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卫委员:从小任务到大工程,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时间:2021年3月9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赵红卫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21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我国科技发展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上,2035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哪些变化?如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本期节目,特别采访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赵红卫。


中国网:赵委员您好!欢迎您作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节目!

赵红卫:各位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全国政协委员赵红卫。

中国网:今年的全国两会,您的提案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赵红卫:今年我准备有两个提案,第一个提案也是与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大众出行相关。我今年有个提案是促进高铁和其他的(交通),包括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地铁等接驳的问题。去年我也有一个提案是能够促进以家庭为主旅行方式的出行便利。(提案)得到相关受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交通运输部就反馈,将加强出租车与网约车相关的(改革)深化、“互联网+”与出租车服务相关联的融合推进发展。

文化旅游部也高度地重视,他们也会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之间的融合发展。同时,也非常关注节假日期间旅游和相应的服务设施能够进一步地衔接。国铁集团也高度重视,也会在12306网站上进一步地推出团体票购票以及往返程、联程相应的票务新形式。

我还有一个提案,和科技创新有关,和铁路的科技创新发展有关。 

中国网:发展交通强国,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一环。中国高铁的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自主创新和科研攻关的过程。截止目前,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成果如何?

赵红卫:“十三五”以来,中国铁路及其相关企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铁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重要的铁路技术领域开展科研创新,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我们在工务工程方面,在铁路技术装备方面,在客站建设以及运营调度管理、智能铁路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在我们的高速铁路,以“复兴号”系列动车组为代表;我们的智能铁路以京张高铁、京雄高铁为代表;还有“一带一路”以及相应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网:这其中,自主研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占比重多少?

赵红卫:就我熟悉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来讲,我们已经具备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在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方面都具有自主的创新能力,也研发成功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系列化的动车组。

目前,我们动车组也是包含了时速350公里、时速250公里和时速160公里(的动车)。我们的编组形式包括8辆编组到16辆编组。我们的动力形式有集中动力形式也有分散动力的形式,也适应在不同的地区,例如高寒等地区的应用。另外,还有智能京张、智能京雄等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就科技创新等问题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目前我们研发的这些和高铁有关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赵红卫:应该说我们经过“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在高速铁路系统整个全系统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就。比如我们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我们的工务工程技术,轨道建造技术以及大跨度的桥梁建设技术都是居世界领先的。我们的“复兴号”系列化的动车组,尤其是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以及(京津线等)其他的线路上开行。目前时速35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商业运营速度,它也代表了我们在世界上的技术水平和地位。

中国网:近些年,尤其是过去五年,您感受到我国或者是您所在的科研领域,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赵红卫:应该说经过我们长期的技术积累,目前我们在高铁的技术装备领域取得了很重要的一些成就,这离不开我们的技术创新,比如我们在动车组的集成技术、车体、转向架以及比较核心的控制技术,包括牵引控制、制动控制、列车网络控制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各种系列动车组的研发实力。

另外,我们在高速铁路其他方面,包括工务工程方面,我们的技术实力也非常强。比如我们在桥梁建造领域也是屡次打破了国内和国际的纪录,刚刚修通的沪苏通长江大桥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所以,我们在很多技术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领先、世界前列的水平。    

中国网:您认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赵红卫: 我觉得我们科技创新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与我们国家的制度和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分不开的,比如在科研创新上能够有这种举国的体制,比如在“复兴号”动车组研发过程中,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来牵头组织,由铁科院来联合中车和高校等产、学、研、用,各个部门联合协同攻关,最后完成了我们整车的集成,包括牵引、制动、网络各个系统深入的自主化研究。另外,我觉得也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定水平,我们的经济能够支撑科技的创新,不断地在技术上进行投入。

另外,我觉得也离不开科研人员不怕苦,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正是因为我们制度的完善,经济实力的发展,以及我们科研人员刻苦攻关的能力,才使我们中国铁路具备了现有的这种成绩。

中国网:您刚才说您这次的提案中也关注到了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到了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您认为应该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赵红卫: 我觉得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些工作:

第一,是在国家的层面充分地发挥我们举国的自主创新这种体制优势。目前,我们包括科技部还有其他的一些部门也正在征集铁路的科研领域、应用技术领域有哪些难题,这些难题征集上来之后也会依靠国家各个部门联合来攻关,攻克这些难题,充分地去发挥不同行业、跨专业的这种协同攻关的能力,实现我们科技的创新。

第二,相应的一些部门应该有相应的鼓励人才发展的这种战略或者体制机制,包括我们国铁集团就推出了“百千万人才”培养的战略,我也是在2017年被评为国铁集团的科技领军人物。我们有科技领军人物,也有技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通过这样的梯队建设,我们能够带动铁路行业的技术创新形成一个团队,合力去攻关。

第三,应该激发每个团队成员的科技创新的能力。我觉得最重要还是要给年轻人压担子,让他们在科研创新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能够让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科研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一步一步地从小的任务着手,逐渐地取得大的工程的这种成功。

我觉得只有通过我们各个方面集中发力,共同来攻关,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网:其实也是多方面努力,多方面发力产生的一个综合的效果。

赵红卫:对。

中国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也成为变局中开新局的关键力量之一。我国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高铁如何在“十四五”时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赵红卫:近日,国铁集团也在征求无党派人士的一些建议,我也针对“十四五”的铁路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第一,我们的铁路发展应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比如我们现在有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些国家战略,铁路应该和这些国家战略相结合,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我也提出来,我们的铁路发展应该和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融合发展,铁路它是属于我们交通里边的骨干网络,只有和其他的城际铁路、地铁、城市铁路、市域铁路以及我们的民航、水运等相互衔接,我们才能够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这也是)一直本着“人民铁路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只有我们实现了不同的交通方式之间的融合发展,使它们之间能够衔接得更为顺畅,做到设施联通,票制互通,安检互认,这样我们大众的出行才会更为的便利。

中国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感受到,全国政协在推进科技创新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红卫:首先,我是全国政协科技界别的委员,我们在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有一些会议,小型的研讨会,大家都会围绕着科技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每年教科卫体委员会也会组织全国政协委员赴各地去调研。比如今年我们就赴重庆调研,调研一些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今年我还参加了一个双周协商会,双周协商会主要的议题是我们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也都在会议上建言献策,为我们科技的发展支招。

总之,近年来,全国政协一直在组织全国政协委员能够赴地方对一些创新型的企业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同时递送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去处理,目的是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助力。

中国网:好的,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早日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的铁路强国。

赵红卫:谢谢!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

< 阅读全文 >
< 收起 >
来源:中国网
(本期人员:编导/采访:裴希婷;摄影:杨佳;主编:郑海滨)