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三国领导人于24号相聚于四川省会成都,出席在这里举行的第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哪些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又将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及RCEP谈判注入哪些新的动力?《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竺彩华教授进行解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竺彩华教授走进《中国访谈》演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欢迎竺教授做客《中国访谈》,谢谢。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日、中韩、日韩之间也有不少摩擦。在这种背景下,三国领导人坐在一块共同探讨未来的合作以及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您认为有哪些因素促使三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呢?三国分别有哪些客观的需求?主观的愿望又是什么呢?
竺彩华:我想,今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能够坐在一起商谈合作大计,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三国领导人还能坐在一起?我想是因为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再加上中国引领,这三个因素可能是最关键的,让三国领导人能够摒弃一些嫌隙,坐在一起商讨合作大计。
外有压力可能众所周知,从中日韩角度来说,目前最大的压力可能主要还是来自于美国的贸易制裁。因为中日韩一方面从过去的发展模式来看,都是外需主导型经济,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对外部市场的依赖还是很高的。同时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美国贸易制裁来说,特朗普政府它是打着贸易平衡这样的名义发起贸易制裁的,而恰恰中日韩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反过来说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的三个来源国。中国当然是最大的,所以对中国的贸易战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无论如何,三国目前来看的话,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对三国三边贸易,后面也会谈到包括对各自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甚至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带来的这种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在放缓,甚至有下行的趋势。这也是为什么像世界银行、IMF今年多次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的原因)。贸易战确实对中日韩三国(造成影响)。从东亚合作的历史来看,比如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在1999年启动也是由危机驱动的,目前来看正恰恰是在外部面临共同压力的时候,也恰恰是有了一种动力,去推动内部的合作。所以,我们就要来看第二个因素,就是内部的动力。
内部的动力,实际上从中日韩三国角度来说,因为三国是邻国,而且最大的动力就在于相互之间的这种经贸关系,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比如从贸易角度来看,过去的20年,三国三边的贸易增长了4倍多,从1300亿增长到了去年应该是7200亿,增长了4倍多。其中,中韩之间的贸易增长是最快的,可能增长了11.5倍;中日之间的贸易也有快速的增长,应该增长了4倍多;日韩之间的贸易增长相对就比较慢一点,可能只有1.2倍,20年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关键因素还是在中国,因为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非常快,而中国市场拉动了两国对中国的出口,同时中国又作为全球的世界工厂,通过大量进口日韩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这些产品,通过在中国组装又向全球出口。所以通过这种区域生产网络发挥枢纽的作用,中国和日韩之间的这种经贸往来确实是在不断增强。从内部的经贸相互依存度来说,在过去20年有了不断的提高。经贸的依存度越高,实际上也就是说进行合作的动力也就越强。这是从目前来看,从内部来说,中日韩三国之间也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合作(意愿),一个是外部的因素,一个是内部的因素。
第三个,考虑到当前三国之间的这种双边的政治关系,今年没有中国的引领的话,三国领导人可能也很难坐在一起。因为我们过去也看到,比如说2012年“钓鱼岛事件”以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其实已经中断过两次,从2017年开始恢复,去年有了第7次领导人会议,今年有了第8次领导人会议。考虑到当前的三边关系,如果没有中国的调停,没有中国的引领的话,今年也很难坐到一起。
中国之所以能够引领三国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日韩看到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机会。今年之所以放在成都来开这样一个会,中国方面也有考虑。比如说因为三边的合作不仅仅是高层的合作,可能地方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成都和日韩之间,实际上在地方经济往来、经贸合作领域,作为一个西部的城市做得非常好了,包括跟日韩有一些友好城市的关系。第二个考虑可能因为成都也是西部创新引领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非常成功的城市,所以让日韩也看看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第三个意思是让日韩看到中国实际上不仅是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发展前景好,其实我们的腹地、内陆、中西部广大地区也有很大的市场机会。中国的引领实际上还是用实力来引领日韩,能够摒弃一些政治关系上的嫌隙,关注合作,来抓住发展的机遇。所以我想这也应该说是今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能够在成都举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引领。
三国有哪些客观的需求?这里要谈合作的话,最重要的不是看需求的差异,而是要看共同的需求。从共同的需求来说,三国至少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有三个层面的需求应该是一致的,这也是未来合作的基础或者未来合作的方向。
一是三国都对多边主义有强烈的需求,因为过去的历史中中日韩都受益于自由化,受益于多边主义,而当前美国挑起的这种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破坏了多边主义的框架及以多边框架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实际上这对三国是不利的,所以三国也有迫切的需求,有共同的需求,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来向全球释放开放的这样的一个信息。
二是从三国来说有共同的需求,希望这个地区好。这个地区怎么好?通过引领地区合作,通过引领和其他地区的合作,让这个地区怎么发展得更好,环境更可持续发展。再一个,比如说要缩小贫富的差距,缩小一些数字鸿沟等等这些方面。所以为什么会提出来“中日韩+X”这样一个合作框架?其实合作框架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于共同发展,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第二个共同的需求大家都看到了,如果这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其实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
第三个共同的需求,三国都意识到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如果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不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引领,反而是相互牵扯、相互制约的话,可能在这样一个新的科技革命到来的时代,中日韩可能会落后,可能就抓不住再次跨越发展的这样一个好的机遇。
这一点,包括中国,我们目前在5G、在区块链这一块的技术也是比较先进的,日韩它们本身就是在高端制造业都有很好的优势,再加上中国现在有广大的市场,还有资金等等这些优势,所以三国的合作潜力,尤其在现在这种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时代,合作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日韩过去的发展历史,它们之所以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是靠创新引领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国也看到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升级,也需要创新引领。所以,这一点也是三国共同的需求。
这是三国从合作的角度来说,存在这样三个共同的需求。
从主观愿望来说的话,作为东亚地区三个最重要的国家,去年三国的经济比重就占到了东亚“10+3”的87.5%了。 对三国来说,过去几年经济发展都很好,所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观愿望,都希望这个地区是和平的,地区是稳定的,这个地区是繁荣的。我想这样的一些主观愿望虽然也会时时受到一些政治上或者一些个别利益方面的牵扯,但是,大的合作方向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因为这个地区不稳定,肯定大家都不可能过好日子。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