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消解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时间:2020年3月6日

嘉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汪卫华

中国网: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地暴发,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史无前例,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执政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尤其是应急治理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1月下旬至今,中国社会全面进入战“疫”状态。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罕见地在大年初一开会讨论疫情,此后多次开会,对疫情防控工作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带领全国人民顽强奋斗,遏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发展。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召开了两个小时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这场战“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及中国执政党的国家治理能力也赢得了国际上广大有识之士的赞赏。中国访谈就相关问题,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汪卫华教授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广大网友交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汪卫华。

中国网:早在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广泛。请您谈谈,党中央在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时的态度和作为,有哪些给您留下了印象?通过此次疫情来看未来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怎样更进一步地理解全球一体化?

汪卫华:我们知道,2月28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再次调高了全球范围内疫情危险的级别,此前的“高”上调为“非常高”。最近这几天,尤其到2月的最后一周,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事件,像我们的邻国韩国、日本在感染的确诊病例上,这几天有非常快的增长,韩国已经超过了3000人;日本算上(钻石公主号)在内也已经接近上千的确诊病例;伊朗最近疫情恶化的趋势也比较严重;意大利的疫情确诊病例也已经上千,并且隐隐地伊朗和意大利已经成为中东地区和欧洲疫情扩散的源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现在全世界除中国之外已经有58个国家(注:3月1日数据)出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病例。所以,总得来讲,我们会发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的确实现了疫情防治工作的转机,但是境外疫情防控的压力依然非常大,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让我们再次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流行性的传染病在全球化的大的背景之下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不是靠单个哪个国家的力量就能够完全阻止。

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了中国的疫情防控努力,如果不是在中国政府的强力果断的干预之下,可能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蔓延的形势要更加的严重。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又可以看到说,今天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恐怕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各个国家通力合作。

我个人认为在这次疫情防控的早期,像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确实给我们了相当大的援助,这次的疫情防控的确体现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之下,各国的政府和民间社会互帮互助的趋势。“大疫当前,民胞物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民胞物与”的观念的确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加以对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是在大疫面前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确实需要以这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去应对全人类面临的这种大的考验。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这次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中国尽到了它最大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国内大部分疫情防控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很可能我们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会转成我们下一阶段除了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阻击战之外的一个重点工作环节。更重要的是,基于前期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觉得我们有必要积极倡导和推进这种疫情防控方面的国际合作。

首先,就是针对我们的邻国,针对像韩国和日本——我们知道已经在医疗物资的救助方面,我们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协助,对于韩国、日本提供了必要的协助。而且王毅外长前面也跟两国的外长通了话,作出了中国在疫情合作方面的一些积极的姿态。针对像伊朗最近疫情蔓延的趋势,我们在28号紧急派出了5位医生组成的医疗救援队去帮助伊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总的来讲,我个人认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不仅仅是中国自身的公共卫生事件,它的确已经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紧急的公共卫生事件。以这样一个危机为契机,我个人认为中国政府可以在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方面做一些突出的努力,包括介绍我们的防控经验,包括推动在救治和科研环节上的国际合作,甚至包括必要的话,在我们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相对比较缓和的情况之下,派出医疗救援队伍去重点的一些地区推进他们的疫情防控,通过这种实实在在的一些国际合作和救助的手段,来把习主席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落实为一些具体的行动举措。这个恐怕是这次疫情防控向全球范围内转向后,可以把疫情防控工作和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的一个思路。

从这次的疫情来看,我们也可以讲它生动地展现了全球化的一面。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我们看重的是人员、货物、技术、金融这方面的全球性的资源流动。但是,疾病本身,传染病本身随着人员大规模的流动,的确在全球化的时代出现了一个全球性蔓延的趋势,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在解决这些大规模传染病的时候,都不可能仅仅站在本国的视角考虑问题,它必须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通力进行国际合作。

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之下,也可以讲这次的疫情也提醒我们注意,前期在讲全球化的过程里面我们忽略掉的一些全球化的成分,当然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负面的一些部分,也可以说这是全球化带来的一些重大的新的挑战。但是总从的来讲,如果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凯歌高奏的十年,那么到了21世纪初尤其是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就面临新的挑战。在今天大疫当前的情况下,我们恐怕讲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多方面的,各国不同社会、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无论它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还是它负面的这些挑战性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推进所谓的新型全球化的过程中加以考量。所以,我觉得待疫情相对缓和并且我们国内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得比较好的时候,中国可以就这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措施、建议,包括组织一些多边的平台,加强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全球合作,积极主动地去消解全球化给全人类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样也从另一方面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长远的事业,行稳致远。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