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此次会议透露了哪些重要精神?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怎样的部署?就这些问题,《中国访谈》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张立群研究员进行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接受《中国访谈》记者专访。(杨佳 摄)
中国网:张老师您好。
张立群:您好。
中国网:这次中央政治局的会议对当前以及即将开启的“十四五规划”做了国内国际形势的判断,主基调还是延续了过去的定性,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和变化,比如说强调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长期问题,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个判断?所谓的中长期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
张立群:应该说中国经济在今年面对一个非常严峻、非常复杂的形势。一个是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第一季度中国经济是负增长6.8%,而这个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这样一个大幅度的下降。另外,从外部环境来看,疫情现在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正在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包括世界银行、OECD(经合组织)等等都认为今年世界经济是二战以后一个最严重的衰退。而且在这个背景下,一些逆全球的思潮、非理性的思想还在很快地发展。所以,我们这个外部发展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是大大增加了。
面对这样一个空前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非常有必要看大势、谋长远,就是说有时候如果仅盯着当前的这个困难,可能就会让我们把握不住一个大的形势,就很难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这次政治局会议,它从一个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做一个大的历史时空跨度的谋划,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个也涉及到我们第二个百年。因为今年是第一个百年要胜利收官,明年是第二个百年要迈开坚实步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在这个历史节点,我们谋大局、谋长远,非常必要、非常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到,这次政治局会议透露出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原则和思想,实际上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化危为机,如何乘势而上,这个都要通过我们看大局、谋长远,才能把握准确。
中国网:这次也首次提出了“持久战”这样的说法,您如何理解这个“持久战”?
张立群:我想“持久战”首先还是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的)。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我们现在已经走过70多年的历程,要说持久,这个时间已经很长了。但是真正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艰难险阻要跨越。所以我想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有毕其功于一役或者说一蹴而就的这种想法,越是接近我们这个现代化的目标要实现的时候,越是要有这样一种清醒认识,就是我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任何时候不能够有这个急于求成的想法。这个“持久战”,我想还是要从第二个百年的目标来考虑的,真正地围绕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我们来全面布局,我们来扎实谋划。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这次会议也公布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尤其是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做的都是5年的规划,而这次首次做了15年的这样一个远景目标,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此次会议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判断,跟它有什么样的关系?
张立群:这一次它结合着“十四五规划”,做了到二〇三五年的这样一个远景目标的展望,我想这一点对我们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有一个比较朴素的认识,就是“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所以,我们说真正把“十四五”发展——第二个百年我们起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把它谋划好、谋划准确,还是要把眼光放远。比如说我们放到2035年,因为2035年,按照党的十九大所作出的要求,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我们第二个百年的目标,到2035年要奠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这样一个基础。所以,这一次结合着这个“十四五规划”提2035年,我想它是一个从相对长远的角度,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来谋划这个“十四五规划”。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是特别需要看长远,比如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布局、产业布局,包括了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像交通、水利工程的布局,事实上都要谋长远。过去我们这个发展主要还是补课式的这种发展,还是要解决当前的一些急需,补当前最紧迫的一些短板。但是随着我们发展水平的提高,现在我们整个这个包括这个制造业的体系、包括这个产业链的完整度,我们在世界来看应该是排在首位的。我们现在有一个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做事情,我想就应该看得长远,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不是随时地翻来覆去地建了拆、拆了建。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2035年对我们现在,比如说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对于我们这个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包括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包括城市地下设施、地下管网的建设,这些实际上都要和这个城市长远发展的布局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所以现在我们真正要把这个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投资,把它的效益、效率大幅度提高,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个事关长远的蓝图,要把它描绘好。依靠这个蓝图,我们来指导各个项目的选择,使得我们真正为这个长远(目标)奠定一个可持续的基础。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从2035年做一个长远的展望,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讲这个“持久战”,我们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时候,我们要展望2035年,它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重要关系;现在要开始谋划的我们这个现代化的城市群,包括现代化的这个产业布局,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也就是说它要为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宏伟蓝图的实现,要做一个全面的前瞻性的谋划,这个可能也是这个阶段我们建设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中国网:这次会议首次提出“更为安全的发展”,也多次提到了“安全”。您怎么理解经济的安全问题?反过来说,不安全的因素又是指什么呢?
