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再出发!综合改革试点为深圳发展打破“天花板”
 
时间:2020年10月16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 王福强

        中国网: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40年发展有哪些宝贵经验?踏上新征程的深圳将如何助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访谈》特别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进行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杨佳  摄)


        中国网:欢迎王部长作客《中国访谈》。首先想请问,您如何看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王福强:非常感谢!我觉得要全面地看待深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首先我们都知道深圳是一个经济特区,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考察。深圳从一个边陲的小渔村,地区生产总值从最开始的2.7亿元到现在的2.7万亿元,实现了大的跨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它很好地践行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践行了自己的使命。这是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要从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角度来考察深圳。深圳从一个毗邻香港的地方,一个因香港而设的区域,逐渐扩大,它的管理经历了从粗放到集约,从无序到规范的发展阶段。可以说,现在的深圳是中国大城市治理的典范。

        第三个要从科创的角度来考察。深圳的产业结构经过了几次迭代,从“三来一补”到出口加工,再到山寨模仿,再到现在的自主创新,它走过了一条产业升级的路。那么现在的深圳已经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它的科创能力已经有了国际影响力,它正在建设国家第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第四个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深圳已经在科创能力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那么第四个维度是从政治的维度上进行考察。如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那么从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深圳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建设的一座最成功的一座城市。鲜明地验证了我党有能力领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首先是经济建设,然后是全方位的制度建设。我想这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所以我想至少从这四个维度可以说明深圳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中国网: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当中指出了十条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此您如何解读?

        王福强:这十条经验应该说是支撑深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直到现在成为头雁的最关键的十条。毫无疑问,我党的领导,这是把方向的。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想,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深圳就是最重要的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地。第三就是改革的试验田。我们都知道深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圳有一千多项改革创新的经验。在对外开放方面,深圳作为一个特区,作为面向港澳的窗口,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是发展最主要的动力,那么深圳在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刚才说到了它的创新能力已经有了国际的美誉度,也正在打造重大的创新平台,包括技术研究的平台,也包括产业技术的平台。它还有一条经验就是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理解深圳是全国市民社会培育最完善的地方,也就是说,深圳是市民权利意识最高涨的地方,市民参与议政最活跃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深圳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很高的很重要的原因。

        还有就是关于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形成,以及依法改革,依法开放的这个问题。改革开放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深圳实际上摸索出来一条改革开放的路径。我们可以从最早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逐步地积累经验。刚才说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无序到规范,那么深圳事实上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制度规范。深圳经济特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应该说各个社会主体,各得其所,形成了很好的社会结构。

        第八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大家都知道深圳是花园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好,生态型经济体制也好,深圳都坚持得非常好。这也是为什么深圳现在成为吸引力最强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仅是有就业机会,而且生态环境良好。

        第九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很好地贯彻“一国两制”。刚才提到深圳之所以为深圳,之所以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就是因为要面向香港,要对接香港。那么深圳事实上在配合香港发展,在牵引带动内地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应有的示范。

        最后一点,辐射带动的问题。深圳经济特区不是深圳自身的发展,也不是广东区域的发展。深圳是全国的深圳,不仅仅是广东的深圳,也绝不是深圳的深圳,它要辐射带动后发区域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先行示范区这样的一个定位,用“示范”这样一个字眼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先富带后富,先发展带后发展,形成梯次的发展,这是我们改革的策略。我想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过来解读。

        中国网: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周年。10月11日,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公布,这份文件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了哪些新的具体的要求?

        王福强:应该说去年公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给深圳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但是刚公布的这份实施方案给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拟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它从各个方面对于深圳未来的发展做了描述。这里面特别重要的是六个方面,关于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特别是怎么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在相互促进的双循环过程中,发挥深圳的作用。包括对怎么推进深层次的改革,怎么在改革攻坚的时候,敢于涉险滩,把改革滞后领域,比如说户籍、土地、人才、科创这些领域一些障碍突破,也做了具体的描述。我还特别关注到,它对于开放做了一些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像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开放滞后的领域,在这些方面,对于开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对教育提出来要扩大教育的自主权,这是以前在其他的重大发展平台里所从来没有提及过的一个改革方向。

