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代表:医疗机构职能需前移,强化其疾病预防控制职责
 
时间:2020年5月28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罗杰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罗杰(来源:新华社)

        中国网:您今年都带来了哪些建议?

        罗杰:一个就是建议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把1月23号武汉“封城”那一天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我想在公共卫生日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说有关传染病的预防、健康知识宣讲等等这样一些活动,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就是要完善在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时候,对死亡病例进行病理解剖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三,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建设,建设区域性重大疫情的救治基地。

        第四,加强对湖北医药学院(的建设),把它建成一个区域性公共卫生人才的培训基地。

        最后,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源头是在十堰,重大疫情对水源肯定会有影响,所以我们想国家能够支持,在湖北医药学院建立南水北调环境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网:反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在哪些环节上加强?

        罗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我们看到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应该是多系统、多环节的。比如说这次就存在预警的问题,预警这个环节失灵了。

        第二,在应急管理决策上,应该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参加。因为最开始你看网上的民意,有很多措施提出来,但是次次没有决策,可能内部还缺乏一些专业人士参与这个环节。

        第三,一些流程上要进一步优化。最开始疫情发生以后,发热病人去各家医院求诊,容易导致院内的交叉感染。后来采取果断措施,一个是开始居家(隔离),后来有集中隔离,这种应急的流程应该进一步梳理和规范。

        第四,就是储备的问题。一个是人员的储备,还有一个是物资的储备。整个湖北的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全国各地43000多名医务人员都来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武汉市是“国家队”来(支援),各个地级市都是由一个省对口支援一个市。因为最开始有医务人员感染,后期医务人员在隔离病房工作时间长了以后也存在问题,必须要休整,不休整的话,医务人员也会崩溃的,所以储备上还是有点问题。物资的储备大家都知道,早期的物资储备还是不够,后来在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才得以缓解)。海外有不少人,包括海外华人,他们的支持力度很大。

        这些很多环节,应该是一个体系建设。我觉得疫情过后,在整个卫生应急响应方面、公共卫生管理方面,应该形成一个大的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完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备无患。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反思和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

        中国网: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对您提出的建议作出了回应。他还对疫情防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最有共鸣的是哪一点?

        罗杰: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他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我觉得这就点明了将来在疾病的预防控制上,医疗机构应该发挥作用。

        大家试想,疾病发生了以后,谁最先知道?肯定是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最先知道,疾控部门不会最先知道,所以医务人员要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医务人员都要有这种意识。第二,病人来了之后,他是听医生的话,还是听疾控人员讲的健康方面的建议?他肯定是对医生给的健康方面的建议,更愿意接受。

        确实大家都知道,“上医治未病”那是最好的。所以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它的落脚点应该是在医疗机构里面。医务人员和医院都应该有这样一个使命和职责。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讲完这个话,我就想,将来医院的职能要从单一的治病前移,预防、健康教育,或者说健康干预,这些职能都要再加强。当然后续,除了对疾病进行干预,对有些疾病进行治疗,疾病治愈后的康复这一块应该也是医院要继续加强的一个方面。

        疾病治完了以后,不是病人马上就能回归社会,你要对他进行一些康复治疗。比如说这次新冠肺炎病人的康复,国家也在讲,新冠肺炎病人康复回家后,第一要定期随访,第二要进行心理辅导,第三要让他们尽快地回归到社会里面去。因为第一,新冠肺炎病人的心理还是比较压抑的;第二,社会上对新冠病人也是有歧视的。所以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这三个链条串联之后,才是一个医院完整的功能。

        中国网:公立医院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公立医院的数量还有规模乃至编制,其实都成为了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强化公立医院的作用?

        罗杰: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对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责任评价都很高,都说公立医院是新冠肺炎疫情战斗的主力军。我想将来在公立医院的建设发展上,国家应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通过这次疫情来看,第一,公立医院的人手普遍偏紧,所以在战“疫”的后期,人员都比较紧张。第二,物资的储备也是比较少的。大家看看物资的储备,平时可以,战时就不够。所以在公立医院将来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实现“平战结合”,这是大家都提到的话题。平时怎么样?战时怎么样?

        我想在各个城市里面都有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医院怎么和综合性医院进行有机的融合?平时有没有那么多(重大)传染病,公立医院感染科也能应付一些日常的传染病(诊治),传染病医院的医生还有很好的临床实践的机会。我觉得可以实现综合性医院托管或者带建传染病医院,大家在一起就可以进行技术上的交流,战时的时候可以马上把传染病医院利用起来,不至于到时候出现传染病医院设施设备不够、人员紧张的情况。

        所以我觉得,从国家层面来讲,疾控体系和医疗体系之间的职责需要进一步明晰,要弥补他们之间的缝隙。第二,应该根据城市和医院的特点,选择不同层级的医院,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第三,要打通城市的公立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做到“平战结合”。

        中国网:后疫情时代,对于如何稳定医护人员队伍,您有怎样的建议?

        罗杰:关于医护人员的稳定,首先要从行业地位来谈这个问题,包括公共卫生(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4日的讲话里面也讲了,要增强一线疾控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现在也存在医院医务人员流失的现象,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现在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下降了,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因素。它们现在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的吸引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这些优秀人才能够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的人也不会再流失了。所以这是一个行业地位的问题。

        这个行业的地位现在为什么会受到挑战?第一个是现在伤医、辱医的现象还是存在。第二,这个行业要付出才有收获,一辈子要学习。在这样一个需要随喊随到、终身学习的行业里面,医生医务人员的待遇,他的回报和付出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提高医院的行业地位,要营造全社会对医生职业的尊重。伤医辱医的事件,一定要控制得非常低。第二,也要通过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改善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整个行业对大家的吸引力。除了这两个方面以外,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公立医院当然还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方面努力也要加强。

        其实在这一次抗疫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那么多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医务人员这种救死扶伤、敬畏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全国人民应该也会通过这件事情对医务人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大家应该放心,而不是说你到医院来了,就想医生怎么挣你的钱,不是这么回事。我觉得医生会把病人放在心里,病人也应该信任医生。如果你信任医生了,医生对你的回报甚至会更多。我们从这个事上真的可以总结出,那么多素不相识的病人进到医院,医务人员冒着那么大的危险去精心地守护每一个生命。那就是因为我是个医生,这是我应该做的。

        还有一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每次我们医院的医生做了这些壮举以后,别人问他,他都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我后来跟他讲,是啊,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你的每一次选择,其实都是你背后的那种精神力量对你的驱使。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信仰是什么?支撑你的是什么?你的选择一定也会是那样。所以这次我觉得全国人民都应该会对医务人员这种“医者仁心”的表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国网:从法律维度上来讲,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医生的职业尊严感?

        罗杰: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应该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医院这一块,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再强化一下,要尊重医生。对伤医、辱医这种事件,应该在法律法规上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已经通过了,并准备要实施了,这应该会对医务人员的人格、地位、尊严的保护更好一些。

        我们也希望管理者能够尽快实施,也希望通过立法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最终保护的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只有你给医务人员尊严感和安全感,他回报给病人的会更多。

        医务人员“医者仁心”这几个字不是唱高调,真不是写在衣服上,而是写在每个医务人员的心里面的。所以我觉得法律法规应该按照相关的要求执行,这会提高医院的行业地位,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我们这个行业,也会留住现有的这样一些优秀的人才。


(本期人员——责编:杭舟;记者:张若梦;文字:杭舟、张若梦;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杭舟;记者:张若梦;文字:杭舟、张若梦;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