张立群:应该说面对当前这个空前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发展的安全是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而中国实际上最大的风险源就是我们这个发展的进程被阻断。实际上我们回想十年“文革”,当时我们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就是这个发展的进程在多种因素的冲击下接近于要停顿。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要把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始终牢牢地抓好。我们一直讲“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只有这个发展的脉搏强劲跳动,那中国所有的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所以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说解决民生的问题,解决民生改善的问题,包括我们整个改革的持续推进,能够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等等,都在于我们持续较快的这样一个发展进程不中断。
当前的这个国内和国外的严峻形势,对于我们整个发展进程形成了一个严重挑战。比如上半年我们第一季度GDP是负增长6.8%。 这个风险第一个就表现在,如果你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要停顿下来,不能够继续运转,那这个企业就没法生存了。我们知道,从企业角度来看,它也有自己的小循环、微循环,它和大循环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国民经济的大循环,我们说从生产到分配,到交换,到消费,顺畅的时候,从企业角度来看就是它的产品能够顺畅地卖掉,卖掉之后就能够形成它的营业收入,然后它就有钱发工资,有钱还贷款,等等,它的支付能力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这个循环停顿了,比如说大家都没钱去消费了,你不消费,企业的产品就没订单了,企业就没有销售收入了。企业没有销售收入,它就没钱发工资了,等等。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我们这个企业市场主体就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可能有很多的企业要倒闭,很多的市场主体就要消亡。那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发展进程要阻断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标志。而在这个时候,在就业方面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返岗找不到工作。那在这个时候他的人生也就遇到非常大的困难。所有这一些,实际上都表现为我们整个发展进程从短期来看它的阻断,就是我们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循环不了了,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循环不了了。
最近大家在关注这个大循环和双循环,实际上大循环也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经济的规模。中国经济我们说持续地高增长,它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体量。这个体量一个方面就表现为我们说的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包括我们现在一个最完备的产业链,包括我们一个最大的制造业的体系等等。从生产和供给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形成的规模可以用一个“大”字来形容。
另外从需求来看,我们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就是14亿以上的人口,而且有4亿多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它所支撑的这样一个消费市场,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
另外就是像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讲的,我们处在这个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快速推进的这个时期,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我们整个国内市场是超大规模的这样一个市场,需求潜力是非常大的。
我们从生产、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体量都称得上大。所以我们叫“国内经济大循环”,就是我们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生产供给体系,它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可以用一个“大”字来归纳。
那这个国内经济大循环,我们现在通过复工复产,通过扩大内需,我们让它日益全面地复苏,恢复它的正常运转,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中国经济顺畅地运转起来,它就会带动世界经济,这就是双循环。
因为中国经济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发展、搞建设,我们现在强调国内经济大循环,恰恰强调在这个极端困难的形势下世界经济在困难当中突围的中国因素。实际上我们现在是以我为主,我们要把这个中国因素充分地唤醒,要让中国经济这个发动机充分地发动起来,让它的强大动能对世界经济、对经济全球化带来非常重要、非常积极的拉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谋求国内经济全面地复苏,谋求中国经济在这个困难的环境当中率先实现持续回升向好的发展,这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摆脱困境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说要强调发展的安全,强调安全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把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这样一个进程,把它保持下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目前,国家统计局已经公布今年2季度的经济数据,7月份的经济情况也出来了一些。您怎么看待第二季度以来的经济情况?
张立群:应该说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让人是非常鼓舞的,其实让世界各国也增强了信心。就是说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是正增长,同比增长3.2%,这个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我们把这个GDP增长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这充分表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充沛的这样一个发展动能。
这一点确实让大家始料未及,也让大家有柳暗花明的这种感觉。所以我讲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表现给中国,包括给世界,都注入了很强的信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刘凯;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