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比特币、移动支付、人民币国际化,这次都说透了!
 
时间:2020年11月6日

嘉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黄益平

      

       中国网: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自研发以来便广受关注。特别是近期,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开展,社会各界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数字人民币,其研发情况、应用场景及安全性都备受关注。那么,数字人民币究竟是什么?它的出现是否会使微信和支付宝日渐式微?纸钞时代是否即将终结?就相关问题,我们采访到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黄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黄益平:非常荣幸。    

       中国网:我们都知道,目前数字人民币是一个讨论度比较高的热点话题。大家提到数字货币可能就会想到区块链或者比特币、Libra(天秤币)这样的全球性稳定币。在您看来,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它和Libra、比特币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黄益平:确实是不太一样的。最初我们理解数字货币应该是从比特币开始的。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当时像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于央行的信用产生了怀疑,认为央行可以超发货币,影响我们的购买力,所以将来(央行)能不能被信任在当时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比特币号称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在线上去中心化和匿名,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中央银行,它的总量是给定的,一共就是2100万枚,发完了就没有了。这对当时的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原来大家担心央行有很强的超发的冲动,但是比特币的总量是给定的,也许将来就可以克服超发的问题,所以,广受欢迎。但它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其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其实(比特币)就是一组线上密码,我们认为它值钱它就值钱,我们认为它不值钱它就不值钱。所以,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数字货币,更像是一种数字资产,它没有内在价值,所以它的价格波动非常大。这样一来,从长期来看比特币很难发挥货币的功能。

       随后就推出了所谓的稳定币,稳定币就是以主权货币作为支撑,然后来发行的一种货币。这种货币还是由商业机构发行的,你刚才提到的Libra,也就是脸书的天秤币就是准备用主权货币,比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这样的货币作为底层资产来支撑脸书的天秤币。所以它的优点就是这种货币是有内在价值的,比如一美元兑换一块的Libra,就避免了前面提到的比特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的问题。

       但是Libra的问题仍然是一家机构将机构的信用附加在主权货币上面,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哪一天脸书倒闭了或者天秤币失败了,我们存着的很多天秤币是不会有价值的,这就是将来一个比较大的信用问题。

       Libra还有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我们知道,据说脸书加上WhatsApp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30亿的用户,如果Libra一旦上线,就会同时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国际货币,二是国际支付。天秤币在所有的用户之间来回交流支付,就会变成一个国际体系。那么从目前来看,各国监管部门和央行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甚至(对此)是比较负面的。因为Libra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在全球流通起来,现在的一些主权货币的地位就会受到冲击。所以很多国家会担心,天秤币一旦建立起国际支付体系,那么原来设立的那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就会失效。比如钱就可以随便进出中国,那我们将来还能否控制资本流动?这对我们的金融稳定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就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惑。所以,监管部门目前还是持比较谨慎或者是疑虑的态度。      

       Libra的白皮书是在2019年6月18号那一天发布的,在此之后,你看到各国央行研发央行数字货币的速度加快了,很多国家原来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后来感兴趣了。我个人觉得有可能存在潜在的竞争。如果脸书的天秤币在线上流通起来,也许我们将来对美元、对欧元的需求就会减少,这可能也会潜在地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空间。所以各国央行在研发数字货币方面的努力其实是加速了。    

       简单来说,央行数字货币和比特币不一样,和Libra也不一样,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一种数字化的人民币。人民币是什么?人民币就是一种由主权信用支撑的货币,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法偿性。只要你有人民币,不管谁倒闭,钱都是能够拿回来的。这和我刚才讲的脸书的Libra可能不太一样,(因为)如果脸书一倒,Libra估计就不值钱了。但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之不同),人民币只要在我手上就值钱,这就是法偿性。    

       中国网:其实,在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人拿它和微信、支付宝做比较,甚至有的人说,由国家信用作为背书的数字人民币在发行之后会迅速抢占各大应用场景,与此同时微信和支付宝可能会黯然离场,对此您怎么看?    

       黄益平:这种担心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央行数字货币(英文: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其实第一步就是电子支付,也就是说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出来,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替代流通当中的现金,我们平时去买牛奶、鸡蛋都是用现金支付,将来可以用数字货币支付。这个功能用央行的话说就是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也就是说它的主要功能是电子支付,这个和微信支付及支付宝可能是有很大重叠度的。所以,将来会不会有一定的替代?我相信是会有的。但是会有多大程度的替代现在还不好说。    

       央行数字货币有优点。优点在什么地方?(首先是)我刚才提到的法偿性,它不会因为某个机构倒闭钱就没有了,央行数字货币随时都可以兑换。但是放在其他电子钱包里面的钱有的时候就不太确定,正如我刚才讲的,如果脸书倒闭了,Libra是不是还能兑出钱来就不好说了。    

