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财政积极货币灵活 投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
 
​时间:2020年5月23日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王虎峰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展望未来,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经济下行和稳就业的压力正在涌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怎样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又将推出怎样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清晰的交代。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学者和专家——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和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来做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和王虎峰教授做客《中国访谈》演播室。(李佳 摄)

中国网:两位老师好,感谢做客《中国访谈》。

赵锡军: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王虎峰: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中国网:刚才我们提到货币方面的政策,对于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方面,赵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呢?

赵锡军:实际在两个宏观经济政策中间,财政政策,我们说更加积极,更加有效,货币政策是灵活适度。但这个灵活里头,我们专门看到报告里头,总理讲到了,要保证今年的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的规模增速要远远高于去年。这意味着什么呢?整个市场要有充足的流动性,不要出现任何的流动性不足带来的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

第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要远远高于去年,意味着我们今年要给那些企业恢复生产,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居民消费等提供的资金要比去年增长高得多,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剩下的7个月之内,通过金融的支持,一是兜住底线,不发生风险;二是有充分的资金渠进行投资,进行发展。

中国网:很多人希望增加支持力度,又担心“大水漫灌”带来风险。现在我们国家的物价也处于比较高位的水平,未来怎么样防止CPI的过快增长,您怎么样看待这个矛盾呢?

赵锡军:大家很关注。从我们国家最近几年的政策把握来讲,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货币政策更多地和物价的稳定是直接相关的。从人民银行的职能来讲,就是要保持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的增长,它就是这个职能。所以,对物价的关注是对政策关注的焦点,我们以前有过教训,所以大家非常关注。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稳健的货币政策,重要的一点,在服务经济增长上,要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今年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供应和生产方面有一段时间是停滞的,放慢的,供应不充分,物价就会有所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赵锡军。(李佳 摄)

中国网: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赵锡军:是的,这是符合规律的。随着我们复工复产不断地来深入、来扩大,来拓展,我们的生产供应逐步地恢复,再加上今年相对来讲国际的原油价格降了很多,这样对于我们稳定物价有了基础和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提出来,一方面要扩大财政支出,加大投资力度,提供比较多的融资手段,保证企业有充分的资金来恢复生产。同时,我们也有信心来保证这个物价的相对稳定,这也是我们现在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不“大水漫灌”,但是又要让经济不缺水,能够发展;同时不让物价上升,保持相对稳定。我们今年定的物价是3.5%左右的水平,比往年3%还是要高了一点,因为今年毕竟还是比较特殊的一年。

中国网:所以说,也是要努力地在这两者之间找寻平衡的状态了。

赵锡军:对。

中国网:我们说完了财政政策,再来说一下投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要扩大有效的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对于重点投资领域。赵老师给分析一下?

赵锡军:近几年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记得上一轮应对金融危机时,我们也是通过扩大投资来保持经济很快就恢复和增长,但投资的过猛或者有的时候不是特别合理的安排,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

中国网:我们也要吸取一些教训。

赵锡军:是的,清理也好,调控也好,这些后遗症。这次我们也可以看到,我们也是要通过合理地扩大投资来应对疫情的冲击,我们这叫“逆周期”地进行投资运行。但是在投资的安排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了。为什么呢?一方面,我们原来已经论证过的项目要加快推进,这是论证过的,已经开展的,但由于疫情暂停,按了暂停键的,现在要赶快推进,同时要保证它的推进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是地方债的发行,有一部分是用来做这些东西的;另一方面,我们提出来新的领域里的“新基建”,这些领域里有很多和我们未来新的技术发展、新的未来形态,或者将来战略性新兴领域是相关联的,比如5G基础设施,通讯方面的,数字经济方面的,互联网方面的,还有生物医药方面的,这些领域的基建投资是现在这次“新基建”投资的重点。这样一方面能够加大投资,能够让我们的经济有个稳定发展的增长动力,同时也为后续的经济质量提升,竞争力提升提供更好的平台,更好的基础,实际是个转型的东西。所以,“新基建”的投资是很重要的。总体来看,这个投资的项目,一方面能够促进我们今年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能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技术的准备。

中国网:对于重点投资领域,王老师有什么要补充的?

