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剑:努力扩大高质量需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时间:2020年6月1日

嘉宾: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 苏剑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当前,国际上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明显趋缓,而中国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各地正在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此时,人们发现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那么,如何判断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概而言之,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将往何处?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网《中国访谈》特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苏剑教授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做客中国网演播室。(李佳 摄)

中国网:苏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苏剑:中国网的各位网友们大家好!

中国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动荡甚至萧条(迹象),近来一些经济学家也呼吁要严防出现滞胀。那么我们想知道,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出现了滞胀?

苏剑:滞胀指的一方面是经济停滞,也就是经济增速下滑;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率上升。中国从去年开始一直到这次疫情爆发之前大概3月份左右,其实一直存在滞胀。2019年增速已经从2018年的6.7%降到了6.1%,通货膨胀率(CPI)上涨率从2.1%左右上涨到了2.9%左右,这是典型的滞胀。

从3月份之后,尤其3月20日之后,这个时候中国物价开始下跌了,增速在下跌,物价也在下跌,这就不是滞胀,这是典型的经济下行的迹象了。

物价在下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需求下降比供给下降要厉害。由于各种隔离——当然这是必须的要求,结果导致大家消费的渠道变窄了,空间变小了。但是复工复产却比需求恢复得要快一些,结果导致一方面供给增加,一方面需求被限制住了,就导致物价其实是下跌的。这当然也不是滞胀,就是增速在下行,物价也在下行。

接下来会怎么办呢?接下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也在恢复。随着老百姓生活恢复正常,接下来物价可能会慢慢恢复,当然增速也是恢复的。这时候增速和物价是同向变动的,这也不是滞胀。

所以我个人判断,今年下半年到年底大概不会出现滞胀,要么就是增速和通货膨胀率一块儿往下走,要么一块儿往上走。两个方向相反:增速下行,物价上涨,这样的局面可能不大会出现。

中国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以及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我们都能看出来,由于受到停工停产的影响,数字可能看起来有些难看,但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呈现出积极的变化,除了停工停产这样的表面原因,是否还反映出经济上内在深层次的问题?

苏剑:对。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世界经济都是非常大的冲击,在国际上有人认为这个疫情只是给世界经济按了一个暂停键,等疫情过去了重新开始,又可以恢复正常状态。这是一种观点。另外一种观点就认为这个疫情可能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路径都会发生变化,它有中长期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暂停键。

不管是暂停键还是最后路径会发生变化,其实在此之前世界经济形势都已经和正在在发生一些变化,中国自己的经济形势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这个疫情在以前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又施加了一种新的影响。

以前(经济)本身出现过什么问题呢?一是国际经济形势一直是比较低迷的,虽然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形势好像挺好,但其他国家像欧洲、日本,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增速要么下滑,要么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国际经济形势本来就是疲软的状态,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中国的人口结构和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总量方面按照我们的研究,中国的人口峰值可能已经到来或者即将到来。当然,中国的人口峰值迟早会到来这是共识,现在的分歧主要在于什么时候到,有的人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到来得晚一些,还得十年八年的;有人认为很快就要到了。如果人口峰值到来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就会面临总需求下滑的格局。总需求就是人口乘人均消费,人口总量开始下滑的时候,支撑总需求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开始慢慢不存在了。不管人口峰值什么时候到,只要在接近人口峰值(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形势就已经开始慢慢在形成。这是中国国内自己的问题,一个是国际经济形势,一个是中国国内自己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经济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慢慢开始出现(增速)下滑这么一个格局了,从消费这边来看,增速在下滑;投资增速其实也是在下滑的。这是一个趋势,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时间了,不是一年两年。

另外一个就是中美贸易摩擦。很显然,它对我们的外贸形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们可以预计,疫情过后,贸易摩擦可能还会继续浮出水面,还会继续打,这样对中国经济来说也会是一个负面的冲击。

这是你刚才提到的问题,就是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包括这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方面的因素都是对中国经济有抑制的作用。当然,中国经济最终怎么运行,除了经济的自然走势——就是我刚才说的这四个因素影响之外,还有政策,总的运行是什么样子还要看政策怎么应对,也不是政府就完全无能为力。

中国网:您刚才分析了,目前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的格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当前最大的任务应该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全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截止到3月中旬,规上企业平均开工率已经达到了99%,但是运营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没有订单,尤其是对于外向型企业的冲击可能更大一些。面对这些困难,在扩内需、促消费上,您有哪些建议?

