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我国市场潜力巨大 应当外保渠道、内保产能共助外贸企业渡难关
 
时间:2020年5月23日

嘉宾: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白明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都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我国通过多方面的举措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那么逆全球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的对外开放又将如何助力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就相关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 (摄影 李佳)


       中国网:白所长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白明:您好主持人,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

       中国网:很多人对于目前的外资、外企还有另外一方面的担忧,担心在华的外资企业会撤资、转移,对此您怎么看?  

       白明:对待这个问题应该客观。不要认为外资发生转移就是坏事。因为很多外资的转入与转出符合产业转移的规律。二战后,外资从美国转入日本,后来又从日本加速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资又从“四小龙”转入到中国大陆。现在中国大陆各种要素成本提升了,又有一部分外资转移到东南亚和南亚一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这实际上是符合外资的转移规律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并非所有外资的转移都符合转移规律,所以我们应当提升营商环境,包括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等。(当然)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地改善营商环境,例如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很多方面都在改进。    

       营商环境得到改善后,中国市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对此(我们)应该抱有信心。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这样的市场独一无二。而且中国的产业链也非常完整,联合国所划分的525个小类产业,中国是唯一齐全的(国家),一项不少。这么完整的产业链(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此外,中国又有产业集聚的优势、规模经济的优势,很多国家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也听说有些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去了,但是一个普通的配件在当地都配不全。并不是当地不能生产,而是因为量少,形不成规模经济。    

       外商实际上看得也很清楚。所以,在疫情影响下,外资基本上是稳定的,例如最近在广东惠州建设的大型化工项目,规模逾百亿美元。还有之前特斯拉在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建厂,也从侧面说明外资对我们抱有信心。        

       中国网:受疫情和逆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外贸行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07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9%,随着疫情在全球的逐步缓解,外贸市场是否也会逐步回暖呢?    

       白明:实际上,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过了几个阶段。年初1月份,外贸易受的影响,客观上来讲应该不大。而且1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磋商的协定,这对于外贸发展还是有利的。此外,1月上半月疫情还没有大规模暴发,真正暴发是在1月20日以后。而1月24日开始是春节假期,所以即便没有疫情,这段时间也是放假期间。从这个角度讲,疫情对于1月份的外贸统计数据影响不大。

       2月份和3月份上半月,外贸企业面临的复工复产难题就很大了,有些订单要完成,但是很多农民工(春节期间)回家探亲了,(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所以,各级政府也在创造条件,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的订单没法完成。

       从3月下半月开始到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不是订单完不成,而是没订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4月份我国的外贸还是有所回暖,特别是出口(同比)增长8.2%。这与我们了解的情况和大家反映的情况正好相反。

       怎么解释这样的情况呢?实际上,2、3月份有很多订单压下来了,积压下来的订单随着复工复产,集中在了4月份交货。而且,到了4月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疫情也逐渐缓解了,东南亚疫情相对来说也不是特别严重,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有所企稳,再加上与“一带一路”的经贸关系比较稳定。所以,4月份的外贸下降并不是很明显,出口甚至还有所增长。但是,4月份的外贸回升并不代表压力解除了,如果没有订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救外贸。我认为最早5月,很可能是6月,最晚7月,我国的外贸压力就会集中释放。因为有没有订单与完成订单会有一个时间差,现在接不到订单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一、两个月甚至两、三个月的外贸。        

       中国网:但是,外贸企业每一天都顶着巨大的压力,那下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呢?    

       白明:我们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保住外贸基本盘”。过去说稳外贸是要使外贸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让它下滑。但是在疫情的压力下,稳外贸确实要分个轻重缓急。我们要先保重、保急,这要在基本盘上体现。

       一方面,我们应该外保渠道。我们外贸的营销渠道经过多年培育起来并不容易,但是丢了很容易,将来要想重建就很难了。尽管当前我们比较困难,但是我们的客户也很困难,这时候大家要同舟共济。有一些业务我们可能赚得并不多,甚至不赚钱,但是(我认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应该互相照应一把,(共同)渡过难关。哪怕做得少,哪怕不怎么赚钱,我们也应当将外贸关系维持住,这也是为了留得青山在。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内保产能。起初内保产能是复工复产。但是现在企业光靠复工复产还不够,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从而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此外,也可以转变战略思维,比如出口转内销。    

       当然,一些企业反映出口转内销也并非易事,国内外贸易执行的标准、体系、渠道都不一样,而且国内市场的竞争也不亚于国际市场。外贸企业可以将我们的国内市场看作国际市场,即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市场,中国的企业当然也要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分场。客观上说卖给国外市场的出口产品很多是高质量的,随着消费升级,外贸企业可以把这些性能展示给不了解的消费者,便可以获得发展空间。

       当然,我们的政府部门也要帮助企业,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帮企业带货,建立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平台是很好的尝试。未来电子商务无论是否跨境,都可以起到更多的作用,线上线下结合。    

       外贸过去是在线下,将来可能更多的是在线上,出口转内销也涉及到线上线下的结合。我们利用好现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也有助于加速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找到销路。       

       中国网:其实也可以说疫情加速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说疫情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和体系的一次大考,其实对企业何尝不是呢?我们也希望各行各业可以凝聚共识,守望相助,共同渡过这次寒冬。        

       白明:我也希望这样。        

       中国网:感谢白教授为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谢谢你,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下期再会。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白璐;主持:佟静;后期:王一辰;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白璐;主持:佟静;后期:王一辰;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