       第二,央行一直提到,将来的支付、交易应该是无成本的。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没有成本的,所以它或许会有更强的普惠性。我们知道移动支付成本很低,但成本很低并非零成本。所以如果将来(通过)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真的是零成本,可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会对现在的移动支付有一定的替代性,因为它既更安全,同时成本更低。

       当然央行数字货币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比如现在的移动支付都是通过智能手机连网进行支付,我们有线上支付,线下二维码支付也很活跃。但它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需要连上网才能支付。央行数字货币会有一个新的功能,离线支付、近场支付,两个手机只要有电,挨得足够近,没有信号同样可以支付。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它确实是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现在的移动支付方式是不是会被完全取代?我觉得也没那么简单,现在我们用移动支付,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对它所构建的一整套生态系统产生了依赖。我们每天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订酒店、机票,甚至还可以用来约医生,我们的生活依赖着这样一套生态系统,所以支付不仅仅是支付,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将来央行数字货币投入使用之后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一套系统?这是我们值得考虑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对我们的吸引,不仅仅是它的低成本、普惠、便捷、普及度高,这些央行数字货币将来都可以实现,它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其(构建的)整套的生态系统。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可以放在商业银行的央行数字货币钱包里,也可以放在移动支付的钱包里。将来你可以直接把央行数字货币放在你的支付宝的钱包里,所以,将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发行之后,支付宝钱包里的内容会发生改变,不再只是和银行账户挂钩的传统人民币,也许更多是央行数字货币。那意味着它(微信支付、支付宝)其实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另外一个变化,因为现在的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授权很多机构来构建他们的电子钱包,举个例子,四大行也可以开始构建自己的电子钱包,这个时候其实会出现一个新的和移动支付竞争的机会,因为授权机构也可以设计一套钱包,跟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但挑战是能不能建一套跟它一样(完善、便捷)的生态系统,这样才会有竞争力。所以,总体上来说,我不担心将来移动支付会被取代,我觉得移动支付会在竞争中更加完善、丰富。    

       中国网:您刚才也提到,央行对于数字人民币主要的定位是替代M0,即流通中的现金,它和纸币、硬币等价,并且具有法偿性。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法定的纸币和硬币,为什么还会再发行数字人民币呢?    

       黄益平:因为数字人民币还是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确实很方便,想象一下我们要去买一个东西,买一点菜,如果用传统的纸币,支付还是很麻烦,假如你给他100块钱,他找你25.38元,其实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如果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几分钱都可以支付,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我们的交易成本。而且手机支付起来更加容易,例如我刚才提到的面对面的交易支付。

       还有一种是远距离的,过去远距离的支付大多成本很高,但是在有数字货币的情况下,可以更普惠,更低成本,更快速。总体来说,数字人民币的快捷、高效、安全等优势和纸币相比是比较突出的。当然,电子支付只是数字人民币的第一步,将来还会有很多种功能。我现在可以想象,将来比如说人民币国际化了,那人民币如果能走出去,或者我们能够在推动的过程中将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个主要的结算的工具,它的方便程度、它的安全性、它的效率都会有很明显的提升,(因为)大家都在竞争。金融能力的最终考验就是将来谁会成为国际货币,成为储备货币。二战以来,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得到了大大的好处的,它(可以)随便发货币,我们大家都在承担后果。可能会引发很多金融危机,但它不会发生国际收支危机,不会发生货币危机,这不就是它享受的国际货币的红利吗?

       这一场竞赛现在已经开始了,所以谁都不愿意,起码主要国家都不会愿意在这场竞争当中缺席。所以,从中国的角度来说,央行数字货币短期能给我们带来效率、安全等诸多好处,所以是值得做的,更何况将来可能还有更大的机会等待着我们。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中国网: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假冒的数字人民币钱包。所以和纸钞时代一样,数字人民币也依然面临着防假和防伪的挑战,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黄益平: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作为一个经济学者,从来不相信某种技术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因为我们知道,只要出现一个新的技术,一定会出现反制的技术,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然,这也是技术进步永恒的故事。

       央行数字货币很安全,但是很安全的背后将来就没有风险了吗?不会有黑客吗?不会有篡改吗?目前所有的这一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设计,它潜在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这其实也是我们测试的一个部分,希望将系统上线,然后看看有哪些问题。我们能做的其实就是尽量提高技术的壁垒,万一出现风险,我有控制这些风险的手段和办法。

       过去几百年,我们的纸币体系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现在我们印刷纸币的技术,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在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我相信央行和各个授权机构就一直在想办法做的,无非就是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在这方面,其实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根据我看到的数字,他们的损失率要远低于国外的金融机构。这也是将来央行数字货币需要做的工作。      