苏剑:疫情期间以及疫情过后,我们可以预见的就是中国的贸易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大的负面冲击。贸易摩擦早就出现,疫情期间贸易摩擦真的是按了个暂停键,疫情过后贸易摩擦还会继续。这样的情况下,外需方面中国接下来肯定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困难,现在没有订单,很明显这是暂停键。我们可以预计,疫情过后,外贸订单会恢复,有贸易摩擦,但会恢复到贸易摩擦当时的那个状态,就是疫情的冲击可能就会消失。但是跟以前相比,贸易方面应当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样的话,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的话,只能想办法扩大内需,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怎么样扩大内需呢?内需其实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一个就是投资。最终最关键的还是消费,为什么最关键的是消费呢?投资本身就是消费引出来的东西,没有消费的话谁投资?投资生产啥?卖给谁?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在消费这一块。要稳住消费这块儿,最关键的还是要赶紧想方设法让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生活没法儿恢复正常的话,扩大消费的努力折扣会打得很大。你想一想,大家都不敢出去消费,不敢在外边吃饭,不敢在外面看电影、旅游,这个情况下消费怎么扩大起来?这个情况下扩大消费的话,扩大的基本上也是不用聚集的那种消费,尤其是在现在中国老百姓消费结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效果可能就不太好。

为什么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呢?因为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去年人均GDP已经到了1万多美元以上,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人们对物质的消费比例在下降,消费在升级,升级的方向就是服务消费在上升,包括旅游消费,包括餐饮、娱乐,包括其它的各种形式的消费。这个情况下,要想扩大消费就必须尽快把抑制聚集性消费的因素消除了,这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加强疫情防控。虽然看着疫情防控是疫情防控,但实际上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尤其从扩大消费的角度来看,它现在成为抑制我们消费扩大的最核心的因素,只要它没恢复正常,扩大消费的效果就不会太好,不管是采取别的什么政策,老百姓只要不敢出来,那就没办法扩大(消费)。所以疫情防控这才是最重要的扩大消费的任务。

第二个就是各级(政府)可以想办法发一些消费券,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我看到,有些地方在发消费券,可是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可能有问题,有些发了但是发的额度太小,有些是发了但是要求你去消费的时候给你打折,这个其实效果不是……

中国网:达到不了刺激的作用。

苏剑:对,达到不了刺激的作用。比如说有的餐饮行业的消费券,问题是大家都不敢出去吃饭,你发这个消费券管啥用?所以最终你要追,还是疫情防控,这在扩大消费方面比啥都重要。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民生活赶紧恢复正常。

在疫情防控期间要想扩大消费的话,其实可以扩大汽车和住房的消费。关于住房政策的问题,待会儿我们再回答。汽车消费这块儿倒是可以考虑,因为这是不用聚集的消费,买车嘛。那么,国家可以出台一些税费减免方面的政策,也可以出台一些补贴,这样的话就可以拉动消费。要扩大消费,一般情况下效果最好的是扩大什么消费呢?其实是奢侈品消费,必需品的消费不扩大老百姓也会消费,吃穿谁免得了?所以扩大消费最关键的是扩大奢侈品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老百姓消费会升级,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扩大消费要从这个方面着手,比如汽车、住房,还有其它高档消费品的消费。

