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双标"又坐实!美种族问题为何愈演愈烈?
 
时间:2020年6月18日

嘉宾: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李云龙

        中国网:欢迎收看《中国访谈》。5月25日,美国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后死亡。由此引发的抗议示威活动连日来在全美持续蔓延,多地发生骚乱和暴力冲突。弗洛伊德之死不仅暴露了美国对有色人种群体的系统性歧视,也反映出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在人权等问题上的严重双重标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为何愈演愈烈?如何看待美国的人权问题?《中国访谈》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李云龙为大家解读。

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李云龙 (杨楠 摄影)

        中国网:李教授,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后,黑人的社会地位有了大幅提升,但因种族歧视引发的冲突依旧不断。美国社会对黑人和其它少数族裔的歧视有哪些具体表现?由此带来了哪些后果?

        李云龙: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奴隶贩运开始,几百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虽然中间经过了民权运动,黑人在具体境况方面有所改善,但是距离实现平等还是很远的。黑人在美国受到的歧视是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等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天都会发生,美国的黑人感触很深。从教育方面来说,像美国黑人的教育状况就比白人差得很远。多数黑人是比较穷的,只能进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根据各方面的报道,它的中小学教育是比较差的,所以在教育方面,美国黑人的教育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

        教育水平比较低就导致他们经济方面发展比较差。经济方面,黑人就业前景比白人要差很多。根据全国统计,黑人在同一岗位的工资大体上只相当于同一岗位白人的70%左右。尤其在白领阶层以上的高级管理岗位上,黑人的比例更低,收入更差。黑人失业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白人。黑人的失业率大概是白人的两倍。

        这样的结果导致黑人的家庭财富比白人的家庭财富要低很多。一般来说,黑人的平均家庭财富仅相当于白人家庭的十分之一左右。黑人的贫穷率也更高。美国整体的贫困率,穷人的比例大概是15%以下的水平,但黑人的贫困率达到了26%。  

        同时种族歧视也表现得很明显,在美国社会各方面这种歧视很严重。尽管我们说,经过民权运动以后,自由主义发展,美国形成了一系列的政治正确,包括黑人不能称为黑人了,而被叫做非洲裔美国人,而且法律也规定要人人平等,美国在大学入学、就业上也给黑人安排了一些照顾的比例,但在社会中,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十分广泛。

        政治参与上,全世界都知道上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黑人,但除了他以外,其他高层的黑人是很少的,黑人的政治参与度不够。由于美国政治投票制度设计的关系,它对黑人实质上形成了很多限制,黑人的投票率历来都是低于白人的。

        中国网:在弗洛伊德事件之前,美国曾多次发生黑人被警察误杀或施暴的事件,多次引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为什么美国警察与黑人之间的激烈冲突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美国的警察和司法系统存在哪些系统性问题?

        李云龙:美国的黑人和警察真是一对解不开的结,而且这个结越解越紧。多少年来,美国警察和黑人一直处在冲突当中。美国黑人只占总人口的13%左右,但是在美国监狱里一半以上是黑人,这种情况和警察执法有很大的关系。

        在司法领域中,美国存在着对黑人系统性的歧视,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歧视。黑人比白人更容易在各种犯罪中,比如性犯罪、贩卖毒品等这样的活动中被判有罪。从1976年以来到现在四十多年,有290多名黑人被错误地执行死刑,而白人被错误执行死刑的只有20人,所以黑人在这方面受到了更严厉的处罚。

        美国这种司法系统对黑人的歧视有很多具体的结构性的原因。美国司法结构以白人为主,像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察都是白人为主,黑人占的比例不是很高。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警察枪杀黑人的事件,基本上呈现的都是白人警察去枪杀或者虐待黑人的镜头,这个镜头反差就特别强烈。这是因为执法机构的种族构成就是这样的,白人是一个优势种族,它对黑人这样一种弱势种族存在大量的偏见,在执法过程中就容易导致对黑人的暴力、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虐待致死,像我们在弗洛伊德案件中看到的。

        美国警察的很多行为,在法律规定中是合法的。警察的内部规定和法律对警察暴力是持一种比较宽松的,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比如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对警察开枪有很严格的规定,但是美国对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使用枪支的规定是很宽松的。如果警察判断对方有可能还手、拒捕,甚至判定他手动可能会掏枪,马上就可以开枪。对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枪杀事件,美国法律判有罪的比例偏低,这样警察不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所以他使用起枪支来,或者虐待黑人来,就比较没有后果,比较放纵。这也是在美国司法机构中,警察对黑人的虐待,警察和黑人冲突越来越严重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这些法律规定,这些警察内部的正式规定不改变的话,也很难改变美国警察和黑人之间冲突的局面。当然这种冲突也不光是这些规定的问题,它还跟美国更广泛的包括枪支泛滥等问题有着关系。

        中国网:此次事件已经发生两周有余,由此引发的抗议示威活动仍在美国和世界多地持续进行,甚至抗议规模越来越大?

