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把原始创新放在首位
 
时间:2020年12月23日

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0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1年经济工作。从发布的公报看,此次会议内容丰富全面,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会议对2021年中国经济各项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务。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特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就这些新提法、新任务进行解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中国网:陈老师您好。

陈文玲:您好。

中国网:会议对明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八项任务,我们想请您谈一谈对这八项任务的看法,对您来说,哪些内容最让您关注?

陈文玲:这八个方面我认为都特别重要,列为第一项的我认为最重要——科技创新。

中国网:为什么您觉得最重要?

陈文玲: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新提法,要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还有“四个面向”。

这一条为什么非常重要呢?我们真正要实现新发展阶段的转变,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其实我们要补短板、锻长板,这也是中央文件所提出来的,必须通过创新,你不能靠别人恩赐。有的时候技术是可以买来的,现在美国对中国打压、遏制这么严重的情况下,有些技术是不卖给你的。在不打压的时候,有些核心技术也是不卖给你的。高技术产品禁止出口,对中国、对一些国家禁止出口,这是美国一贯的政策。以前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美之间很多的对话,中国政府都是在要求美国能够放宽对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这说明有些很多高技术产品是不能靠从市场购买,你必须进行原始创新。

中国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陈文玲:要能够自立自强,原始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原来的创新基本上是三种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在改革开放前边这一段时间,我认为更多地采取了后边两个形式,特别是最后一种形式。未来我们要真正地高质量发展,我们就必须把原始创新放在首位,把基础教育放在首位,把基础研究放在首位。今天李萌(副)部长谈得特别好,他说这里边应用科学的研究,我们国家占11%,其它国家应用创新这一块占的比重比我们要高几倍。所以,我觉得我们将来的财政支持的重点,像李萌(副)部长所说的,重点向基础研究倾斜。基础研究里边要把重点放在应用创新上。当然理论创新也很重要,有的时候一个理论可以颠覆一个世界,一个发明可以颠覆一个世界。比如电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牛顿力学理论的发明,它们都是颠覆性的。

我们就要创造比美国更加优越的人才制度、科研制度、学术管理、基础教育,我觉得我们的人才一定会辈出的,而且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一定会非常强的,关键的关键就在于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的价值的发现以及对他的使用、培养和为他创造的条件。这些东西当然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指的绝对不只是制造业,制造业供给侧生产什么产品。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也包括这种制度的变革。优质制度的供给我认为可能是未来我们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怎么能创造出更优的制度,保证具有原创能力的人才能够更多地回到我们国家,或者说更多国外的人才能够到我们国家来进行这种原始创新。我觉得这可能特别重要。

再有,比如说激发消费需求也有制度更新,比如说我们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它也有制度设计、制度更新,我们怎么能创造这样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循环?

首先,中国所谓的国内循环为主体,也不排斥对外开放,而且我们是希望形成“双循环”,尤其是希望能形成更加畅通的国际的大循环。而且我们改革开放实际上一直在朝着国际化的道路迈进,我们一直在对外开放,我们就是要打开市场,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融为一体。未来我们是更高标准的循环,不只是利用,而是要让它通畅,让它能够畅通无阻。包括我们的互联互通,它也是要通;包括我们的“一带一路”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货物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它也是一个“通”字,不通肯定形成不了循环;包括将来我们真正的物理意义上的大的物流体系的循环。这都是保证我们要形成国际化大循环的必要的东西。

我觉得国际化大循环也包括我们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是畅通无阻的。比如苗圩部长讲的,起码要有第二个替代者。其实我们国内要首先立足于国内产业链的安全,在国外买不到的情况下,在国外遏制你的情况下,你在国内的产业链不断链,这是最基点。我认为全球未来的产业链还会重新链接,不会因为疫情就彻底全球老死不相往来,就回到旧石器时代,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未来资源仍然是全球配置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一定由于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它需要更快地流通,否则发展这些新技术没有任何意义。新技术都成了壁垒,这个新技术不能造福于人类,这个新技术影响了流通速度,那新技术有什么用呢?所以,新技术本质上就是要加快流通,提高流通的效率,降低流通的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新型经济全球化一定是会更快地流通、更紧密地链接、更优地配置资源。配置资源不仅仅是中国在国际上配置资源,也包括其它所有国家通过这种国际的贸易、国际的投资、国际的交换、国际的交往、国际的交流,寻找自己本国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我们中国所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更加开放的世界,或者叫更加畅通的世界。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人: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责编/文字:韩琳;主持人:裴希婷;后期:刘凯;主编:郑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