       中国网:在数字人民币发行和流通过程中,央行和商业银行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因为很多人担心,数字人民币正式问世后,商业银行的作用可能会被削弱,甚至会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黄益平: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分工很明确了,我们已经明确了双层运行机制,央行就是发行货币,商业银行就是面对公众设置这些电子钱包,央行数字货币的钱包。我们可以把钱存在钱包里,其实从短期来看,是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机会。原来他们都不做电子支付,将来如果做得好,他们都可以成为电子支付的大佬。但竞争会更激烈,因为将来选择空间更大了。用户可以(把钱)放在工商银行的钱包(里),但也可以放在支付宝的钱包里,最后用户选择哪个钱包,那就是那个钱包用起来更方便、更安全。

       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脱媒风险可能存在。但是央行设计的这一套央行数字货币,我们叫做DCEP的机制,只是替换流通中的现金,而不是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不对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利息,而且是双层运行机制,我觉得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对商业银行的脱媒。

       但是对商业银行将来会不会脱媒这一问题,也值得分析。我认为部分的替换是有可能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央行对于数字货币主要的定位是流通中的现金。但事实上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用流通中的现金呢?已经很少了。央行数字货币投入使用之后,如果要兑换央行数字货币,钱会从哪里来?都是从银行来的,可能是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放在银行里面那就属于M1。将来如果央行数字货币真的非常好用,又十分安全,大家可能会把更多的M1放到央行数字货币钱包。因为我们知道,活期存款存在银行几乎没有回报,如果没有回报,和央行数字货币有什么差别呢?所以,我觉得脱媒在一定程度上是很难避免的。在短期内,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不是特别需要担心,但长期来说确实(可能会)存在问题,因为我相信DCEP只是第一步,如果只是做这个,也许我们就没必要花那么大的精力推出央行数字货币了。

       将来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发生很多的改变,我们应该要有思想准备,我个人觉得央行数字货币如果能成功,会是一件大事情,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支付,而是会对我们的支付体系,商业银行体系甚至对资本市场的运行都会产生影响。当然更重要的现在也是最期待的,就是将来也许可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网:您刚才其实也屡次提到了人民币国际化。那么数字人民币在正式问世之后会如何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呢?

       黄益平:我的看法包括两点,第一点是不要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一落地,人民币国际化就实现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虽然你可以把央行数字货币随便打给伦敦的一个人,但如果这个货币没有国际化,它在国外是不被接受的,所以,首先要让人民币国际化。美元基本上做到了这样的功能,我们当然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央行数字人民币落地并不意味着货币就国际化了,这个是我们需要做额外的努力才能实现的。

       但是在过程当中,央行数字货币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其实是有帮助的。举个例子,我们搞跨境贸易和投资结算,(如果)原来就是用人民币结算,需要银行转账或者现金,但现在用央行数字货币就会很方便,而且成本很低。将来在边贸上就会很快(被接受),因为对方本来就是接受人民币的,那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像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有帮助的,但是它本身不等于国际化的人民币。    

       中国网:大家现在普遍都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正式问世后可能会替代纸币,但对于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或者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数字弱势群体来说,他们的交易生活会不会更加不方便呢?

       黄益平:可能会存在这个问题。当然,其实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也有普惠的考虑,因为住在偏远地区的很多人,要获取纸币也是不容易的。我曾经到新疆调研,在一个农民家里,(看到)他现在用线上电子银行和电子支付工具,他觉得特别好,他说以前没有金融服务,但是现在有金融服务了。我说为什么没有金融服务呢,你没有银行账户吗?他说有,但是从家里去那家银行要走四个小时。如果取一次钱或存一次钱要一整天的时间,这样的金融服务对他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将来央行数字货币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不就变得更加普惠了吗?

       但有前提,第一,(要)有智能手机;第二,(要)有移动信号,这样将来才能方便使用。我们有很多老百姓不擅长、不喜欢或者不会用这套工具,他们的生活就变得极度不方便。记得疫情期间曾经有一个短视频,就是一个老人去坐火车,他无法出示绿码,就不让他坐火车。因为他都没有手机,根本不知道绿码是什么。

       所以,这是我们在数字化时代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从央行数字货币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央行的立场一直都很清晰。几年前,有一些数字金融机构曾经提出要建立无现金社会,央行很快就出来制止,因为使用现金是法律赋予我们公民的权力。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就是有一些店不收现金,必须要用移动支付。(所以,面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新的不公平的问题,我觉得从政策的角度应该做一些规范,起码要保证所有人在社会上生活都是方便的。      

       中国网:最后非常感谢黄教授精彩的分享,通过您的讲解我们也是对数字人民币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知。谢谢。    

       黄益平:谢谢。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采访:白璐;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采访:白璐;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