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中央政治局会议为中长期发展定调
 
时间:2020年8月12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网: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还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特别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会议内容还有哪些亮点?就相关问题,《中国访谈》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与网友们交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接受《中国访谈》记者专访。(刘凯 摄)

中国网:陈老师您好!

陈文玲:你好!

中国网:中央政治局7月30日的会议内容很丰富,您怎么看这次会议的亮点?

陈文玲:这次会议,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这次会议着眼于中长期,针对国际形势现在急剧地变化,中央确定了中长期的战略方针。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说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而这是毛泽东《论持久战》之后,以中央的名义第一次提出“持久战”。这就是着眼于整个世界格局变化,包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尤其是中美两个大国的激烈博弈。

中央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变化,而现在世界这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还处在急剧的变动之中。这次会议不仅提出10月份我们要讨论“十四五”,而且10月份还将讨论我国到2035年的规划。所以,做好中长期的谋划,注重中长期,我觉得是这次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要更加注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个已经成为我们在疫情常态下、经济新常态下、国际大国博弈的新常态下——已经成为我们一种基本的发展,要形成这样的发展格局。这样的格局,就是国内的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这样的发展格局。

这样的发展格局,它不仅是要解决我们当前疫情严重、疫情大流行下的大阻隔,各个国家都面临着重启经济、恢复经济的问题,也是我们立足长远,解决中国未来再遇到各种风浪之后或者是再遭遇到外部的遏制、打压,应对更坏情况产生,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选择。而且我们建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基础。比如我们有巨大规模的市场,我们的需求,今年已经超过40万亿人民币,明年消费品市场就会超过美国,我们的房地产市场2019年销售额是16万亿,物流市场2019年是298万亿。我们现在的市场总规模是400万亿。所以,我觉得我们以国内的大循环为主体,首先我们有巨大规模的市场。再有,我们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39个大类,190余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工业组织所有这些门类,中国是一应俱全。而且在中国,我们中低端的制造业、产业链条比较短的制造业、分工不是那么细腻和那么复杂的制造业,我们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或者说有完整的产业链。所以,我们能够依靠中国的制造能力满足中国这个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的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两个是匹配的,我们完全可以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

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要相互促进,要有互动,因为我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都在优化,都在升级,而且迈向中高端的这些制造业尤其需要和国际市场链接。比如说高端的汽车发动机,75%还是靠进口;我们的飞机发动机还是靠进口;我们的半导体核心芯片也就是7纳米以上的芯片还是靠进口。但是这个核心技术我们掌握了一部分,比如中芯国际它可以生产7纳米芯片,但是它占的比重在全球也不足5%。我们国家内循环为主体,也就是说按照我们的制造能力,按照我们的市场需求,按照我们的现代流通能力、物流能力完全可以实现国内的大循环。我们国内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的大循环。

我们和国际市场的大循环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我们是货物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国,而且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们原来出口是大于进口,从前年开始进博会以后,我们进口的增幅要大于出口。因此,中国未来会是出口大国、进口大国、转口贸易大国,加上我们有5000个类似义乌小商品市场这样的市场,因此,中国会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流通能力、贸易能力的世界贸易中心。这种循环就是国际的大循环,这个大循环是不会中断的。

我们对世界市场有依赖,但世界市场对我们也有依赖,某种程度上,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它们对我们的依赖程度要比我们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更深。美国别看打贸易战,但美国贸易战加征的关税,也就是说中国进口的,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这个已经有500亿、2000亿+3000亿=5500亿。我相信如果没有这5500亿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美国的零售市场会塌陷,美国的制造商没有这些中间品的贸易、零部件的贸易,这些制造业它也会难以运转。所以,实际上中国既能实现中国国内的大市场大循环,也能实现和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循环。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受到了美国打压,是它的遏制,它想围堵,但这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政客的意愿,他一时可以得逞,但是他永远不可能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受经济规律的制约,不受产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受贸易规律的制约。

第三个我印象深的,也是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央提出来“底线思维”。这个底线思维就是要有忧患意识。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一些国家从战略疑虑到战略焦虑,到战略误判,到战略转向,到战略打击,到战略围堵,我觉得现在可能它还会升级,但是最后会是战略溃败。

但是毕竟现在,我们按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5.4万字的《论持久战》来说,当年和日本的抗日战争,是从我们的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然后到战略反攻。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我们前几年是战略防守,实际上都是在妥协让步,希望用中国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宽阔的胸怀让美国能回头是岸,能够放下屠刀,然后走向中美合作的道路、共赢的道路,对世界能有好处、带动世界前进的道路。但是仅凭中国的良好愿望,那你肯定是感化不了像石头一般心肠的那些美国特别丑恶的政客。如果一旦政客的意愿不能达到,他会有更加疯狂的行动。我们现在也看到了,美国现在的执政团队正处在癫疯状态,贸易战,那是最轻的了,科技战、金融战,对我们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现在到外交战,直接关闭我们休斯敦的领事馆。未来我相信它还会有更加卑鄙的手段,包括在南海集结,对我们高科技企业进行一系列打压,它还会加码。所以,我个人认为“底线思维”是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的,这也是我们当前特别重要的一点,要做好这些战略应对。

第四个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这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是着眼于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政治局会议提出来,从15个方面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这15个方面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危,关系到我们国家疫情之后、经济复苏之后能不能巩固,能不能继续保持我们稳中求进、稳中求远、稳中求好,能够成为世界稳固的根据地。

这15个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每一条都非常重要,每一条也都是当前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15项工作,我觉得只要按照中央政治局的会议,落实到位,中国经济这种好的态势会继续保持下去。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张文泉;摄影: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刘凯;后期:张文泉;摄影: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