        这里面还特别提到了城市治理。城市治理是深圳先行示范区这样一个国家战略区别其他国家战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这个国家战略是以一个城市为实施主体,以整个城市为承载空间的战略。因为它是单一的城市,这就涉及到城市的治理。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个人认为深圳在城市治理方面所做的探索,所做的改革,可以成为国家后续城市或者是善治城市的一个典范。因为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集聚到城市。城市如何治理,怎么治理超大型城市,怎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城市管理中怎么做到精细化、集约化,都值得探索。我觉得从制度积累、制度借鉴的角度来说,深圳可以在这方面大书特书。

        当然,这里面也提到了要从支撑大湾区建设的角度来推行先行示范区建设。我们都知道大湾区建设涉及到很多的领域,包括建设一个宜居湾区、健康湾区、教育高地,在这些方面,深圳都有基础。其实大湾区建设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我认为就是深圳,就是深圳这个板块,因为它离香港太近了,离大湾区重点合作平台太近了。深圳自身就集聚了大湾区三个重要的开放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圳这个板块做好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就能体现出来。

        中国网: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那么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如何进一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呢?

        王福强:谈到深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具体路径如何,我觉得要深刻对标大湾区的战略使命。大湾区战略使命至少有这样几点,第一要验证“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因为“一国两制”到现在实行了30多年,有经验,也有教训。那么改革再出发,深圳依托先行示范区,怎么加强与香港的合作,怎么为香港的发展打开物理的空间和产业协作的空间,这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现在香港面临着内外部严峻的问题。国际上对它打压,相当于现在是从一个友好型的国际环境变成了封闭型的或者是打压型的国际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怎么办?香港必须仍然要积极争取内地的支持,把内地做成广大的腹部,支撑自己未来的发展。同时香港自身也要积极地转型,但是转型需要空间,它的人才需要就业机会,它的产业需要落地,那么深圳都能提供这样具体的支撑。这是第一个,从战略性角度,深圳可以发挥作用。

        从第二个角度来说,深圳应该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很重要的使命是支撑或者说辐射带动后发区域的发展,首先是带动西北的发展,然后是西南、华南的发展。深圳自身实力的提升,它的美誉度的提升,它的科创能力的提升,它的产业能力的辐射,都会对后发区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它也是直接践行了大湾区的使命。

        第三就是深圳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可以从平台打造、机制设置、政策争取或者项目布局方面,来支撑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刚才我提到了,深圳现在有若干个重大平台,特别是落马洲河套地区的深港科创合作园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10月14日)上午的讲话里也特别提到了,要实施好这样的一个规划。那么怎么实施好?就需要从科创资源的合作、要素边界流动、营商环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体制机制这些方面进行探索。深圳在这些方面与香港合作做出的探索,完全可以适用到其他合作平台上,我想这也是深圳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直接贡献。

        第四,从社会合作的角度来说,大湾区还提出来要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要建设生态湾区、健康湾区、教育高地。比如深圳要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它完全可以利用香港的教育资源和国际通道,集聚国际人才,在这里发展。这也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建设很重要的举措。所以我想从支撑大湾区四个使命的角度来说,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设都会起到具体的支撑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研究员王福强。(杨佳  摄)


        中国网:那么从特区到示范区,深圳也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您认为深圳这一次再出发有哪些新的特点,深圳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呢?

        王福强:相对于前40年深圳的发展,深圳应该说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这个基础体现在它的经济实力,它的科创能力,它的产业基础,它的国际美誉度和它的城市品牌号召力。与过去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说过去深圳是一穷二白,那么深圳现在已经兜里有钱了,已经自身壮大了,它应该骐骥一跃。以前说驽马十驾,经过40年,现在深圳应该骐骥一跃,实现更高的发展。

        下一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里特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来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推进深圳的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要从要素市场化配置,要从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从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从城市治理,从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以及民生服务供给机制方面努力。我们也要注意到,所有的这六个方面的经济方向都是事关体制机制改革的。所以对于深圳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我理解深圳首先是一个制度特区,要推动自己向制度探索、制度积累、制度示范这样一个角色努力。这是第一个方面,要形成制度特区。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要形成创新特区,要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力。深圳应该说“从0到1”这样的技术研究方面深圳还有短板,在“从1到10”“从10到N”这样的技术转化方面,产品化方面,深圳已经能力很强了。深圳现在正在争取若干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落地,松山湖也好,海洋科创平台也好,都在打造这种高端研发平台。我想深圳有能力补足创新能力的短板,成为创新特区。

