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焦雅辉:防治结合!医卫行业如何迎接后疫情时代?
 
时间:2020年5月23日

嘉宾: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焦雅辉

        导语: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医护人员积累的医疗救治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目前全世界都在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和模式,对于“后疫情”时代医院改革与发展有怎样的帮助?经过这次疫情,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不少挑战和思考,未来如何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体系,更好地实现“防治结合”?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 焦雅辉

        中国网: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后疫情时代,医院各专业领域将迎来怎样的变革?

        焦雅辉:在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过程当中,有几个专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感染科还有传染科,我想在后疫情时代也提示在这些专业领域,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还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这次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也发现护理的作用很重要,除了专科护理以外,基础护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是呼吸道传染病,这些患者可能没有家属在身边陪护,所以护士充当了多重角色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是护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提供一些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同时还要发挥家人的作用,提供心理指导和抚慰。这么多年大家比较重视发展专科护理,这次也提示我们加强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方面的培训。

        此外,这次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专业,就是临床药学专业的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发现,抗病毒药特别是抗菌药的使用,还有一些继发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这些高级别抗菌药的应用还是有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呼吁要加强的,在后疫情时代也提示我们,临床药学的专业作用要充分发挥和进一步加强。

        此外像多学科诊疗,还有中西医结合,这些都提示未来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

        中国网:除了各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发展,对于医院管理的工作来说,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如何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和体系?

        焦雅辉:这次在医院管理的领域也有很多很好的模式。比如重症定点医院,来自各个省的医疗队,都是很强的专业力量,但一加一未必大于二。如何把他们统筹好?在医院管理方面确实给了我们很大的提示和经验。

        最大的经验就是成立了联合的医务部、联合的护理部、联合的院感办,通过这些联合职能部门的成立,让平时建立和积累起来的有效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在战时状态也能够很好落地。

        在后疫情时代,重大突发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这个领域是医院未来要补齐的一个短板,这方面我们的理念、意识要进一步增强。将来医院管理要做好这方面的设备、设施以及物资的储备,在发生这些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功能的转换。

        另外,未来医疗服务的模式还有诊疗模式也要有一个相应的调整。比如,在2018年的时候,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意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互联网诊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很多患者不敢到医院里面来,医院也为了减少交叉感染,所以互联网诊疗特别是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诊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再辅以药品的配送,满足了这些患者的日常诊疗需求。

        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对减少医院单位时间内的人员聚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已经推行了好多年,但是这次在疫情期间,远远要大于平时工作推进的力度,这需要老百姓理念的转变。在景区和一些博物馆或者是餐馆,其实在很多领域都在推行预约的方式,同样在医疗领域也面临未来医院管理的形式和服务诊疗供给模式的转变。

        武汉也提醒我们,医院单体规模未必要搞得特别大,但是一定要多院区的模式。像这次同济、协和、人民,由于都是多院区,在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可以快速的转换成一个单独的院区,作为重症收治的定点医院。在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领域,对我们有很大的提示。在疫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的时候,个别的省份,比如像黑龙江出现了医院感染导致传播。武汉早期的疫情传播,比如发热门诊也成为了疫情传播的一个重要的地点。虽然医院感染控制一直是管理的很重要的领域,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给以足够的和有效的重视,这次给大家敲响了一记警钟,医院感染的管理一定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方舱医院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方舱医院的建立提示我们,要在医院里面建立一支机动化的部队,这支机动力量是很重要的。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局一些国家的紧急医学救援队,提升装备水平,平战结合,一旦发生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机动的力量可以快速执行医疗救治的任务。

        中国网: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线医护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获得的经验,对后续的医院日常医疗有哪些帮助?

