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 侯二河 中国网董宁 摄影
中国网:本届人大会议上,您带来了哪些内容的建议?
侯二河:参加这次人大会议,我带来了5份建议:有“建立救助资金,防止因病返贫”的;有“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医疗水平”的;还有“脱贫攻坚要建立长效机制”的。
中国网:您所在的白沙村从一个吃不饱饭的穷山村,变身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中国幸福村”、这里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侯二河:我们白沙村,过去是一个“吃水爬井坡,做饭烧柴火,糠菜半年粮,麻籽豆擦锅”的穷山村。我记得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村上根本没水吃,挑水得排队,做饭煤也烧不起,都是烧柴火,大米白面一年很少见,炒菜的油是用大麻子在锅上擦一擦,生活条件很艰苦,人居环境更别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好几家子挤在一个院子里。我们村经过四十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终于甩掉了穷帽子,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如今,有大小20多家村办企业,2019年全村社会总收入20多亿元,集体可支配收入4亿多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集体免费供给村民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用品;水、电、暖、燃气、医疗和养老保险费用也全部由集体承担;孩子上大学、办红白事集体还发补助款。人人享受集体福利20多项,年人均费用约7000多元,村民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这中间的过程非常艰难,全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努力,付出了心血汗水甚至生命。
要说经验谈不上,说感悟体会和做法,倒是有几点。简单讲,一是选好一个领头人;二是带出一个好队伍;三是走对一条好路子;四是建立一套好机制。
老百姓说得好,“班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农村富不富,全在党支部。”我是198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时我就向全体村民承诺:“一定改变村上的穷面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时光”。一诺千金,几十年来,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村上的事业当成自家的事来干,把村民们当做自家的成员来看待。为了村集体,为了村民们,带领村“两委”班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贪黑地奋斗着。
在班子队伍建设上,我们村现发展有党员103名,村党支部升级为党委,下设农业、牧业、工业、商贸旅游四个党支部,并成立有妇联、团委、民调、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11人,均在村企担任主要职务,党员职守在重点岗位。村干部们都扎根在村里,生活在村里,村委有事、群众有事随叫随到,并约法三章定了“六不准”,即不准打集体旗号经商办企业、不准在企业入股分红、不准子女担任企业“一把手”、不准承包村里的工程项目、不准用公车办私事、不准超越群众享受的福利事项,时刻教育警示大家,多为集体和群众着想。
走对一条好路子,就是始终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改革开放初期开办了石子厂、麦芽厂、啤酒厂、团球厂、纺线厂、帆布厂;中期又上了热油泵厂、焦化厂、洗煤厂,四个铁矿;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近期又建了万头猪场、千头牛场、现代农业科技园、高活性氧化钙厂、智能化石料厂、搅拌站。2019年又上了机制砂厂、免烧砖厂。几乎每年有项目、上企业、搞转型,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层次和规模在不断提升。2019年底,又将全村所有土地集中流转,采取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行,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村年产值达到16亿元,利润近4亿元。
村党委利用集体创造的财富,一边进行再投入建企业上项目,继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边投入公益事业,实施乡村综合治理,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发展态势。
中国网:白沙村大部分村民日子越来越好,但是却出现了因病返贫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白沙村采取了哪些措施?
侯二河:可以说,现在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尽管如此,村民一旦得大病,比如癌症,还是治不起,容易因病而返贫。我们村就有两户这方面的例子。两口子都是癌症,积蓄花光了,人也去世了,最后留下一屁股债。这两家因大病返贫的典型,引发了我的深思,在武安、邯郸,我们白沙还算是富裕村,我们村都会出现因病贫返,其他村肯定也会有这种情况,放到全国看,也不会少。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一是村民本人对防病检查不太重视,认为没病检查是白花钱,这是理念上的错误认识;二是农村医疗水平低,重大疾病的防治力不存心;三是像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起来费用很高,有病看不起。四是政府对防治大病返贫保障机制还不健全。
为此,我召开“两委”班子会,提出村集体出钱,建立因病返贫保障基金,和大病统筹基金,制定了基金申请条件和标准、使用办法和程序,建立账户、专款专用。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同时扩建了村卫生所,购进了检查设备,培训了全职乡村医生。基本破解了村民因病返贫难题,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村民掉队。
我们村去年有两户,一户是老两口都得了癌症,一户是意外车祸,无力医治,村党委就从因病返贫保障基金中给其支付医疗费,确保他们得到及时很好的治疗。这套救助机制的建立,解决了我们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现在村上所有困难户已全部脱贫。
中国网: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对我们完成脱贫目标产生了哪些影响?后疫情时代,对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您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侯二河:疫情给我们完成脱贫目标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我们村的石料厂、搅拌站延期生产、农业科技观光园、培训基地、旅游业至今没有很好的运行。贫困户因疫情不能正常上班,经济无来源,收入降低。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应给贫困户适当补助,让其有基本生活保障;一方面积极组织准备生产,在疫情后高效运行,尽量减少和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把经济能力向脱贫攻坚方面倾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今年年底如期完成。
防止脱贫后返贫情况发生,我认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组织不能撤,要搞好动态管理,防止新的贫困户和贫困现象产生。建议在脱贫工作中对贫困现象和贫困户进行分类分别对待,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和脱贫办法。如对于孤寡老人、残疾等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资金保障;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可以帮助他谋份职业,找个活干,让他自己创造收入;对于遇到意外事件致贫者,在给他及时救助的同时,帮他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不能为完成脱贫任务,搞暂时救助,不管以后。
脱贫后因病返贫是其中的一个常见原因,我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保障措施,建立大病医疗保障基金,国家统筹使用,简化程序,严格审批,做到应保尽保。重大疾病可以先治疗,后交费,绝不能因无钱交费就把病人拒之医院门外,更不能交多少钱,治多少病。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向这次新冠肺炎一样,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彰显我党始终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让广大农民群众不为因大病返贫而揪心。
(本期人员:责编: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