们不能以一个整体的东西看待发展中国家。有些国家我们其实了解的不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话,一百多个,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其实还是不够的。对外传播还是要系统的分类,具有某些相同性的国家可以有相同性的话语,还有一些国家要有针对性的对待,像刚才讲的“一国一策”,用当地的话语、用针对性的话语跟他们进行一些沟通、解释或者宣传、传播,这都可以的。

       第三,中国不缺乏故事,“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了很多国家。像我们建立了一条亚吉铁路,这个很清楚,我们还有一个工程叫亚吉水管建设,因为吉布提是没有水的国家,三面环海,是海水,没淡水,那么我们从埃塞俄比亚,他是高原国家,建立水管通到吉布提,吉布提只有百万人口,那个水管可以覆盖吉布提90%左右的人口的生活用水,这个是惠及了差不多整个国家的生活的福利,这个我们并没有宣扬,还有很多的事例都没有宣扬。

       现在企业投资也讲究社会效益问题,不光是具体的项目,我们进村、进城,进乡村、山区,帮他建学校,建卫生所,打水井,帮助一些当地老百姓,这些事情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宣传。

       最后一点,我讲这是个人看法,相互的影响,我们要了解他们,他们也需要了解我们,我们传播自己的理念,也可以通过反向的途径再来进行。这样的话我觉得是相互的影响,不是单向的,我们大家一直在讲对接,在话语建设上,我们在对外传播上面也可以讲一种对接,你需要什么,你需要了解什么,我需要了解什么,可以建立一种相互切入式的交流,就会造成一种互动的效应,无形中在双方的民众里边加深了相互的一些理解。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人:段冰;后期:张文泉;摄影:伦晓璇;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人:段冰;后期:张文泉;摄影:伦晓璇;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