        焦雅辉:中国的医疗救治的经验已经形成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全世界的同行都在学习,都在借鉴。总结起来,这次医疗救治的经验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临床和基础相结合。比如在推进医疗救治的过程中,通过尸检结果来指导临床经验,把基础医学理论和实践跟临床实践有效和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医疗和护理要结合起来。这一次实际上护理发挥了比以往在日常医疗工作当中更加重要的作用。4.2万多的援鄂医疗队当中,2.86名的医务人员都是护理工作者。医疗和护理相结合对于我们取得很好的医疗救治的效果也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独特的经验,就是中西医结合。传统的中医和中药技术,跟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在整个医疗救治过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后方与前方相结合。利用远程和视频的方式,后方基地医院和前方定点医院结合起来,采取多学科的会诊的模式。

        再一个就是医疗和管理相结合。我们不仅关注技术层面的医疗救治,也在管理上把这些医疗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把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发挥起来。成立联合管理的职能部门,把日常已经形成的有效的制度能够平战结合,这一点也是我们很重要的经验。

        在医疗救治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7版诊疗方案,可供全世界的医生同行们共同来学习、共同来借鉴。这是我们在整个医疗救治当中形成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经验。

        此外,这次在中国更加可圈可点的是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这次我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患者,包括疑似的患者都采取免费救治的政策。一方面是医保资金提前的预拨,另外是财政资金兜底保障的作用,通过这种免费救治,社区排查,把病人都及时收到医院里面来。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个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条经验。

        中国网: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如何做到两不误?

        焦雅辉:其实疫情防控和兼顾正常医疗这两者之间确实有一些矛盾,特别是在武汉,我们也注意到4月8日封城措施解除以后,没有出现预想的,井喷式或者报复式的医疗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医务人员有对早期的医院感染暴发的阴影。所以,医务人员包括它的防护水平降不下来。另一方面,患者也有恐惧的心理,他也不敢到医院里面进行就诊。所以,我们说平时很难实现的分级诊疗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实现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一下子不见了。但是我想其实可以在常态化的防控下,兼顾做好日常的医疗需求。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对于医务人员还是要提供科学的指导,科学进行防护。因为我们试想,如果坐在诊室里面的医生全副武装,患者必然要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首先是医院要做到科学的防控,按照科学防控的原则,不同的操作、不同的诊室和不同的诊疗流程,相应的防护级别和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方面给医务人员可以提供足够的防护,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患者心理的压力。

        从患者角度来讲,如果是刚性的需求,像重大的、急性的、急危重的诊疗需求还是会到医院里面来。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要多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另外是利用“互联网+”的手段,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把有些不需要涌到医院里面来解决的这些慢性病比如长期用药的问题,一些医疗咨询的问题,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是可以兼顾到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和正常医疗秩序恢复的关系。

        中国网:经历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医院在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怎样形成良性的互动?

        焦雅辉:首先医院要进一步强化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公共卫生”的理念和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    第二,医院设施需要适应和满足传染病的需求。首当其冲第一位的是医院通风,比“三区两通道”的改造还要重要。医院建设的标准和医院建筑的标准都要相应的进行提升或者说进行相应的完善。比如通风的问题,空调的问题,“三区两通道”的问题,其实平时我们到医院里面去,这些东西埋到墙里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恰恰是这样一些标准,需要进行升级。

        这次我们知道,医院发热门诊是很重要的哨点,医院要提高哨点敏感性。当时在发热门诊之所以人满为患,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医院不能做病源学的检测。这次在疫情刚刚开始,我们就全力以赴地来解决这个问题。武汉从最开始只有CDC可以做检测,一天只有300人份,我们快速增加了医院实验室的检测,另外通过购买服务第三方检测机构来开展检测。我们快速地把日检测能力从300人份提高到了3万人份每天。所以,对医院来讲,在这些领域和方面要实现常态化,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提高敏感性。医院病源学的检测,PCR实验室的建立要变成基本设置。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CDC的领域,我认为现在虽然建立了传染病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包括不明原因的肺炎的报告系统,还要进一步提升它的敏感性。此外,其实还是大家讨论了很多年,如何把“防和治”这条线结合起来,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医院发现了病例两个小时报告,12个小时出检测结果,两个小时报告给CDC,CDC要提高它的敏感性,24小时完成流调,要形成闭环管理的模式。这一点对于实现防治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公立医院也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公立医院承担的这些公共卫生任务,它的补偿机制如何来建立。这次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在医疗救治的过程当中,医院设备设施的改造,救治的费用,药品防护物资,这次都是由政府来提供的。疫情的高峰期过去以后,公立医院的运行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业务量的下降,成本的上升,收入的下降,作为公立医院,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的任务还是相当重的。它的补偿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是我们在后疫情时代,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方面,要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期人员——责编:杭舟、佟静;文字:佟静;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杭舟、佟静;文字:佟静;后期:张文泉;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