王虎峰:这方面,我一直在关注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投融资改革,怎么样让经济尽快恢复活力,但是仅有货币宽松、增加投入还不够,在整个消费领域当中,我们要靠改革。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很多工作基本是停滞的,现在我们着力恢复。但现在我们恢复到过去的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为什么呢?因为下半年我们的防控压力一直很大,我们要严防反弹,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放开。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李佳 摄)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我们注意到,在疫情之初,财政部发文说“招标采购以疫情防控为主,如果执行不了的可以推迟、可以顺延”。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你花不完的要收回来,重新安排。这里边就可能面临一个什么冲突呢?我想办事,但我有钱,我花不了,原因是什么?我每做一件事儿都得要求现场去签字,然后层层去盖章审批。本身这个事情就矛盾了,因为我要防控,就不能(有)那么多的聚集,不能那么多的接触;你又让他去做这个手续,他怎么做?是完不成的。所以,我建议,强烈呼吁什么呢,我们从现在开始,管理创新以电子政务开始。电子政务以什么(开始)呢?从电子盖章和电子签名开始。你现在花了大量的时间是干什么?等签字、等盖章,这个事儿就拖了我们的后腿了。假如我们在疫情期间还是这样,还是等你现场研究签字盖章,我告诉你,这个任务是很难实现的。同时,你因为这个事儿(把钱)收回去,形成一个大的系统性矛盾。刚才说了,你前期说可以顺延,后面说我要收回,中间说你必须签字盖章,我审计要求你所有的东西必须有原件。那这个事儿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清醒,唯有改革创新才能走出困境。我对复工复产复学有我的考量,总体来说“复”是可以的,但不是简单的回复(原来的状态),过去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我们用创新的方法和手段达到复工复产复学的效果,而不是还用过去的办法,用过去的办法很有可能是回不去的。如果下半年我们还是回不去的话,我们的日子怎么过?我们的目标要怎么实现?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我们除了已有的政策之外,还要加上改革创新,没有这个,我们是很难做这些工作的。这是我补充的一点。

中国网:所以,在执行当中也应该更加得有智慧,要应势而变。其实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对于未来的工作,二位老师有什么期许呢?赵老师您来。

赵锡军:我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我们的疫苗,就是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能早日研发成功,这样我们就能够尽快地击中这个病毒,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力,让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能够真正地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如果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我们还是期待着,能够在剩下的7个月之内,能把我们既定的一些重点工作做好,一是继续把防疫、抗疫的工作常态化、做好,防止它反弹,防止出现另一轮的疫情;二是把经济恢复的工作也能够合理地安排好,抓紧这7个月的时间,不要浪费掉,能够尽可能高效地来开展工作,完成今年的任务。

中国网: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老师您来。

王虎峰:刚才赵老师替我说了不少,我完全赞同关于疫苗的事情。我再讲一下,补充一句关于整个宏观面的事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我们的形势分析非常透彻,目标设计也很清晰,这些对策也很得当,关键是落实。我想,今年下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包括年底前督查的重点可能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这些各项任务目标。我希望用一个改革创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问题,相信我们人多力量大,14亿人口,这么多省区市,如果我们一起想办法,绝对能够走出突出重围之路、重振经济之路,应该能够很快地恢复、比较早地恢复,真正地让大家看到,在年终交出比较合格、满意,让大家觉得非常好的答卷。

中国网:其实就像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的中国人民也不畏惧任何挑战,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和能力来战胜这场挑战。感谢二位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再会!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张文泉;导播/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佟静;摄像:王一辰/张文泉;导播/后期:刘凯;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