投资这块,刚才说了,投资是消费衍生出来的东西,扩大消费意味着投资必然会被拉动起来。除此之外,投资还有一大块儿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多数情况下可以集中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就是现在的“新基建”,已经非常引人注目了,从官方到民间,大家都在讨论新基建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升级,随着老百姓消费的升级,基础设施本身也要升级,要满足或者迎合老百姓消费升级的需要,像5G、大数据这些东西都是有助于扩大老百姓消费的,给大家消费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消费起来更便利,成本更低,这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投资。所以,扩消费,促投资,从这些方面着手应当是目前能够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方面,就是关于促进经济增长。

你刚才提到了高质量增长,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增长和高质量增长是两回事,如果只想要增长,其实对中国来说问题不是很大。政府的执行力很强,要想只稳增速问题不是很大,关键是要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增长是啥意思呢?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增长,但是希望能够健康、持续地增长。健康的意思就是不要出现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经济危机。一些小的经济危机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儿,就跟一个人一样,感冒、发烧不是大事儿,好了还是你,就怕出一些一生病就致残,甚至致命的这些病,要防这些。我们要防的是系统性、全局性的金融危机,同时还要实现经济的一定增速,这就是一个比较有挑战的事情了。

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呢?我个人觉得要扩大需求,但是要扩大的是高质量的需求,不是随便什么需求。

中国网:什么是高质量的需求呢?

苏剑:这就是个问题了,高质量需求还是要面对老百姓的消费升级。什么叫高质量的消费?经济学里边有个术语叫作“效用”,以及“边际效用”。效用就是从消费某种商品上得到的满足程度,比如喝一杯水觉得很开心。

中国网:解决了我的口渴问题。

苏剑:这就是你的感受,效用很大。你很渴的时候喝水效用更大,你不渴的时候喝一口水你可能觉得没有啥意思。效用越大,你愿意付的价格就越高。你想一想,你渴的要死的时候,一杯水别人要你10块钱你都会付;你不渴的时候别人白送你一杯水你可能都不要。也就是说,效用越高的时候,愿意付出的价格就越高;愿意付出的价格越高,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收益就越高;收益越高意味着利润率越高;利润率越高,贷款成为烂账的可能性就越小,于是经济就越健康。也就是说,我们要扩大优质消费,就是扩大的是老百姓从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按照现在时髦话说有更高的获得感的消费。这就需要认认真真地面对老百姓的消费升级的需求,提供一些适应我们经济发展阶段的消费品。

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当然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简单——思路上很简单的事情是:中国老百姓以前出国买东西,动不动把别的国家的高档消费品一下买空了,这就意味着中国老百姓其实不缺消费,消费愿望是有的,消费能力也是有的,关键是我们自己的生产结构或者产业结构里边生产不出来他们需要的那种商品。这种情况,我们前面提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就是针对这个,我们供给侧要是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东西来,不就正好就把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从对国外产品的消费变成对国内产品的消费了吗?

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对老产品的消费总有饱和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你提供一个新产品,你的消费可能就又出来了。新产品如果真的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消费需要的话,其实老百姓是愿意付出大的价钱的。你看一看我们现在的经济,其实我们现在消费的东西里面大部分都曾经是新产品,比如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电脑等等都是新产品,这些新产品出现在扩大需求方面效果多好,而且确确实实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我们愿意花比较高的价钱买它,也就是说,在产品创新这一块我们还是要加强。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还要想方设法扩大外贸,因为出口在总需求的三个部分也就是消费、投资、出口里边是质量最高的。为什么说质量最高?消费也罢,投资也罢,只要是国内的,我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在国内消费了,老百姓从他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有多大,直接决定了本国经济运行的质量。但出口是把它卖到外国去了,这个东西对外国人的效用是大还是小我们可以不管,我们只要拿到钱就行。这个情况下,出口质量是最高的,只要拿到钱,它对中国的经济健康就没有什么危害。所以还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出口,加强开放,以及在国内采取一些其它鼓励出口的措施,包括降成本——降成本的结果就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更强。

这就是我认为的(实现)高质量增长的一些刺激措施。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刘凯;导播/后期:张文泉;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刘凯;导播/后期:张文泉;摄影:李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