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疫情的冲击 专家建议建立筛选机制帮扶中小企业
 
时间:2020年3月11日

嘉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 王志诚

    中国网: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长期向好的中国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各地企业的复工复产有序开展,相应政策陆续推出,为“保增长”保驾护航。企业如何在抗击疫情与恢复生产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教授王志诚为您解读。


中国网:如何在抗击疫情与恢复生产之间找到平衡,将疫情对经济生产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低?受冲击较大的企业如何在疫情中寻求转机?如何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王志诚:首先风险不要绝对化,对复工过程当中出现的疫情反复事件不要过度上纲上线,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真正属于人为原因的要有适当的追责机制和跟踪机制,对属于客观的特殊病例携带引起的问题不能夸大责任,不但不应该追责,还应该有一定的帮扶,通过发现问题来解决问题,容许出现一定的差错,容许问题出现,容许一定程度的风险出现,这才是风险收益的最基本条件。只有这样,相关企业的管理者也才能实现企业复工、复产的高效展开。同时从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中应该发现,今后的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都应该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就是把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冲击,在提前做一些防范,主要的工作环节都应该贯彻风险防范的意识,在生产安排和经营管理中都应该有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在疫情布控方面也可以借用风险管理的组合理论,通过风险分散的方式来处理疫情发生的问题。复工企业可以通过实现分区、分组、分班的方式来降低疫情风险的影响。通过疫情的教训来培养企业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考虑风险预案,对市场和环境可能存在的不利变化具备一定应对能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多维的,经营管理的目标也应该是多维的,不能单向思维,过分强调单目标而无视了其他维度,不能像过去一样只顾发展。目前风险是一种前瞻性的方案,是前瞻性的思维,它是通过事前的一定程度的成本来防止事后高成本的救助,所以,风险是用小的成本来防止大的损失。

       第二,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尽管企业也像人类一样具有生老病死,但企业的生死不像人类具有人道的特质,所以对待企业的问题应该用经济的办法,企业更需要满足的是经济的理性,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它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方式应该用经济的行为、用经济的理性来考量。如果企业没有存在的经济价值,就应该及时的关停并转,而不是一味的救治和消耗资源。对中小企业的帮扶不能一刀切,而是通过一定的机制建立企业的生态环境,尊重经济规律,使得企业合理的产生,适当的退出。对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筛选机制,让有发展前景和民生刚需类企业得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和发展空间,让那些没有存能力、特别是严重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在企业的关停并转方面相关政策对人员的转型提供适当的过渡性保障。在人员转岗和再就业的保障方面政府多提供支持,而不是直接的对各种企业的普天下雨式的扶持,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企业浪费更多的资源,是把有限的救助资源浪费了。

       第三,要从长期战略目标为主,要从长期战略目标的角度来解决短期困难,不能使帮扶措施沦为短期行为,帮扶措施尽量要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真正实现化危为机。例如,在风浪来临船体已经遭受受损的时候,这时候救船还是救人答案是非常明显的,但在疫情冲击后是我们现在企业和个人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如何来救助?是企业优先还是个人优先?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次疫情也让全国人民认识到了生命安全、行动自由和经济发展三个问题之间的是有顺序关系的,更进一步的应该是认识到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人,是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所以,疫情的冲击加速了企业转型升级和淘汰的提前来临,只有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才可能实现化危为机,对企业的救助和帮扶需要系统性的考虑,而不是为了救疫情而放弃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予考虑,需要综合和整体性的考虑,需要通过一定的筛选机制来实施帮扶。对企业的帮扶也可以使用类似近期疫情防控的方式,就是有重点,有层次来实施,建立一定的筛选标准,把所有企业划分为重点、有条件帮扶,不再投入资源。在帮扶的方式方面也尽可能考虑与后续的绩效挂钩,体现帮扶资源的奖优罚劣和激励效果,而不是直接的补足措施。

       第四,从信息时代的角度出发,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整个经济发展的节奏逐渐加快,中小企业过去的建立和产生大部分都是跟风式的在寻找生存的机会。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时代用这种跟风的方式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让他们学会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来改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劣势才是对中小企业最大的帮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很大程度上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缺乏的,所以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应该通过相关机构,通过建立合作机制特别是资金提供的借贷机构之间,以中小企业本身的经营信息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通道不畅的问题非常严重,通过信息化的改造就可以把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帮扶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从政府的帮扶或者说帮扶的措施,应该从建立规则和搭建平台的角度来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面对经济环境变化冲击的风险往往是站在最前沿,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没有建立风险防御措施。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风险和减缓风险对他们的冲击。中小企业的生存是依靠数量发挥作用的,需要有规模化的平台体系来为他们提供一些公共的信息通道,借助这次疫情,可以通过建立一些集合型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和联合,及时把握行业的动向和外在冲击,提供一些应对的措施和指导,对过剩产业及时的进行调整和转型,在人员聘用等方面也实现一定程度的互通、交换和转岗等等手段来帮助中小企业。


(本期人员——责编: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