        第三要成为文化特区。作为一个伟大的城市,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某种程度来说,深圳的文化比较单一,它只有创新文化、开放文化这种特质,完全可以再挖掘一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大鹏所城这个地方,我们都知道深圳有明清的海防遗址,那么深圳是不是可以和港澳联手,开展明朝海防遗址申遗的工作呢?我觉得作为文化特区,在这些方面都完全可以做出尝试。并且深圳是一个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但是深圳事实上是缺少海洋基因的。不仅深圳,整个中国都缺少海洋基因。既然深圳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那么是不是可以在海洋文明培育方面,深圳率先一步呢?深圳现在要建设海洋大学,要建设海洋博物馆,是不是可以更向前走一步,积极谋划国家海洋公园,进行海洋科普展示,开展海洋科技的体验,实现海洋科创平台的集聚,我觉得这些工作都可以做。

        第四是民生特区。习近平总书记说先行示范区很重要的一点发展经验就是以人民为本的思想,人民获得感、体验感是判断先行示范区是否成功很重要的标准。我们就要积极回应那些民生的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发力的地方。

        第五要形成开放特区,中央提出来,要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圳恰好处于内循环和外循环接合部,是一个关键节点。在这个过程中,深圳要做好双向开放的文章,既向国际开放,也向国内开放。所以我理解深圳下一步要重点做好这五个特区:制度特区、创新特区、文化特区、民生特区和开放特区。

        中国网: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那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怎样的意义,这将对我国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产生怎样的影响?

        王福强:中国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围堵,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我们是被动挨打吗?肯定不是,我们要坚持一种全面开放的姿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要有效应对“逆风”和“回头浪”,我们要坚持全面开放。那么深圳就是以我为主打造的高端开放平台,就是为了破解美国这些国家的封堵,展现我们坚定全球化的态度,彰显我们改革开放的姿态。这是第一点,我们要打造以我为主的平台。

        第二点,我们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事实上已经验证了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生命力的。我们通过设立经济特区,验证了我党有能力领导经济建设。那么改革再出发,深圳先行示范区要验证我党有能力领导先进社会制度。我们要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平台上,吸收国外的先进制度,发扬传统的我们的制度优势,形成一种包容性、引领性的制度体系,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我们要对“一国两制”有一个示范意义。刚才提到了“一国两制”总体上来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有许多经验教训。“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的根本的制度。在香港问题都不能有效解决情况下,怎么解决更长远的问题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深圳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更包容性的发展,要更加彰显我们的制度优势,要验证我党有能力领导不同的制度体系,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体系。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我认为深圳的作用会凸显。

        第四种示范意义就是刚才提到的对后发区域的示范。深圳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带动珠东的发展,珠西的发展,珠三角的发展,西南、华南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所以深圳对后发区域的发展也会提供示范,提供借鉴,提供路径指引。

        中国网:在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释放了哪些信号?

        王福强:我理解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先行示范区,它很重要的内容都是高质量的开放,深层次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今天(10月14日)上午的讲话也宣誓,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就需要有这样高端的平台推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但是深圳的改革开放事实上触碰到了“天花板”,比如说它的物理空间受限。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从内从外这两个角度分别会有一些举措。从内来说,前几天公布的实施方案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比如说把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土地使用权下放给深圳,这就是关于深圳土地存量如何使用的一种综合授权。

        从外部来说,我个人认为深圳最大的问题既然是空间受限问题,那么就需要扩容。在现在扩容不明确的情况下,就需要协同周边发展。协同什么?协同谁?协同哪个方向?就需要认真对标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所明确的重点任务。所以深圳怎么实现更好水平的发展,我觉得第一步就是积极地争取协同周边,扩展自己的物理空间。

        第二步,我觉得深圳已经争取到了这种综合授权,我觉得这是一个改革空间。我认为先行示范区最大的政策红包就是这个综合授权,相当于它打破了“天花板”,让深圳这个巨人松开了绑,让它得以自由地向前奔。在这种情况下,深圳要好好利用这个综合授权。

        当然,深圳从建设“五个特区”的角度来说,还需要从文化建设、民生保障、国际交往方面,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说国际交往,深圳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但是深圳外国人的比例并不高,外国人的生活设施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深圳要做的事很多,要尝试的事项也很多,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摸索。无论如何,有了改革文件,有了今天(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明的方向,深圳的未来应该打开了它的“天花板”,也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下一步我们就需要蹄疾步稳地把它落实到位,把它走深走实。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理解,谢谢!

        中国网:谢谢王部长接受我们的采访,也谢谢您的精彩解读。


(本期人员——责编/记者:杭舟;摄像:辛栋强;后期:常宏博;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