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改变?
 
时间:2020年11月3日

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群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访谈,世界对话”!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此次会议的精神,我们特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来做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立群。(赵娜 摄)

中国网:张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

张立群:你好,大家好!

中国网:这次全会最主要的议题和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发展目标的建议》,看了之后您有哪些深刻的感受呢?

张立群:五中全会这是在两个百年交汇的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总的感觉是站位高、视野宽,既有国际的视野,也有历史的视野,对“十三五”作了一个深刻的回顾和总结。因为两个百年交汇,“十三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调整和转型。

我们第一个百年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第二个百年重点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十三五”是从有到好的一个重要的调整和转型。“十三五”虽然面对空前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个转型和调整方面,我们仍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进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包括在经济转型,也包括在社会、文化、生态和政治多个方面的转型调整,我们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十三五”的发展为第一个百年收官提供了坚强的支撑,为第二个百年的开局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这次全会公报对“十四五”,特别对2035年也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给人的感觉是宏大和提振信心,特别谈到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确实令人鼓舞。

这次全会公报对于凝聚共识,对于动员14亿多中国人民面向第二个百年奋勇前进的决心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网: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释放了哪些鲜明信号呢?

张立群:我想这个还是要把发展的主旋律演奏得更强劲有力。这是五中全会我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感觉。这个发展,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它有一个增速的下降。围绕增速下降,各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未来的这样一个发展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一些看法重点强调“好”,速度再低一点也没问题。但是从五中全会的公报来看,我们如果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包括人均收入,如果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我想从五中全会公报来看,我们在未来的发展这个方面,还是应该下大的力量,要切实解决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这样一个突出矛盾,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真正地通过需求的、全面的活跃,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全面顺畅,带领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这个态势能够恢复。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对高质量发展准备一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从企业来看,如果它挣不到什么钱,它的发展速度很慢,工资都发不出来,是没有办法谋划高质量的。所以我想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个对于我们“好不好”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我们从五中全会的要求来看,既有质的方面的要求,也有量的方面的要求,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要把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对应起来,要把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在运动当中统一协调起来,所以这个宏观调控要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整个经济发展当中,把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协调好,通过充分就业的这样一个均衡增长,我们来使中国经济的运行能够保持合理的增长水平,保持一个比较小的波动。这样,我想对于“十四五”目标的实现,包括对于2035年目标的实现,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网这次全会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把过去的“四个全面”中的第一条给改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您如何理解这种改变呢?

张立群:我想第一个百年,我们的目标还是全面小康;第二个百年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和全面小康比较是一个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在谋划第二个百年。如果第一个百年全面小康,人民群众吃穿用住行这些方面都不发愁,解决的主要还是有没有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工业的生产能力从无到有,我们整个城市体系从小到大,我们整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保障能力也是从弱到强,整个第一个百年我们解决的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解决的是这个问题。

但是第二个百年我们重点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要解决制造业怎么样做强做优(的问题),包括新型城镇化怎么样让它更适合人的发展;包括我们现在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的这些设施,怎么样从过去大体保障做到高水平,做到保长远。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比如说地下综合管廊体系,可以保100年,或者保更长的时间;包括我们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我们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这种保障水平,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我们整个这样一个治水的工程,也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引领世界的这样一个前沿水平。

因为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比如像钢铁、水泥,这些产能还是比较多的。包括中建、中铁建,它们这个施工能力是比较强的。现在它们在中东找项目。如果我们把这些生产能力、这些建设能力组织起来,我想是可以把科学治水的大工程、跨世纪的大工程做好。包括我们的教育、医疗卫生,怎么样在大中小城市之间把它这个差异尽快地拉平,怎么样让它的水平向世界前沿靠近,怎么样最后能够引领世界教育、医疗卫生的发展。这些方面都是(可以)有大作为的。所以我们说围绕着第二个百年,我们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我们的重点要在“做得好”上下工夫。

我想这次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来的,到2035年——我们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这个目标。这个和第一个百年——我们提全面小康的目标,无疑这是一个高得多的标准。这也要求我们要有更充分的准备,要按照这个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观,来谋划第二个百年的发展。

中国网:要做好从小康社会到现在我们所提的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张立群:对。两个百年要有一个衔接,这个衔接就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实际上这个需要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相关的体制机制,包括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等等,多个方面要转型、要调整。实际上这个转型调整,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说“十三五”期间是非常关键的五年,它是为两个百年的衔接做了一个重要的过渡和准备。

当然了,“十四五”(期间)这个转型也还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推进。这样的话,才能使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发展模式不断地明确起来,不断地鲜明起来;才能使得我们“好不好”的这个主旋律越来越强。

中国网:我们注意到全会提出另外一个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远景目标包括人均GDP的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标准应该如何界定呢?

张立群:中等发达国家现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就国内的有关研究,比如说中等发达国家,从人均月收入来看,他们认为不应该低于1000美元,就是说人均年收入应该要超过8万人民币。去年我们的人均年收入是3万多人民币。所以我们说到2035年,我们要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确实从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来说不能太低。我想这一次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既要注重发展“质”的方面,也要注重发展“量”的方面。这个“质”、“量”的辩证统一,要把它协调好。这个方面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走进《中国访谈》直播间。(赵娜 摄)

就是说围绕着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来的,到2035年的这样一个宏伟的发展目标,我们不仅要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实的这样一个步伐,也要有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这样一个坚实步伐。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既好又快的发展。只有按照这样一个发展的方向,我们在203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这个目标,我认为才能够实现。

中国网:除了刚才咱们提到人均GDP的目标之外,还有哪些问题,您认为是值得关注的?

张立群:我想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多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消化学习。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个提的长远的宏伟目标,非常鼓舞人心。第二个,对第二个百年的定位,给人印象深刻。我们第二个百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第二个百年怎么样开局,怎么样起步,包括了这个大的路径,到2035年应该怎么走。这个全会公报都给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说明。

所以总的来看,我觉着全会公报是对第二个百年作了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这样一个规划。在这个公报规划的指引下,我想全国人民现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是看得更清楚,信心更充分。在这个基础上,我想我们面对当前这样一个非常严峻复杂的形势,确实我们看大局,看长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在拉开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发展的一个大幕。这个确实令人鼓舞。

中国网: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下一步您认为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哪些范围深化对外开放呢?

张立群:我想中国在第二个百年是高质量发展,也可以说是一个高水平的发展。这个高水平发展,从经济结构到制度模式等等,都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相应的体制机制的完善,中国的对外开放必然会迈上更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和国际市场这个连接的模式,随着我们国内市场相关的体制机制的完善,它的水平会提高。中国制造这样一个水平的提高,中国这个生产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当中的位置会提高。随着市场分工,包括制度完善多个方面的变化,我们在第二个百年,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应该要积极地推进。我们在第二个百年的发展当中,还要把改革关键的一招用好。而这个改革和开放是紧密相关的,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我们要以更深入、更全面的改革,来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我们这个改革向更深层面、更广泛的领域推进。

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也表明在第二个百年中国仍然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这样一个发展格局;仍然是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这样一个格局;仍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的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这样一个格局。所以我想第二个百年,中国和世界将有更紧密的融合,更高水平的融合。中国将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网: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读,通过您对全会的解读,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及人民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佟静;后期:张文泉;摄影:赵娜;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佟静;后期:张文泉;摄影:赵娜;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