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今年是中日韩合作20周年,三国领导人于24号相聚于四川省会成都,出席在这里举行的第8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哪些议题?取得了什么成果?又将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及RCEP谈判注入哪些新的动力?《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竺彩华教授进行解读。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竺彩华教授走进《中国访谈》演播间。(李佳 摄)
中国网:欢迎竺教授做客《中国访谈》,谢谢!
这次会谈的主要内容,很多人认为是经贸问题,大家也知道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合作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如果从另外一方面看的话,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三国既存在合作,当然也有竞争关系。 目前来说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下来还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来说,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特别是近些年来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
竺彩华: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合作,我想整体上来说,就像我刚才讲内部动力的时候也谈到三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贸易的增长是非常快的,尤其在中国的带动下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从整体上来判断。从最近几年来看,确实也要关注到一些变化。首先就是中日韩之间这种经贸互利关系或者合作关系,经常会受到政治互信方面的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2012年“钓鱼岛事件”以后,中日韩尤其中日之间的贸易从2012年开始就连续5年出现下降,2015年下降幅度是非常大的,包括投资,滞后一年,从2013年开始也是连续4年下降。这样实际上就导致相互依存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国,我们占它的整体出口占到了19.5%。但是经过连续几年下降以后,到2015年,中国在日本出口中的比重就又再次被美国超过。 到了2018年,中国又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对象国。(因为)这里面后期又和缓了,所以中日之间贸易又开始增长了,这是中日。
实际上日韩之间也是有”竹岛(注:韩国称独岛)之争“,”竹岛之争“也导致日韩贸易在2012年-2015年之间出现下降。包括2016年”萨德事件“,韩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也是受到了冲击的,所以也是下降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到,双边的政治互信关系确实会对经贸关系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形成一种双边恶性循环的局面。
这种转机发生在2017年,2017年中国举办了第一次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日本的态度开始转变,也就是说政治互信方面开始慢慢好转,所以日本来参加(峰会)了,很大的代表团参加“一带一路”峰会,后面中日关系开始转圜,2017、2018年中日经贸又开始恢复,包括投资也开始恢复。 中日关系开始转圜以后,也带动了中韩之间的关系,所以2017、2018中韩之间的贸易也开始恢复增长,而且日韩之间也有所恢复。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双边政治关系确实会对经贸关系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双边的政治互信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个重大变化,我们也关注到,最近,尤其今年,我们看到贸易战、贸易制裁,其实对三边的贸易也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贸易战主要对地区、区域的价值链、供应链产生了冲击,所以,现在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在今年前10个月那是大幅度下降的。日韩之间由于日本制裁韩国也导致日韩之间的贸易在大幅度下降。所以,像这种政策的不稳定,尤其是这种贸易战,其实对三边经贸关系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当然,不仅仅是日韩之间直接的经贸战肯定带来伤害,外部的贸易制裁也会对三边的经贸关系带来伤害,所以这一点也正是日本后来对RECP谈判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一个原因。原来日本的心态可能有看中国笑话(的意思),觉得现在轮到你了,该美国给你们打贸易战了,我们当年走过来了。但是今天看见中美贸易战,其实日本也受到伤害,韩国也受了伤害,所以这样又进一步促进了我们看到的今年RECP谈判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是跟外部的贸易战分不开的,因为从相互的三边贸易关系当中,我们已经看到实实在在的损失了。
第三个重大变化,我们要看到日韩两国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转变。因为一开始尤其是日本,实际上对“一带一路”是非常消极的,甚至有抵制的一种情绪。但是随着“一带一路”不断开展,包括我们中国向这些周边国家讲“一带一路”要干什么,我们跟有关国家宣讲,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得到了日韩的认同,所以才有了2017年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情况)。后来日本还和中国签订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文件,包括韩国,也希望它的新南方政策、新北方政策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
这些实际上也说明,确实,中国现在引领全球合作也好,区域合作也好,从理念上我们推动的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它是克服了过去这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当中有主导国家说了算,什么都由他们说了算,其他参与国家可能就比较被动的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弥补了过去的区域化、全球化可能产生的一些缺陷,最大的缺陷就导致发展的差距、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主导倡议的“一带一路”,应该说恰恰是为了弥补发展的差距、贫富的差距,才大力去推动,这样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全球治理的这样一个倡议。
中国网:这次会议除了谈经贸问题,也谈到了其他的很多问题,比如说文化交流,比如说东北亚的和平安全问题,您对哪些内容比较关注或者印象比较深?
竺彩华:我最关注还是人文交流这一块,因为最近几年确实由于双边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说中日、中韩之间,包括日韩之间的民众的关系,或者民众对对方民众的一些看法,有了一些比较细微的心理上的变化,这样实际上也会影响双边合作的民意基础。 所以,加强人文交流这一块确实非常重要,对于构筑一个非常好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民意基础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从东亚来说,如果从文化上追根溯源,其实东亚很多文化同根同源,认同度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其实东亚人在一起,包括我们学者有时候在一起,比如说开完会了喝喝酒,感觉这种东亚的文化确实是很容易拉近的,只要大家坐在一起了,我就跟你称兄道弟。但是如果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可能其他方面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离,甚至给经贸合作也带来很多的障碍。
现在在人文交流上,我们看到旅游这一块的合作的潜力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中国是日本和韩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还有一点,就是人文交流尤其在教育这一块的交流合作,尤其在今天中美在教育科技领域有脱钩倾向的背景下,尤其重要,中日韩未来10年合作展望当中,我看人文交流的时候还专门注意到有没有教育,有教育我就放心了。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段冰;摄像:张文泉;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