        李云龙:之所以在全世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和美国的地位有关。美国一直自诩为“世界灯塔”“人权明灯”,在全世界到处宣扬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但在种族问题上,美国国内的人权状况实际上是很差的。过去有很多国家对于美国的这种宣传半信半疑,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还是相信的,但这次的示威抗议活动,实际上把美国黑人人权状况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黑人在美国社会地位全世界都一览无余。

        一些西方国家也有自己的人权问题,但过去它还是追随美国的,这次这些国家国内的少数族裔、黑人在这件事情上对美国不满,也要起来反抗。他们在声援美国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国内的状况发声,争取他们的权益。像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对这次的事件,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政客对待示威游行抗议的很残酷、很无情的言语,比如“敢抢劫就开枪”,警察无限制地使用武力这样一些行为是很不满意的。它们认为美国的这种人权是说在口上的,写在纸上的,但实际情况根本不像它说的那样,看清了美国人权的真面目。

        中国网:此次发生在美国的示威活动中,出现了大量的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与去年发生在中国香港街头的情形类似。同样是暴力违法分子,在中国香港毁坏公共财产、攻击政府机关的则被美国一些人称为“人权与自由斗士”。您如何看待美国在处理本国问题和对待涉港问题时存在的双重标准?

        李云龙:美国在人权问题上一贯实行双重标准,多少年一直如此。它嘴里说着人权,并不是要真正想要维护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人权,而是把人权作为一个口号,在国内是为了麻痹国内老百姓,在国外是为了实现对外扩张的霸权主义的战略目标。在国际上,美国一直都是在推广人权,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煽动暴乱。比如在20世纪初,在东欧和中亚的颜色革命,后来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发生的“阿拉伯之春”,再到后来在香港2014年的“占中”事件和去年的“反修例”风波,在这些事件里都能发现美国政府和美国的各种非政府组织,还有美国情报机构的影子。

        美国在国外一直支持无限度的自由,甚至示威者把政府大楼占领了都认为是合法的事情。但是在美国国内,美国就是另一种面目了。在国内,美国政府把秩序和法律放在第一位,严厉禁止游行示威的人越线。一旦游行示威者脱序了,越线了,美国警察动起手来毫不留情。美国警察有着全世界最精良的镇暴装备,而且是实弹的,遇到严重的(情况)就会开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美国国内的游行示威活动,比起国外的游行示威,它的组织性其实是不好的。

        像在香港,连街头上黑衣暴徒的装备都是一样的,比如他们穿的衣服和用的那些工具,包括激光枪。这都说明香港的暴徒后面实际上是有庞大的财政支持的。美国国内的游行示威是没有多少财政支持的,我们看电视画面,他们举的这种示威的牌子都是每个人自己手写的,没有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像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它可以把钱给香港的这些暴徒,但是它绝对不会把钱给美国国内游行示威的民众。

        所以,像这样的情况,充分说明了美国在国际国内是实行双重标准的。在美国国内,它就把游行示威的人努力地塑造成违反法律、破坏法律的人,给警察镇压找借口。对于国外真正地占领校园、占领政府机关,对警察和一般居民施暴的暴徒,美国还一再称赞,认为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所以看得出美国的双重标准是很厉害的。

        中国网:美国习惯以人权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面对美国的“强盗行为”和“双标”,国际社会应该怎样应对?

        李云龙:国际社会还是要发出声音。虽然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它在这个世界上也不能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世界各国应该充分认清美国的真面目,认清美国搞这些双重标准,在人权方面进行对外输出的真实面目。大家不要上它的当,不受它的诱惑,应该努力团结起来,一起维护国际的基本秩序,而不是受美国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扮演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尤其能够在人权方面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利益。中国应该努力地把国内的事情建设好,把我们的经济发展好,把我们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权建设好,让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幸福,把我们中国人民的这种幸福生活,作为反击美国在人权民主上双重标准的最好的武器。

        中国网:谢谢李教授做客我们的节目。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杭舟;摄像:王一辰、张文泉;摄影:杨楠;后期:常宏博;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主持:杭舟;摄像:王一辰、张文泉;摄影:杨楠;后期:常宏博;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