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
 
时间:2020年5月21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中国网: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发展轨迹,更让未来的发展变的举步维艰。在黑天鹅到来的时候,如何因势而为、危中求机?如何及时有效止损、实现转型升级?这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从来没有面对过的挑战与难题。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听他讲述“后疫情”时代,工业互联网引领下的中国制造业的突围之路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


 中国网: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都猝不及防。根据您的了解,企业的复工复产目前主要面临哪些困境?还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难题?

 

周云杰: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观念方面的,二是企业经营方面的,三是企业转型方面的。

 

首先从观念来看,黑天鹅事件是一个偶发性事件,但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应该认为黑天鹅事件是必然的。企业要具备应对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包括战略上、组织上、机制上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否则在疫情到来后你会非常被动。

 

第二个方面是企业经营。经营上主要是从供应链和销售端来看,供应链要复工复产是一个体系和系统,一个工厂要复工复产涉及到很多分供方,如果分供方在疫区或者在封闭状态,即便总装厂想复工也很难。所以,海尔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要素匹配,使得在短时间内,2月10日复工,在3-4周内基本上实现了复工率100%。另外一端是销售端,即便是你正常复工了,因为销售还在封闭状态,特别是很多门店没有开门,只能转向线上、云端进行销售,销售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要通过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要素对企业进行供应和需求的匹配。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体验云众播,疫情期间也增加了很多忠诚用户。

 

第三个方面是企业转型。疫情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对企业来讲创新和转型不能停止。利用这个机会海尔不仅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同时利用卡奥斯平台,给很多中小企业赋能,推动很多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的复工复产,也推动了他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转型。相信这些企业经过转型以后就会学会与疫情共同存在或者说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我相信在这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经过转型的企业能够获得高质量和稳定的发展。

 

中国网:您已经连续四年聚焦工业互联网,为何会如此关注工业互联网?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工业互联网在企业参与抗疫以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上,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海尔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与探索?

 

周云杰:我连续四年关注工业互联网,因为它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在这次新冠疫情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举个例子,卡奥斯平台上面有一个创客,在正月初二的时候,到药店里面买口罩,但没有买到口罩,他和他的团队建立一个工作群。从正月初二到正月初五,昼夜不停的研发抗疫物资的对接体系,他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体系呢?因为他认为他买不着口罩,全国一定很多人像他一样都买不着口罩,(全国)对口罩的需求、对防护服的需求是很大的。因此,他组织团队研发这个平台,正月初六正式上线。应对新冠疫情的抗疫物资供需对接平台,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而且是在员工自主创新的激情下推出来的,推出以后受到了各省市的欢迎。

 

举个例子,山西省原来没有一条医用口罩的生产线,看到这个平台以后山西侯马联系我们,我们用3到4天的时间从供应方到设备方,到工艺,到需求端同时打通,保证了山西侯马建立了第一条日产10万只医用口罩的生产线,山西侯马也把该区域建成了一个抗疫物资的产业集群。为了感谢卡奥斯平台的赋能,当地政府把生产的口罩品牌命名为“海马”,海是海尔的海,马是侯马的马,这意味着工业互联网对抗疫物资的供需对接起到了非常好的赋能作用。

 

同样,工业互联网对企业复工复产也有非常大的积极推动作用。以海尔为例,2月10日复工以后发现分供方不可能和总装线同步复工,我们很快在本土化物流工业园,提高了本地化的配套率。同时,利用互联网把生产要素、物流要素和销售要素进行了匹配,这个匹配以后,在复工三周到四周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满负荷生产。2月10日复产的时候,武汉还在封闭的过程中,而我们在武汉有一个工业园区,为了使生产不受影响,我们把武汉的订单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非常好的适配,调度到其他工业园区。当武汉解封以后,为了使武汉工厂能够恢复到复工复产,我们又把这个产能再调配到武汉,让武汉也能达到合理的复工复产水平。这些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是很难做到的,这是我一直持续关注工业互联网的很重要的原因。

 

中国网:工业互联网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撑企业复工复产中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员,工业互联网正进入高速增长期。“后疫情”时代,制造企业如何在逆境下突围,因势而为抓住这次机遇,拥抱工业互联网?

 

周云杰: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因为“新基建”不同于传统基建,它是在新平台、新业态、新技术多种融合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投资,这种新的投资会对未来经济增长产生新引擎的推动作用。

 

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企业来讲有三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是它可以通过大规模定制,实现用户个性化的定制,让消费者真正从消费者变成产销者,让他们可以定制自己的产品。当消费者和企业打通的时候,就会减少库存的压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企业本身卖得比原来多,卖得比原来快,卖得比原来赚。同时用户又得到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是对企业非常好的拉动。

 

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包括了网络、平台、安全三大部分,这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需要多个企业一起来推动协同创新,而企业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会使得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网络水平,企业内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企业工业数据的安全也会得到提升。这是很多企业抓住“工业革命4.0”或者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机,也是最好的转型机会。

 

第三,通过工业互联网可以搭建一个开源开放的大生态,大企业可以在上面建平台,小企业可以在上面用平台。纵向来看,不同行业可以建立不同的子平台,把上下游形成一个整体,从横向来讲各个服务方特别是头部的服务方可以搭建不同的技术平台,真正形成一个开放的“热带雨林”系统,只有这样工业互联网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以海尔“卡奥斯”为例,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倡导全流程、全要素、全价值链,让用户参与。

 

目前国家也把海尔“卡奥斯”列为十个孵化平台之一,著名的咨询机构,Forrester也把卡奥斯平台列为第一象限,意味着是具有领导力的象限。海尔卡奥斯主导了三大国际标准组织的大规模定制方面标准的制定,中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早、起点高,参与企业多,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比较好,相信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一定会走出自己的特色,而且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网:您怎么看待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对下一步工业互联网的创新与布局规划您有哪些建议?

 

周云杰:中国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而且是联合国关于产业41个分类里面,唯一一个覆盖全品类的国家,我认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

 

工业互联网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它有大量的异构数据,涉及到不同行业的特点,标志解析体系显得更加重要,而且安全体系也显得更加重要。

 

第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培养大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在人才方面要建立激励机制,甚至在高校要建立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

 

第二,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必须解决好融合创新的问题。各个企业一定要打破企业之间的墙,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网络要进行无缝连接,真正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同时,横向来讲融合创新应该有分享机制,大家在这种分享机制下能够按照同一目标,去攻克工业互联网的共性问题,为各个行业赋能。

 

第三,我认为要打造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可以落地的最重要的载体,这个平台是一个生态系统,大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建立平台,小企业可以使用这个平台,这样一来平台体系就会形成一种生态。

 

按照《美国杂志联线》前总编凯文·凯利教授所说,“企业终将灭亡,而城市永远不朽。”为什么城市永远不朽呢?因为城市有生态系统。我建议,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哪怕是国家推出的这十大平台,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应该建设一个大的共同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不做无谓的重复投入,让更多的企业共享工业互联网的红利。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佟静;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