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合作实现机制化和实体化 走过丰收的十年

本期嘉宾

时间:2019年11月18日

嘉宾: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导 陈凤英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收看。10月13日至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1次会晤在巴西利亚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会晤及与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的双边会晤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向世界传达了哪些信息?此次外交活动又取得了哪些成果?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访谈》特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研究员进行解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伦晓璇 摄)

中国网:欢迎陈老师做客《中国访谈》。

陈凤英:大家好!

中国网:在前一个10年的合作当中,您认为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情况怎么样呢?您认为有哪些合作成果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陈凤英:我认为前10年有来之不易的成果,首先我们看一下,2006年第一次外长会议是在联合国开的。2008年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我们已经在组织,到2009年我们已经在俄罗斯开第1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当时只有4个国家。到了2010年我们邀请南非进入,就变成了5个国家。这样区域性就更全面了,因为非洲有了代表。 这就是我们的机制在扩大。

机制在扩大中,尤其是厦门峰会,最大收获在“金砖+”。这几年当中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是)发展模式在发生变化,“金砖+”对话会议,亚非拉的代表都可以来参加。金砖不再是代表五个国家,而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80%的人口,这是最大的收获。

第二个收获是实体化。这个实体化,我为什么把它看得很重呢?我们知道,G20不是实体化的,APEC虽然时间很长了,但也没有完全机制化,但我们的实体化就有新开发银行。这是非常现实的,它在上海。新开发银行明年在墨西哥、新德里有两个分行,南非现在有办公区,现在在巴西也有,新开发银行全面铺开了。现在又提出来新开发银行还要“+”,发展中国家如果有需要,可以加入新开发银行,以股份制的方式出现。我认为机制化和实体化最关键的是新开发银行。

最关键是第三个——我们的合作机制更具体化,我们叫“三轮驱动”。过去我们可能在经济方面比较重视,在安全方面比较重视,但在厦门峰会以后我们实际上有了一个人文交流。你能看到,“三轮驱动”在全球来讲还是比较完备的。首先是经济,经济包括财政、金融和其他方面,是全面铺开的。这个是非常扎实的,因为大家都有需求,大家都有要求,这样的合作应该说平台开得不错,再加上开发银行。

我认为政治安全合作非常不错。我们能看到,每次联合国会议的时候,外长们总要开会,每次国际会议当中外长们也会开会。外长们开会,最关键的(议题)是安全、政治、国际问题,他们用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声音说话。我认为这个机制非常好。最近几年是人文交流,从厦门共同拍电视剧,到后来的电影等等一系列(活动),还有运动会,人文交流最大的就是人的心沟通。人文合作是这十年中发展得最好的。

最关键的还有一个,是在国际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大家知道有个G20机制,G20机制中有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今天看金砖国家,要比7国集团更团结。每次会议国集团也会有活动,但是金砖国家有活动,财长们也有活动。最关键的是领导人,参加G20期间,领导人总是要会晤,包括这次大阪会议也开会了,一个声音在G20平台上说话,这比西方的G7还要团结。

今天的声音,通过金砖国家把发展中国家、把新兴市场的观点带到世界平台,使大家听到这是国家在发展中或者在自己内部、国际上的声音,一致发声,这是非常大的。

这十年中,我们(走过的)是艰难的过程,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我们终于过来了,终于到了今天,可以作为一个崛起的力量,还是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可能我们也能发展,但可能不会这么好。所以,它带给我们搭了一个平台,使我们的力量可以有共同的声音在世界上发声,甚至代表了发展中国家,所以这十年是一个丰收的十年。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张文泉;摄影:伦晓璇;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董超/王一辰;后期:张文泉;摄影:伦晓璇;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